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线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15926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断线钳,属于五金工具技术领域。该断线钳主要由一对钳柄和钳头构成,钳柄铰接形成手柄和头部,钳头含有钳口和撬柄;撬柄的后端分别与钳柄头部铰接;钳口外侧与T型压板铰接,T型压板上制有位置对应两钳头之间空缺处的腰形孔,其中装有定位销;空缺分有前后两段,其后段间距大于定位销外径,当钳口并拢时,空缺前部间距与定位销的外径相配,当钳口张开时,空缺前段间距小于定位销外径;压板至少在腰形孔前端制有定位凹槽,定位销的一端制有与定位凹槽相对应的定位凸缘,另一端装有弹性垫片。当定位销移动到腰形孔前端时,其定位凸缘落在定位凹槽中并被弹性件所稳定,由此可以确保断线钳的储运安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断线钳,尤其是一种断线钳4计口定位结构的 改进,属于五金工具

技术介绍
据申请人了解,现有的断线钳如图l所示,主要由一对钳柄和一对钳头构成。所述一对钳柄靠前部位相对铰接,形成交点30后端的 手柄8-1、 8-2和交点30前端的头部15-1、 15-2。所述一对钳头的 前部制有相对的钳口 3-1、3-2,后部从钳口 3-1、3-2延伸出撬柄1-1、 l-2。两撬柄l-l、 1-2的后端分别与对应的钳柄头部15-1、 15-2铰 接,所述两钳口 3-1、 3-2外侧分别与T型压板2的两对称端头铰接。 T型压板2的另一端制有腰形孔4。如附图说明图1、图2所示,腰形孔4的 位置对应所述两钳头的钳口 3-1、 3-2向各自撬柄l-l、 1-2过渡衔接 部位形成的相应空缺6处,其中装有可前后移位的定位销5。所述空 缺6的后部间距大于定位销5外径,当钳口 3-1、 3-2并拢时,其前 部间距与定位销5的外径相配;当钳口 3-1、 3-2张开时,其前部间 距小于定位销5外径。使用时,当定位销5处于腰形孔4后端时,即对应位于两钳头之 间空缺6后部宽处时,此时两钳柄可以张开,随之钳口 3-1、 3-2也 张开,允许进行断线操作;而且当钳口 3-1、 3-2张开时,空缺6前 部间距小于定位销5的外径,定位销5只能位于空缺6后部宽处。当 将钳柄并拢及两钳口 3-1、 3-2也随之合拢时,移动定位销5处于腰 形孔4前端,即对应位于两钳头之间空缺6前部窄处,此时定位销5 与压板2之间及其与空缺6前部窄处之间形成有摩擦力,故使得钳柄及两钳口 3-1、 3-2—直处于合拢状态,可以安全储放运输断线钳。然而,由于上述现有断线钳的定位销5与腰形孔4之间为间隙配 合,且定位销5与空缺6前部窄处也不能形成自锁,因此容易由前向 后滑移,从而使断线钳的并拢状态难以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一 种不仅可以方便地在张开与并拢状态之间切换,而且能够稳定处于钳 口合拢状态的断线钳,从而保证储运安全。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断线钳主要由一对钳柄和一对 4甘头构成,所述一对4甘柄相对4交,接形成手柄和头部,所述一对4t头制 有相对的钳口并分别延伸出撬柄;所述两撬柄的后端分别与对应的所 述钳柄头部铰接;所述两钳口外侧分别与T型压板的两对称端头铰 接,所述T型压板的另一端制有腰形孔;所述腰形孔的位置对应所述 两钳头之间的相应空缺处,其中装有可前后移位的定位销;所述空缺 分有前后两段,其后段间距大于定位销外径,当钳口并拢时,其前段 间距与定位销的外径相配,当钳口张开时,其前段间距小于定位销外 径;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压板至少在腰形孔的前端处制有定位凹槽, 所述定位销的 一端制有与定位凹槽相对应配合的定位凸缘,其另 一端 装有弹性件。这样,当定位销移动到腰形孔前端时,其定位凸缘将落在定位凹 槽中,并由弹性件保持稳定在此位置,因此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 可以确保储运安全。当定位销需要移位时,只要压住弹性垫片,使定 位凸缘升出定位凹槽即可,依然十分方便。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现有断线钳及其钳头压紧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钳头压紧件处部分去掉压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当钳口处于张开状态时的钳头压紧件处部分的结构 示意图。图4是图3中去掉压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断线钳的结构示意图。图6图5的俯视图。图7是图5中当钳口处于张开状态时的钳头压紧件处部分的结构 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当钳口处于张开状态时的钳头压 紧件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断线钳如图5、图6所示主要由一对钳柄和一对钳头 构成。所述一对钳柄靠前部位相对铰接,形成交点30后端的手柄8-1、 8-2和交点30前端的头部15-1、 15-2。所述一对钳头的前部制有相 对的钳口 3-1、 3-2,后部从钳口 3-1、 3-2延伸出撬柄1-1、 1-2。两 撬柄l-l、 1-2的后端分别与对应的钳柄头部15-1、 15-2铰接,所述 两钳口 3-1、 3-2外侧分别与T型压板2的两对称端头铰接。T型压 板2的另一端制有腰形孔4。如图7所示,腰形孔4的位置对应所述 两钳头的钳口 3-1、 3-2向各自撬柄l-l、 1-2过渡衔接部位形成的相 应空缺6处,其中装有可前后移位的定位销5。所述空缺6分有前后两段,其形状随着所述两钳头之间的间距变 化而变化。空缺6后段间距大于定位销5外径;当钳口 3-1、 3-2合拢时,空缺6前段间距与定位销的外径相配;当钳口张开时,空缺6 前段间距小于定位销外径,此时空缺6由前至后呈渐缩的三角形(参 见
技术介绍
中的图3、图4所示)。如图7所示,在T型压板2的外壁上围绕腰形孔4的前端处制有 定位凹槽ll,定位凹槽ll为大半圆形。定位销5的两端制有大于其外径的两端头7-1、 7-2,端头7-1 是与定位凹槽11相对应的圆形定位凸缘,靠近端头7-2处的定位销 5上套装有弹簧10和垫片9。使用本实施例的断线钳时1) 当需固定住断线钳100的两钳头时,并拢两手柄8-l、 8-2,使两 钳头沿其与钳柄头部15-1、 15-2铰接点相对转动,既而使两钳刃3-1 和3-2合拢,此时两钳刃3-1和3-2之间的间距为零,而空缺6的前 部间距与定位销5外径之间形成间隙配合。将位于腰形孔4后端的定 位销5沿其轴向反向克服弹簧10的弹力,也即克服定位销5与压板 2之间的摩擦力,使定位销5的端头7-1向外侧伸出,然后迅速将定 位销7沿其径向从腰形孔4的后端滑动到腰形孔4的前端。将定位销 5沿其轴向移动使其端头7-1沉入到定位凹槽11内。此时定位销5 除了仍然受到前述摩擦力外,其端头7-1还被凹槽11所卡住并限位; 因此,无论断线钳处于什么状态或情况下,定位销5都能牢牢地将两 钳头及两钳柄的相对位置锁定,从而保证不用断线钳时的储运安全。2) 当需松开断线钳100的两钳头时,其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不一细 述。在断线钳100的两钳头松开后,即可使用断线钳100进行有关剪 切作业。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的断线钳的钳口压紧件如图8所示,其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定位凹槽不仅制在压板2位于腰形孔4的前端 处,还延伸到腰形孔4的后端处,其在腰形孔4的前、后端形成两个 对称并摊f接的前后两部分11-1、 11-2。定位凹槽的两部分11-1、 11-2 均是两大半圆形,整个定位凹槽呈8字形。这样当定位销5移动到腰 形孔4的后端时,其端头7-1也可陷入凹槽11内时,这样还可以进 一步限定定位销5在腰形孔4后端的位置,即进一步地防止定位销5 由后向前的滑移(因为此时随着断线钳在剪切作业时两钳口的张、合, 空缺6的间距也会变化,从而造成定位销5有可能会从腰形孔4后端 向前端滑动)。相比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对定位销5在腰形孔4前、 后两端的位置都能可靠地限定。实验证明,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断线钳,可大大提高断线钳使用性 能,更加方便实际生产使用。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案,如不难想象,1) 端头7-1也可以是大半圆形;2)定位凹槽可以是方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断线钳,主要由一对钳柄和一对钳头构成,所述一对钳柄相对铰接形成手柄和头部,所述一对钳头制有相对的钳口并分别延伸出撬柄;所述两撬柄的后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钳柄头部铰接;所述两钳口外侧分别与T型压板的两对称端头铰接,所述T型压板的另一端制有腰形孔;所述腰形孔的位置对应所述两钳头之间的相应空缺处,其中装有可前后移位的定位销;所述空缺分有前后两段,其后段间距大于定位销外径,当钳口并拢时,其前段间距与定位销的外径相配,当钳口张开时,其前段间距小于定位销外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至少在腰形孔的前端处制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销的一端制有与定位凹槽相对应配合的定位凸缘,其另一端装有弹性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德宝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舜天国际集团苏迈克斯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