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可全方位浮动的旋转式剃须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17714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头部可全方位浮动的旋转式剃须刀,属于个人护理用具,现有技术剃须面可浮动的旋转式剃须刀在剃须速度和剃须舒适度等方面面临着不易克服的矛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头部和机身,头部包括网头及网头座,头部通过其网头座与机身进行结构连接,网头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剃刀组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贴面和剃刀组支托件,剃刀组包括形成为剃须面的外切刀和可被驱动相对于外切刀作旋转运动的内切刀,所述头部的网头座通过弹性组合连接机构与机身连接,该弹性组合连接机构的构件包括刀轴构件和支承弹簧;同时,网头座壳体与机身壳体之间以相互匹配的同曲率,同半径凹凸球面实现结构吻合,从而使头部相对于机身可以作全方位浮动,使用户获得既快捷又舒适的剃须感受。(*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式剃须刀,属于个人护理用具,特别是指一种通 过头部与机身间的弹性连接和球面配合使剃须刀的头部可全方位浮动的旋转式 剃须刀。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旋转式剃须刀,在追求剃须效率的同时,主要是为了提高用户 剃须的舒适度,采用了剃须面可以浮动的技术,也就是使剃须时与面部轮廓皮 肤直接接触的剃须面,亦即剃须刀的外切刀表面可以浮动的技术。这种浮动技 术,通常是通过网头贴面和/或剃须刀头支托件采用可浮动的结构措施来实现 的,是一种贴面浮动和/或刀头浮动技术。由于剃须刀用户个体感受的差异,又 由于人体面部不同部位、不同轮廓的皮肤对剃须刺激的感觉反映以及剃须的难 易程度不同等原因,用户在用这种剃须面可以浮动的现有技术旋转式剃须刀剃 须时,随着剃须刀的剃须面在皮肤表面的迂回往返移动,需要不断地调节剃须 面与皮肤间的接触压力。因为,当接触压力偏小时,不但剃须速度降低,剃须 效率下降,还会出现拉毛等现象,胡须的剃净度也不佳;而当接触压力偏大时, 又会使用户感受到舒适度降低,剃须后皮肤焦灼感增加。有时剃须不慎还容易 划伤皮肤。但遗憾的是采用现有剃须面可浮动技术的旋转式剃须刀进行剃须, 在调节剃须面与皮肤间的接触压力的同时,剃须面与皮肤轮廓的接触方位和贴 合部位也随之变化,甚至导致剃须面与皮肤间出现贴合间断,这样一来,往往 会造成剃须过程中出现拉毛、刺痛,剃须后焦灼、不净等不舒适感和使用户不 满意的结果,而为了避免发生这些不良情况,又往往要以降低剃须速度、延长 剃须时间为代价(降低接触压力会使剃须速度变慢),从而使剃须刀用户难以获 得既高效又舒适的剃须感受。此外,采用贴面浮动、刀头浮动的现有技术的旋转式剃须刀,为了实现剃须面的浮动功能,相应的剃须刀头支托件结构都比较复杂,对剃须刀网头内腔 的空间阻塞比较严重,网头内腔和刀头支托件在剃须后受胡茬碎屑的污染比较 明显,积垢较多,较难清刷;如果在每次剃须后都把刀头支托件从网头内拆下 清洁,又将增加用户常须装拆刀头和刀头支托件的麻烦,很多剃须刀使用者对 此感觉不满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技术剃须面可 浮动的旋转式剃须刀在剃须速度和剃须舒适度等方面所面临的不易克服的矛 盾,提供一种头部可全方位浮动的旋转式剃须刀,使旋转式剃须刀用户可以获 得既快捷又舒适的剃须感觉。为此,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头部可全方位浮动的旋转式剃须刀,包括头部和机身,头部包括网头和网 头座,所述头部通过其网头座与所述机身作结构连接,所述网头上设置有至少 一个剃刀组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贴面和剃刀组支托件,所述剃刀组包括剃须时形 成为剃须面的直接接触皮肤的外切刀和可被设置于机身内的由电机驱动相对于 该外切刀作旋转运动的内切刀,其特征是所述头部的网头座与所述机身通过 弹性组合机构和壳体球面吻合接触进行结构连接,实现头部相对于所述机身作 全方位浮动。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全方位浮动"的意思是把与安装在剃须刀的机身 内的旋转电机的转轴相一致的直线定义为机身轴线,剃须刀头部相对于剃须刀 机身可以作沿机身轴线方向和/或沿相对于该轴线有微小角度偏斜的轴线(亦即 相对于电机转轴线有小锐角偏斜的直线)的方向作微量移动,同时能在垂直于 上述轴线的平面内围绕该轴线旋转360°全角范围内的任意角度方位上,绕与上 述轴线正交的轴线作微量转动。本技术技术方案还包括以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所述的弹性组合机构设置在所述头部的网头座上,该弹性组合机构的构件 包括刀轴构件和支承弹簧,刀轴构件设置在网头座的壳体内,支承弹簧设置在 网头座的壳体外。所述的刀轴构件包括刀轴基座、套在刀轴基座的芯轴上的圈式弹簧,以及罩在该圈式弹簧外并可带动刀轴基座一起转动的刀轴传动套。所述的支承弹簧为圈式弹簧,支承弹簧的数量至少为一根。 所述的壳体球面吻合接触具体指的是所述网头座的壳体的端头呈球面形状,所述机身壳体的顶部亦呈球面形状;网头座壳体端头球面与机身壳体顶部球面具有基本相同的曲率及曲率半径;网头座壳体端头的凸形球面的外壁与机身壳体顶部的凹形球面内壁作吻合式结构接触。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剃须面可浮动的旋转式剃须刀,具有以下优点1、 可以使剃须过程中剃须面始终与面部轮廓皮肤相贴合,而不会像现有技 术剃须刀那样,随看剃须面与皮肤接触压力的变化而出现贴合间断,贴合角度 改变等现象,从而可以减少拉毛、蹭肤等情况,提高剃须效率,增加剃须舒适 度。2、 可以使旋转式剃须刀更广泛地适合于不同轮廓皮肤表面,以及凹凸不平 处和下巴等特殊部位处的剃须。因为,釆用本技术的剃须刀时,可以在剃 须面与不同部位皮肤轮廓良好贴合的前提下,通过剃须刀头部的浮动适当地调 节剃须面与皮肤间的接触压力,从而有效地改善剃须速度、剃净度和舒适感。3、 在剃须刀头部可浮动的条件下,剃须刀剃须面的浮动功能可以部分地或 全部地不再需要由贴面和/或剃刀组支托件的可浮动结构设计来承担,因而可以 使剃须刀的网头内部的构件结构比现有技术剃须刀更简单,更便于设计和制造, 成本降低,同时也可以使得剃须刀在剃须作业前后网头部件的装拆和清洗成为 更容易、更方便,为用户带来轻松愉快感。4、 在剃须刀头部可浮动的条件下,使剃须面的贴面采用分块不搭接或不分 块整体的结构形式成为可能,这样一来,也就是可以取消分块搭接浮动贴面之 间的沟槽,从而能够避免浮动贴面之间的沟槽造成的夹毛和积垢,使剃须更舒 适,剃须后剃须面的清刷除垢更简便。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实施例头部可全方位浮动的三头旋转式剃须刀正视图。 图2:本技术实施例头部可全方位浮动的三头旋转式剃须刀侧视图。 图3a图3b:图2所示剃须刀的结构剖视图,图中表示出头部和机身之间的结构连接关系。图4:弹性组合机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壳体球面吻合接触结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在说明书中, 相同或相应的部分具有相同或相应的符号标记。图1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典型示例_—头部可全方位浮动的三头旋 转式剃须刀的正视图;图2表示该剃须刀的侧视图;图3a、图3b表示该剃须刀 的结构剖视图。从这些图示可见,这是一种新颖的头部可全方位浮动的三头旋 转式剃须刀,其包括头部A和机身B,头部A包括网头1和网头座2。所述头部 A通过其网头座2与所述机身B作结构连接。所述网头1上设置有三个剃刀组 11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贴面12和剃刀组支托件13。所述剃刀组11包括剃须时形 成为剃须面的直接接触皮肤的外切刀14和可被置于机身B内的电机3驱动相对 于该外切刀14作旋转运动的内切刀(图中未示出)。本技术的特征是所 述头部A与所述机身B通过弹性组合机构C和壳体球面吻合接触D进行结构连 接,从而使得所述头部A相对于所述机身B可以作全方位浮动。上述"全方位浮动"的具体含义是如果把与安装在剃须刀机身B内的电 机3的转动轴相一致的直线定义为机身轴线M-M (参见图3a图3b),即剃须刀 头部A相对于剃须刀机身B可以沿该机身轴线M-M的方向和/或沿相对于该轴线 M-M有微小角度ci (比如(1=6° )偏斜的倾斜轴线N-N (参见图3b)的方向作微 量移动,同时,头部A还能在垂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头部可全方位浮动的旋转式剃须刀,包括头部和机身,头部包括网头和网头座,所述头部通过其网头座与所述机身作结构连接,所述网头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剃刀组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贴面和剃刀组支托件,所述剃刀组包括剃须时形成为剃须面的直接接触皮肤的外切刀和可被设置于机身内的由电机驱动相对于该外切刀作旋转运动的内切刀,其特征是:所述头部的网头座与所述机身通过弹性组合机构和壳体球面吻合接触进行结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平祥
申请(专利权)人:超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