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的组合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25740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良的组合刨,包括:机座,位于机座两侧的两侧板,设于两侧板之间上端中部的刀轴,设于刀轴上方的手动进料工作台和下方的自动进料工作台,以及位于刀轴两侧的两滚轴;所述机座内安装有电机及其输出轴,所述电机输出轴和刀轴的一端外露于同一侧板,所述电机输出轴的外露端安装有一小皮带轮,所述刀轴的外露端设有一大皮带轮,所述两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刀轴的外露端还安装有一小齿轮,所述小齿轮通过一齿轮减速机构依次带动刀轴两侧的两滚轴。由于齿轮传动相对于皮带传动的稳定性要高,因而可以防止滚轴在送料过程中的打滑现象,保障刨削工作的正常运行。(*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木工设备,尤其是一种改良的组合刨。技术背景现有的组合刨一般都具有手动进料和自动进料两种动能,自动进料 工作台上端具有两滚轴,使用时,电机通过皮带带动刀轴上的皮带轮转 动,使刀轴旋转,同时,刀轴上的皮带轮再通过一皮带减速机构分别带 动两滚轴转动,使木料沿着滚轴的转动方向前进,从而实现自动迸料。 该结构的缺点是,由于整个传动过程采用的都是皮带传动,滚轴在带动 木料前进时,很容易出现打滑现象,从而导致刨削工作不能正常进行, 自动进料的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防 止滚轴打滑、进料可靠的组合刨。按照本技术提供的组合刨,包括机座,位于机座两侧的两侧 板,设于两侧板之间上端中部的刀轴,设于刀轴上方的手动进料工作台 和下方的自动进料工作台,以及位于刀轴两侧的两滚轴;所述机座内安 装有电机及其输出轴,所述电机输出轴和刀轴的一端外露于同一侧板, 所述电机输出轴的外露端安装有一小皮带轮,所述刀轴的外露端设有-大皮带轮,所述两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刀轴的外露端还安装 有一小齿轮,所述小齿轮通过一齿轮减速机构依次带动刀轴两侧的两滚 轴。本技术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所述齿轮减速机构包括与小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轮、与第一齿轮中 部齿轴相啮合的第二齿轮、与第二齿轮中部齿轴相啮合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一链轮,所述两滚轴上分别安装 有第二链轮和第三链轮,所述齿轮减速机构的盖板上安装有第四链轮, 所述第四链轮位于第一链轮、第二链轮和第三链轮之间,所述第一链轮 借助一链条带动所述第二链轮和第三链轮,并通过第四链轮进行张紧。位于所述大皮带轮外侧的刀轴部分自内而外依次安装有螺母、滚针 轴承、轴承压盖、小齿轮和轴承。所述的刀轴由同轴心设置的第一轴和第二轴组成,两轴分别与其上 的刀轴体过盈配合,并通过圆柱销与刀轴体固定在一起。所述两滚轴与其上链轮配合部分设计成扁方形,其上链轮则具有相 应的扁方形孔。按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改进的组合刨,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 优点本技术将滚轴的传动机构由现有的皮带传动改成齿轮传动,可 以防止滚轴在送料时出现打滑现象,使木料进料可靠,从而保障刨削工 作的正常运行。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本技术。 图1为按照本技术提供的组合刨的侧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按照本技术提供的组合刨传动部分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所述刀轴部分的结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l、图2和图3所示,按照本技术提供的组合刨,机座l, 位于机座两侧的两侧板2,设于两侧板之间上端中部的刀轴3,设于刀轴 上方的手动进料工作台4和下方的自动进料工作台5,以及位于刀轴两侧 的两滚轴6和7。机座1内安装有电机及其输出轴12,电机输出轴12和刀轴 3的一端外露于同一侧板,其中,电机输出轴12的外露端安装有一小皮带 轮121,刀轴3的外露端自内而外依次设有大皮带轮31和小齿轮33,小皮带轮121和大皮带轮31通过皮带32传动连接,小齿轮33通过一齿轮减速机 构8依次带动刀轴两侧的两滚轴6和7,这样一来,滚轴6和7在送料时便不再会出现打滑现象了,工作稳定性大大提高。如上所述,所述齿轮减速机构8包括与小齿轮33相啮合的第一齿轮 81、与第一齿轮中部齿轴811相啮合的第二齿轮82、与第二齿轮中部齿轴 821相啮合的第三齿轮83。第三齿轮83的输出轴832上安装有第一链轮 831,两滚轴6、 7上分别安装有第二链轮61和第三链轮71,齿轮减速机构 的盖板10上安装有第四链轮101,第四链轮101位于第一链轮831、第二链 轮61和第三链轮71之间,第一链轮831借助一链条9带动所述第二链轮61 和第三链轮71,并通过第四链轮101进行张紧。如上所述,位于大皮带轮31外侧的刀轴部分自内而外依次安装有螺 母34、滚针轴承35、轴承压盖36、小齿轮33和轴承37,螺母34可以防止 大皮带轮31滑出刀轴3,滚针轴承35和轴承37用于与齿轮减速机构8的盖 板10配合,以保证刀轴3、小齿轮与齿轮减速机构8之间的传动稳定性。 所述的刀轴3由同轴心设置的第一轴311和第二轴312组成,两轴分别与其 上的刀轴体314过盈配合,并通过圆柱销313与刀轴体314固定在一起,刀 轴3分体设置可使拆卸方便,也能提高传动效果。滚轴6和滚轴7与其上链 轮配合部分设计成扁方形,其上链轮则具有相应的扁方形孔,滚轴和链 轮的连接更为可靠,可进一步杜绝滚轴的打滑现象。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技术之用,而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 有关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 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 技术的范畴,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权利要求1. 一种改良的组合刨,包括机座(1),位于机座两侧的两侧板(2),设于两侧板之间上端中部的刀轴(3),设于刀轴上方的手动进料工作台(4)和下方的自动进料工作台(5),以及位于刀轴两侧的两滚轴(6、7);所述机座(1)内安装有电机及其输出轴(12),所述电机输出轴(12)和刀轴(3)的一端外露于同一侧板,所述电机输出轴(12)的外露端安装有一小皮带轮(121),所述刀轴(3)的外露端设有一大皮带轮(31),所述两皮带轮通过皮带(32)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刀轴(3)的外露端还安装有一小齿轮(33),所述小齿轮(33)通过一齿轮减速机构(8)依次带动刀轴两侧的两滚轴(6、7)。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改良的组合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 轮减速机构(8)包括与小齿轮(33)相啮合的第一齿轮(81)、与第一 齿轮中部齿轴(811)相啮合的第二齿轮(82)、与第二齿轮中部齿轴(821) 相啮合的第三齿轮(83)。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良的组合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三齿轮(83)的输出轴(832)上安装有第一链轮(831),所述两滚轴(6、 7)上分别安装有第二链轮(61)和第三链轮(71),所述齿轮减 速机构的盖板(10)上安装有第四链轮(101),所述第四链轮(101) 位于第一链轮(831)、第二链轮(61)和第三链轮(71)之间,所述第 一链轮(831)借助一链条(9)带动所述第二链轮(61)和第三链轮(71), 并通过第四链轮(101)进行张紧。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改良的组合刨,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大皮带轮(31)外侧的刀轴部分自内而外依次安装有螺母(34)、 滚针轴承(35)、轴承压盖(36)、小齿轮(33)和轴承(37)。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改良的组合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刀轴(3)由同轴心设置的第一轴(311)和第二轴(312)组成, 两轴分别与其上的刀轴体(314)过盈配合,并通过圆柱销(313)与刀 轴体(314)固定在一起。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良的组合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 滚轴(6、 7)与其上链轮配合部分设计成扁方形,其上链轮则具有相应 的扁方形孔。专利摘要一种改良的组合刨,包括机座,位于机座两侧的两侧板,设于两侧板之间上端中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的组合刨,包括:机座(1),位于机座两侧的两侧板(2),设于两侧板之间上端中部的刀轴(3),设于刀轴上方的手动进料工作台(4)和下方的自动进料工作台(5),以及位于刀轴两侧的两滚轴(6、7);所述机座(1)内安装有电机及其输出轴(12),所述电机输出轴(12)和刀轴(3)的一端外露于同一侧板,所述电机输出轴(12)的外露端安装有一小皮带轮(121),所述刀轴(3)的外露端设有一大皮带轮(31),所述两皮带轮通过皮带(32)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刀轴(3)的外露端还安装有一小齿轮(33),所述小齿轮(33)通过一齿轮减速机构(8)依次带动刀轴两侧的两滚轴(6、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杰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双健健身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