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小玲专利>正文

对冲式切刀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54702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8 1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冲压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无需将上模座与下模座单独拆分的对冲式切刀座。产品由前右上侧和后左下侧二个模块组成,其中,前右上侧模块包括基体、顶刀槽、切刀导轨、切刀沉槽、卸料座槽、燕尾楔槽、润油槽、压板孔、楔槽侧壁、侧壁紧定孔、进料槽、卸料座孔、下凸壁等十六个组成部分,后左下侧模块包括基体底面、垫板螺孔等三个组成部分。产品克服了目前公知冲压装置结构庞大、功能单一、操作繁琐等缺陷,向公众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精悍、功效独特、安全可靠的冲压模座产品,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有实施简单、制造简易的优点,所形成产品结构美观大方,坚实耐用,市场空间广阔,具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和经济附加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冲压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无需将上模座与下模座单独拆分的对冲式切刀座。产品由前右上侧和后左下侧二个模块组成,其中,前右上侧模块包括基体、顶刀槽、切刀导轨、切刀沉槽、卸料座槽、燕尾楔槽、润油槽、压板孔、楔槽侧壁、侧壁紧定孔、进料槽、卸料座孔、下凸壁等十六个组成部分,后左下侧模块包括基体底面、垫板螺孔等三个组成部分。产品克服了目前公知冲压装置结构庞大、功能单一、操作繁琐等缺陷,向公众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精悍、功效独特、安全可靠的冲压模座产品,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实施简单、制造简易的优点,所形成产品结构美观大方,坚实耐用,市场空间广阔,具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和经济附加价值。【专利说明】对冲式切刀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冲压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无需将上模座与下模座单独拆分的对冲式切刀座。
技术介绍
冲压装置,俗称“冲床”,是指一种使用冲压方法使金属板成形或在金属板上打眼的加工机器。目前公知的冲压装置,其加工目的无论是切开、切边、切舌、切断、反拉深、冲中心孔、冲孔、冲缺、冲裁、冲槽,还是扩口、压凸、压花、压筋、成形、光洁冲裁、扭弯、变薄拉深、卷边、卷缘、拉延、拉弯、拉深、胀形、弯曲、差温拉深、剖切、起伏成形、校平、液压拉深、深孔冲裁、落料、凿切、精冲、缩口、整形、整修、翻孔、翻边,均需要上下两个模具相互配合,相向运动,才能使工序件受冲压成形。而上下模具的运动,又必需有相应上模座或相应下模座作为其实体依托。在目前公知的冲压装置中,上模座与下模座是拆开的,相互独立的,上模座是上模最上面的板状零件,作业时紧贴压力机冲块,并通过横柄或螺钉直接与压力机冲块固定,下模座是下模底面的板状零件,工作时直接固定在压力机工作台面或垫板上。由于公知上模座与公知下模座是相互独立的,因而它们在作业时均各自需要一套庞大的固定机构和调校机构,操作非常繁琐,功能比较单一,从而影响了现有公知冲压装置的使用功能、适应范围以及社会经济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公知冲压装置结构庞大、功能单一、操作繁琐等缺陷,向公众提供一种独特的冲压模座产品。该产品除了能够像公知冲压模座一样,为上模和下模提供固定的物理实体依托之外,还能将上下模座融为一体,使它们不再拆开,从而大幅精简了公知冲压机构的结构,节约了作业空间,提高了冲压装置的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 ⑴设计一个对冲式模块座产品,使该产品同时具有上模座功能和下模座功能; ⑵在产品的下半部分,设计一切刀沉槽,用于安装固定下模具; ⑶在切刀沉槽下端,设计一顶刀槽,用于顶抵支持下模具的冲压作业; ⑷在切刀沉槽底面,设置一切刀导轨,用于校正、限制下模具的作业方位; (5)在切刀沉槽边侧,设置一卸料座槽,用于安装弹力卸料座,以便被冲工序件的顺利退出; (6)在卸料座槽下方,设置一螺孔,用于安装卸料座螺钉,便于弹力卸料座的固定; (7)在卸料座槽上方,横向设计一进料槽,便于工件进入冲压工位和从冲压工位上退出; (8)在进料槽上方,竖向设计一燕尾楔槽,用于安装冲压滑块; ⑶在燕尾楔槽底部,设计一润油槽,用于对冲压滑块的注油润滑; (10)在润油槽旁边,设置若干螺孔,用于安装冲压滑块的楔形压条; (11)将燕尾楔槽一侧边设计成垂直立壁形式,且设置紧定螺孔,用于对楔形压条的松紧调节; (12)在产品顶端,设置二个压板孔,用于在必要时预置冲撞压板; (13)在产品背面,沿产品边缘矩形阵列四个垫板螺孔,用于在必要时预置垫板。通过上述一系列技术方案的实施,本专利技术产品除了具有与公知冲压装置相同的优点之外,还可以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I)结构精悍——产品仅以一实体,即集上冲模座、下冲模座于一体,且具有模具校正、压条松紧调节等功能,结构精悍。⑵功效独特——产品为上下切刀的对冲裁切提供了实体支持,且使裁切成形的工序件具有自动退料功能,功效独特。⑶安全可靠——产品为冲压作业工具提供了坚实的顶抵功能与面板覆盖功能,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故障率极低。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实施简单、制造简易的优点,所形成产品结构美观大方,坚实耐用,市场空间广阔,具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和经济附加价值。下面,结合一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产品组织结构示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产品实体前右上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产品实体后左下侧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产品正视尺寸示例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产品俯视尺寸不例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产品应用不例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作为一项产品制造的技术方案,通过相应组织结构的有机结合,可以使方案得到具体实施。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产品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图1中,产品由前右上侧和后左下侧二个模块组成,其中,前右上侧模块包括基体、顶刀槽、切刀导轨、切刀沉槽、卸料座槽、燕尾楔槽、润油槽、压板孔、压条螺孔、楔槽侧壁、侧壁紧定孔、进料槽、盖板螺孔、卸料座孔、下凸壁、凸壁螺孔十六个组成部分,后左下侧模块包括基体底面、基体背面、垫板螺孔三个组成部分。实施例中,产品前右上侧模块的实体形态如图2所示。图2中,按照标号顺序排列的组成部分依次是:基体(I)、顶刀槽(2)、切刀导轨(3)、切刀沉槽(4)、卸料座槽(5)、燕尾楔槽(6)、润油槽(7)、压板孔(8)、压条螺孔(9)、楔槽侧壁(10)、侧壁紧定孔(11)、进料槽(12)、盖板螺孔(13)、卸料座孔(14)、下凸壁(15)、凸壁螺孔(16),其中,压条螺孔(6)、侧壁紧定孔(11)的数量各自为3,压板孔(8)、盖板螺孔(13)的数量各自为2,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各自为I。图2中,右上侧模块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方位关系相当奇特,其中,切刀沉槽(4)位于卸料座槽(5)的一侧,其上下端面与卸料座槽(5)上下端面对应齐平,其中心线与卸料座槽(5)中心线平行;切刀导轨(3)位于切刀沉槽(4)底面,其背面与卸料座槽(5)右侧面齐平,其下端面与切刀沉槽(4)下端面齐平,其长度值与切刀沉槽(4)长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1至1:1.2之间;润油槽(7)位于燕尾楔槽(6)底面,其上下端面与燕尾楔槽(6)上下端面对应齐平,其中心线与燕尾楔槽(6)中心线平行。图2中还显示,前右上侧模块中的下凸壁(15),位于基体(I)的最下端,其中心线与卸料座槽(5)中心线相互垂直,其左右端面与基体(I)左右侧面对应齐平;顶刀槽(2)位于下凸壁(15)与卸料座槽(5)之间,其左右端面与下凸壁(15)左右端面对应齐平,中心线与卸料座槽(5 )中心线相互垂直;进料槽(12 )位于卸料座槽(5 )与燕尾楔槽(6 )之间,其左右端面与基体(I)左右侧面对应齐平,其中心线与卸料座槽(5)中心线相互垂直。产品后左下侧模块的实体形态如图3所示。图3中,按照标号顺序排列的组成部分依次是:基体底面(17)、基体背面(18)、垫板螺孔(19),其中,垫板螺孔(19)的数量为4,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各自为I。图3中,显示了后左下侧模块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方位关系,其中,垫板螺孔(19)位于基体背面(18)表面,且沿基体背面(18)边缘矩形阵列。实施例中,产品采用合金结构钢材料制造,制造所形成成型产品各组成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冲式切刀座,由前右上侧和后左下侧二个模块组成,其特征是:⑴?所述的前右上侧模块,其结构包括基体、顶刀槽、切刀导轨、切刀沉槽、卸料座槽、燕尾楔槽、润油槽、压板孔、压条螺孔、楔槽侧壁、侧壁紧定孔、进料槽、盖板螺孔、卸料座孔、下凸壁、凸壁螺孔十六个组成部分,其中,压条螺孔、侧壁紧定孔的数量各自为3,压板孔、盖板螺孔的数量各自为2,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各自为1;⑵?所述前右上侧模块中的切刀沉槽,位于同一模块卸料座槽的一侧,且其上下端面与卸料座槽上下端面对应齐平,其中心线与卸料座槽中心线平行;⑶?所述前右上侧模块中的切刀导轨,位于切刀沉槽底面,且其背面与卸料座槽右侧面齐平,其下端面与切刀沉槽下端面齐平,其长度值与切刀沉槽长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1至1:1.2之间;⑷?所述前右上侧模块中的润油槽,位于燕尾楔槽底面,且其上下端面与燕尾楔槽上下端面对应齐平,其中心线与燕尾楔槽中心线平行;⑸?所述前右上侧模块中的下凸壁,位于基体的最下端,其中心线与卸料座槽中心线相互垂直,其左右端面与基体左右侧面对应齐平;⑹?所述前右上侧模块中的顶刀槽,位于下凸壁与卸料座槽之间,且左右端面与下凸壁左右端面对应齐平,中心线与卸料座槽中心线相互垂直;⑺?所述前右上侧模块中的进料槽,位于卸料座槽与燕尾楔槽之间,且左右端面与基体左右侧面对应齐平,中心线与卸料座槽中心线相互垂直;⑻?所述的后左下侧模块,其结构包括基体底面、基体背面、垫板螺孔三个组成部分,其中,垫板螺孔的数量为4,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各自为1;⑼?所述后左下侧模块的垫板螺孔,位于基体背面表面,且沿基体背面边缘矩形阵列;⑽?所述通过前右上侧模块与后左下侧模块紧密结合形成的成型产品,主要应用于对冲式冲压装置;产品在使用时,外部的下切刀置入产品的切刀槽中,其底端与产品顶刀槽下侧壁相接触;外部的弹力卸料座置入产品卸料座槽中,其底端与产品下凸壁相接触,卸料座螺钉对其加以固定,盖板覆盖在其外表;外部的上切刀通过螺钉固定在冲块下端,共同置入产品燕尾楔槽内部,冲块边侧覆盖上压条;安装在楔槽侧壁外部侧紧钉通过旋转动作对压条进行松紧调节,使置于燕尾楔槽中的冲块松紧度达到最佳状态;在作业过程中,当工件通过产品进料槽置于弹力卸料座上方时,冲块在下冲外力作用下向下冲压,使携带的上切刀与下切刀相互冲切配合,完成对工件的成形加工,从而形成产品无需拆分上下模座即可独力支持冲压作业的功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小玲
申请(专利权)人:郑小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