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万利专利>正文

无污染松木木材改性方法及其组合物技术

技术编号:930623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松木木材的改性方法及其组合物。改性主要为脱油固脂和阻燃返脂工序,将松木中可流动的松节油脱除、松香固定后,重新注入一种可固化的水溶性树脂,脱油固脂处理温度为80~105℃,常压下处理3~10小时,然后抽真空0.5~1小时,在-0.09~-0.095MPa的真空下吸入水溶性高分子阻燃树脂,解除真空后浸泡1~5小时。脱油固脂组合物含有水溶性含氮有机化合物、镁盐、硼酸、乳化剂、渗透剂等,pH为7.5~8.0。处理后的松木解决了溢脂变形问题,又提高了强度和耐久性,并具有阻燃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木材的改性,尤其是松木木材的无污染改性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松木改性用组合物。为了扩大对松木木材资源的利用,北美从50年代开始研究松木的加工处理办法,日本从60年代开始研究落叶松的工业利用,我国从80年代以后开始研究马尾松木材综合改性技术,脱脂处理是松木改性的重点。从南京林业大学苗平等人在《林业科技开发》1999第4期上发表的“松木脱脂技术进展”,以及潘彪等人在《中国木材》2000年第2期上发表的“木材脱脂处理”文中可知,目前几种实用的松木脱脂方法有碱液浸煮法、高压汽蒸干燥法和高压汽蒸减压干燥法等。后两种方法要用到高压或高压-真空设备,如申请号8820120,公开号CN8820120U的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所披露的“木材脱脂釜”,该设备投资较大,且一般认为其脱脂效果不很理想,适用于大型木材加工厂对树脂含量较低,或脱脂要求不高的松木进行脱脂处理。碱液浸煮法是使用较多的一种办法,具有设备投资小,脱脂效果较好等特点,但处理后的木材颜色较深,光泽度低。近年来该法经过改良也有所进展,如申请号99115393.6,公开号CN1275473A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披露了一种松木脱脂剂,由表面活性剂、渗透剂、保护剂以及碱性物质过硼酸钠、硅酸钠、碳酸钠等组成;申请号88105016.4,公开号CN1034885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披露了高压-碱液法工艺;申请号98107213.5公开号CN1204569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披露了真空-高压-碱液法工艺及设备。碱性脱脂最大的弊病是脱脂废液中含有大量的松香皂、多糖物质及其它木材碱溶物,直接排放或仅经简单的中和处理便排放,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造成类似于造纸废水般的污染。如果单为脱脂投入污水处理设备,则相对于木材脱脂所创造的经济价值而言,投资规模实在过于庞大,得不偿失。松木脱脂后,松木的溢脂及变形性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木材强度下降较大,有时下降大于20%,特别是碱煮法脱脂的松木,脆性增大更加明显,因而限制了松木木材的推广和使用。日本特许昭59-19801、平1-136704及US4276329等专利文件公开了用酚醛树脂、硅烷偶联剂、丙烯酸树脂,在高压下浸注处理木材来改善质软、强度低的木材的形变性及强度。申请号87106340.9,公开号CN1031958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披露了将松木用乙醇回流3~4小时进行表面脱脂,减压浸泡苯乙烯单体或苯乙烯-丙烯腈混合单体12小时,再加压到1.5~2.5atm、加热到90~120℃3~4小时进行表面塑化,其工艺过程和设备繁杂,而且加工成本过高。对脱脂(或脱油)后的松木进行返脂和返脂-阻燃二合一(即所注入的树脂具有阻燃性)处理方法,仍未见文献报道。木材的改性处理产生废液,木制品的加工生产过程中也产生大量的制材剩余物(板边、木皮、刨花和锯末等),稍有处理不当,也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这是松木木材改性处理及其加工过程必须正视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脱油固脂工艺所用的组合物。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脱油固脂工序所采用的组合物组成为(wt%)水溶性含氮有机化合物0.05~2%、镁盐0.2~1%、硼酸0.2~1%、乳化剂0.05~0.5%、渗透剂0.05~0.1%、磷酸适量,调pH=7.5~8.0、水余量。脱油固脂处理温度为80~105℃,压力为常压,处理时间为3~10小时。脱油固脂的松木干燥后,置于真空罐中,抽真空0.5~1小时,真空度为-0.09~-0.095MPa,吸入水溶性高分子阻燃树脂后解除真空浸泡1~5小时。其中,水溶性含氮有机化合物可选用C4~12脂肪胺、1,6-己二胺、三乙烯四胺、六次甲基四胺、苯骈三氮唑等化合物的一种或者多种,镁盐可选用硫酸镁、硝酸镁或氯化镁,乳化剂选十二烷基硫酸钠或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的其一,渗透剂为低泡OK油。返脂工艺所采用的水溶性高分子阻燃树脂,粘度为120~280mPa·S,由阻燃单体、助渗剂与其它原料合成而得。阻燃单体可采用磷酸胍、硝酸胍或蜜胺等多氮有机化合物,助渗剂选用分子量800~3000的聚乙二醇(PEG)。具体配比如下(质量分)甲醛(含量≥35%)750~850、尿素110、阻燃单体320~450、浓氨水适量、浓磷酸适量、PEG5~12、水加入至(氨水量+磷酸量+水量)820。脱油固脂组合物经4~6个循环使用后,颜色变为深棕色,要更换新的溶液方能保证使用效果。可用粉碎后的木皮、板边、刨花、和锯末等制材剩余物,吸收中和后的脱固废液,如用工业磷酸将脱油固脂废液调整pH至5.5~6.5,然后喷淋到已粉碎成粒径≤1mm的制材剩余物粉末上,搅拌混合均匀,堆放备用。该混合物含有大量的胺盐或其它水溶性含氮成分,用磷酸中和后成为易被植物吸收之速效氮和有效磷肥料,其中所含的镁、硼也是植物生长必需之微量元素,可用直接用作植物无土栽培基质,种植无公害蔬菜、室内观赏花卉等,或用于生产优质农用有机-无机复合肥的原料。松木木材改性后,不仅解决了溢脂变形问题,提高了强度和耐久性,还具有一定的防潮、防霉和防蛀能力,其密度、强度及变形性均可与优质木材相媲美。本专利技术在不造成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大大地提高了松木的品质及经济价值,为社会增加了一种来源广泛的优质木材资源,起到抑制乱砍滥伐资源林、生态林现象和保护生态环境之积极作用。实施例1松木木材脱油固脂工序实施例。组合物(wt%)正丁胺0.8%、硫酸镁0.5%、硼酸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1%、OK油0.1%、磷酸0.3%、水97.2%。处理温度95℃。处理时间4小时。实施例2 松木木材脱油固脂工序实施例。组合物(wt%)月桂胺0.5%、硫酸镁0.8%、硼酸1%、十二烷基硫酸钠0.2%、OK油0.08%、磷酸0.15%、水97.3%。处理温度80℃。处理时间10小时。实施例3 松木木材脱油固脂工序实施例。组合物(wt%)1,6己二胺1%、氯化镁0.7%、硼酸0.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5%、OK油0.05%、磷酸0.7%、水96.6%。处理温度105℃。处理时间6小时。实施例4 松木木材脱油固脂工序实施例。组合物(wt%)六次甲基四胺2%、硝酸镁1%、硼酸0.8%、十二烷基硫酸钠0.2%、OK油0.1%、磷酸0.1%、水95.8%。处理温度85℃。处理时间8小时。实施例5 松木木材脱油固脂工序实施例。组合物(wt%)苯骈三氮唑0.2%、硫酸镁0.5%、硼酸0.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5%、OK油0.07%、磷酸0.1%、水98.4%。处理温度100℃。处理时间9小时。实施例6 松木木材脱油固脂工序实施例。组合物(wt%)三乙烯四胺0.1%、氯化镁0.3%、硼酸0.4%、十二烷基硫酸钠0.08%、OK油0.1%、磷酸0.2%、水98.8%。处理温度85℃。处理时间5小时。实施例7 松木木材脱油固脂工序实施例。组合物(wt%)正丁胺0.4%、六次甲基四胺0.8%、氯化镁0.2%、硼酸0.6%、十二烷基硫酸钠0.1%、OK油0.05%、磷酸0.5%、水97.75%。处理温度100℃。处理时间8小时。实施例8 脱油固脂后松木返脂工序实施例。阻燃树脂配方(质量分)甲醛(含量≥ 35%)750、尿素110、硝酸胍320、浓氨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污染松木木材改性方法,包括脱油固脂、干燥、阻燃返脂等工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油固脂工序温度为80~105℃,常压下采用中性组合物处理3~10小时;所述的阻燃返脂工序真空度为-0.09~-0.095MPa,抽真空0.5~1小时,吸入水溶性高分子阻燃树脂后解除真空浸泡1~5小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万利吴子良
申请(专利权)人:陈万利吴子良杨君高中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