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TD‑SCDMA系统的上行信道编码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297501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0-31 0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TD‑SCDMA系统的上行信道编码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对将要发送的数据进行划分,以得到多个传输块;对多个传输块进行传输块级联和/或码块分段,以得到级联分段传输块;以及对级联分段传输块进行CRC校验。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将传输块级联和/或码块分段提前到CRC校验之前,可以避免相关技术中在CRC校验之后进行传输块级联和/或码块分段时的存储空间内的数据搬移,从而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TD-SCDMA系统的上行信道编码方法及装置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12年4月17日递交的第61/625,604号美国临时申请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全部并入于此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涉及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用于TD-SCDMA系统的上行信道编码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移动通信业务和移动通信用户呈高速增长的趋势。为了适应移动通信个人化、智能化、多媒体化的需求,提出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称“3G”)。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Division-Synchronous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简称为TD-SCDMA)是现有3G系统的3个主要标准之一,是由中国首次提出的国际通信标准。作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系统,TD-SCDMA是一种采用时分双工(TimeDivisionDuplexing,简称为TDD)模式和智能天线技术的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系统,也是唯一采用同步码分多址(Synchronous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简称为SCDMA)和低码片速率(LowCodeRate,简称为LCR)技术的3G系统。另外,TD-SCDMA的最大特点是可以支持多种不同类型的业务同时发起,因此在TD-SCDMA系统中设计了复杂的多业务复用的上行信道编码方法。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TD-SCDMA系统的上行信道编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针对每个传输信道(TransportChannel,简称为TrCH)的编码过程,TD-SCDMA的上行信道编码流程主要包括:循环冗余校验(CyclicalRedundancyCheck,简称为CRC)、传输块级联/码块分段、信道编码、无线帧均衡、一次交织、无线帧分段、速率匹配;针对每个编码复合传输信道(CodedCompositeTransportChannel,简称为CCTrCH)的编码过程,TD-SCDMA的上行信道编码流程主要包括:传输信道复接、比特加扰、物理信道分段、二次交织、子帧分段和物理信道映射。下面对其过程进行详细描述。(1)将各传输信道的一个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TimeInterval,简称为TTI)内的输入数据划分成多个传输块,并在每个传输块末尾增加CRC校验比特。(2)将加载完CRC校验比特的传输块进行级联和码块分段。(3)进行信道编码,编码方式为:(a)卷积编码,分为1/2,1/3两种编码方案;(b)Turbo编码,为1/3编码方案。(4)对编码后数据进行无线帧均衡,即加上一定长度的冗余比特,保证经过无线帧分段后的数据长度相等。(5)对数据进行第一次交织(即帧交织)。(6)如果该传输信道的TTI>10ms,则要进行无线帧分段。(7)对每一帧的数据进行速率匹配,速率匹配是根据3G标准中提供的算法进行比特的重复或打孔,经过速率匹配后保证不同传输信道的数据可以以相同的发射功率发射。(8)数据经过上述操作后,每10ms将各传输信道的当前无线帧的数据复接在一起,组成一个CCTrCH。(9)进行比特加扰。(10)进行物理信道分段。(11)进行二次交织(帧内交织)。(12)进行子帧分段,将二次交织后的数据平均分配到2个5ms的子帧上。(13)物理信道映射,将子帧分段输出的比特流映射到该子帧时隙的码道上。但是,上述上行信道编码方法中,由于频繁进行数据搬移,因此大幅降低了系统的运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于TD-SCDMA系统的上行信道编码方法及装置,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由于频繁进行数据搬移从而大幅降低系统的运行效率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TD-SCDMA系统的上行信道编码方法,包括:对将要发送的数据进行划分,以得到多个传输块;对多个传输块进行传输块级联和/或码块分段,以得到级联分段传输块;以及对级联分段传输块进行CRC校验。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对级联分段传输块进行CRC校验包括:在级联分段传输块末尾增加CRC校验比特。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对级联分段传输块进行CRC校验之后,还包括:进行第一数据处理,其中第一数据处理整合有无线帧均衡、一次交织和无线帧分段。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在进行第一数据处理之后,还包括:针对与传输信道对应的编码复合传输信道进行第二数据处理,其中第二数据处理整合有比特加扰、物理信道分段、二次交织、子帧分段和物理信道映射。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借助于CRC缓冲器对级联分段传输块进行CRC校验,以及借助于CRC缓冲器缓存速率匹配的结果,其中速率匹配在第一数据处理之后进行。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借助于编码缓冲器缓存信道编码的结果,其中信道编码在CRC校验之后进行,以及借助于编码缓冲器进行第二数据处理。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编码缓冲器的大小满足最大编码块编码后数据的大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TD-SCDMA系统的上行信道编码装置,包括:划分模块,用于对将要发送的数据进行划分,以得到多个传输块;传输块级联和/或码块分段模块,用于对多个传输块进行传输块级联和/或码块分段,以得到级联分段传输块;以及CRC校验模块,用于对级联分段传输块进行CRC校验。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CRC校验模块包括:增加单元,用于在级联分段传输块末尾增加CRC校验比特。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第一数据处理模块,用于进行第一数据处理,其中第一数据处理整合有无线帧均衡、一次交织和无线帧分段。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第二数据处理模块,用于针对与传输信道对应的编码复合传输信道进行第二数据处理,其中第二数据处理整合有比特加扰、物理信道分段、二次交织、子帧分段和物理信道映射。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CRC校验模块借助于CRC缓冲器对级联分段传输块进行CRC校验,以及装置中的速率匹配模块借助于CRC缓冲器缓存速率匹配的结果,其中速率匹配在第一数据处理之后进行。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中的信道编码模块借助于编码缓冲器缓存信道编码的结果,其中信道编码在CRC校验之后进行,以及第二数据处理模块借助于编码缓冲器进行第二数据处理。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编码缓冲器的大小满足最大编码块编码后数据的大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将传输块级联和/或码块分段提前到CRC校验之前,可以避免相关技术中在CRC校验之后进行传输块级联和/或码块分段时的存储空间内的数据搬移,从而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TD-SCDMA系统的上行信道编码方法流程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TD-SCDMA系统的上行信道编码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TD-SCDMA系统的上行信道编码方法流程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用于TD-SCDMA系统的上行信道编码装置的结构框图;以及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62/201310132595.html" title="用于TD‑SCDMA系统的上行信道编码方法及装置原文来自X技术">用于TD‑SCDMA系统的上行信道编码方法及装置</a>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TD?SCDMA系统的上行信道编码方法,包括:对将要发送的数据进行划分,以得到多个传输块;对所述多个传输块进行传输块级联和/或码块分段,以得到级联分段传输块;以及对所述级联分段传输块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RC校验。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4.17 US 61/625,6041.一种用于TD-SCDMA系统的上行信道编码方法,包括:对将要发送的数据进行划分,以得到多个传输块;对所述多个传输块进行传输块级联和码块分段,以得到级联分段传输块;以及对所述级联分段传输块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RC校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对所述级联分段传输块进行CRC校验包括:在所述级联分段传输块末尾增加CRC校验比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在对所述级联分段传输块进行CRC校验之后,还包括:进行第一数据处理,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处理整合有无线帧均衡、一次交织和无线帧分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在进行所述第一数据处理之后,还包括:针对与所述传输信道对应的编码复合传输信道进行第二数据处理,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处理整合有比特加扰、物理信道分段、二次交织、子帧分段和物理信道映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借助于CRC缓冲器对所述级联分段传输块进行CRC校验,以及借助于所述CRC缓冲器缓存速率匹配的结果,其中所述速率匹配在所述第一数据处理之后进行。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借助于编码缓冲器缓存信道编码的结果,其中所述信道编码在所述CRC校验之后进行,以及借助于所述编码缓冲器在所述信道编码之后进行所述第二数据处理。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编码缓冲器的大小满足最大编码块编码后数据的大小。8.一种用于TD-S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志亮朱仕轶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马维尔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