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叉管内空间应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95748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9 05:37
一种前叉管内空间应用装置,包含一个上支架、一个第一下支架、一个第二下支架、一个缓冲阻尼单元及一个电力单元,该第一下支架包括一个自该上支架底部朝外且朝下延伸的第一外壳模组,及一个由该第一外壳模组围绕界定的第一容室,该第二下支架包括一个自该上支架底部朝外且朝下延伸的第二外壳模组,及一个由该第二外壳模组围绕界定的第二容室,该缓冲阻尼单元设置于该第一容室内,该电力单元包括一个设置于该第二容室内的电池模组,通过于该第二容室内设置能够与该电池模组电连接而产生效用的电子组件,及于该第一容室内设置用于缓冲振动能量的该缓冲阻尼单元,使本装置能够便利使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叉管内空间应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的前叉管,特别是涉及一种前叉管内空间应用装置。技术背景参阅图1,现有的一种前叉管,包括一个上支架11、两个分别自该上支架11底部朝 外且朝下延伸的下支架12,及分别设置于所述下支架12内的一个阻尼单元13及一个缓冲 单元14,每一个下支架12具有一个连接该上支架11的第一外壳121,及一个套设并能够相 对该第一外壳121移动的第二外壳122,该阻尼单元13通常为液压阻尼形式,而该缓冲单元 14通常为气体缓冲形式(也能够为弹簧缓冲形式),当所述下支架12受到振动时,该阻尼单 元13及该缓冲单元14分别产生阻尼及缓冲的不同效果,而使该前叉管达到缓冲振动的效 果O由于自行车在近年来非常风行,为了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变的需求,所以各种不同 类别的自行车不断受到开发,而使前叉管的设计也相对应地必须有不同形式的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供多元应用的前叉管内空间应用装置。本技术前叉管内空间应用装置,包含一个上支架、一个第一下支架、一个第二 下支架、一个缓冲阻尼单元及一个电力单元,该第一下支架包括一个自该上支架底部朝外 且朝下延伸的第一外壳模组,及一个由该第一外壳模组围绕界定的第一容室,该第二下支 架包括一个自该上支架底部朝外且朝下延伸的第二外壳模组,及一个由该第二外壳模组围 绕界定的第二容室,该缓冲阻尼单元设置于该第一容室内以缓冲该第一外壳模组所受到的 振动能量,该电力单元包括一个设置于该第二容室内的电池模组。本技术所述前叉管内空间应用装置,该第一外壳模组具有一个连接该上支架 的第一上壳体,及一个与该第一上壳体相互套设并能够与该第一上壳体相对移动的第一下 壳体,该第一容室是由该第一上壳体及该第一下壳体共同围绕界定出。本技术所述前叉管内空间应用装置,该缓冲阻尼单元包括一个设置于该第一 上壳体的内侧底部的阻尼模组、一个连接该第一上壳体的内侧顶部并穿设于该阻尼模组的 活塞杆,及一个设置于该第一下壳体内并连接该阻尼模组的连接件。本技术所述前叉管内空间应用装置,该第二外壳模组具有一个连接该上支架 的第二上壳体,及一个与该第二上壳体相互套设并能够与该第二上壳体相对移动的第二下 壳体,该第二容室是由该第二上壳体及该第二下壳体共同围绕界定出。本技术所述前叉管内空间应用装置,该电力单元还包括一个设置于该缓冲阻 尼单元且电连接该电池模组的压电组件。本技术所述前叉管内空间应用装置,该电力单元还包括一个设置于该第二外 壳模组且电连接该电池模组的蜂鸣器。本技术所述前叉管内空间应用装置,该电力单元还包括一个设置于该第二外壳模组且电连接该电池模组的发光件。本技术所述前叉管内空间应用装置,该电力单元还包括一个设置于该第二外 壳模组且电连接该电池模组以传送位置讯号的讯号发射模组。本技术所述前叉管内空间应用装置,还包含一个打气单元,该打气单元包括 一个设置于该第二容室内且电连接该电池模组的电动泵。本技术所述前叉管内空间应用装置,该打气单元还包括一个连接该电动泵并 穿出该第二外壳模组的充气管。本技术所述前叉管内空间应用装置,该电力单元还包括一个设置于该缓冲阻 尼单元且电连接该电池模组的热电模组。本技术前叉管内空间应用装置,包含一个上支架、一个第一下支架、一个第二 下支架、一个缓冲阻尼单元及一个手工具容置单元,该第一下支架包括一个自该上支架底 部朝外且朝下延伸的第一外壳模组,及一个由该第一外壳模组围绕界定的第一容室,该第 二下支架包括一个自该上支架底部朝外且朝下延伸的第二外壳模组,及一个由该第二外壳 模组围绕界定的第二容室,该第二外壳模组具有一个能够开阖的壳盖,该缓冲阻尼单元设 置于该第一容室内以缓冲该第一外壳模组所受到的振动能量,该手工具容置单元包括一个 设置于该第二容室内且对应该壳盖设置的安装件,该安装件具有一个插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于该第二容室内设置能够与该电池模组电连接 而产生效用的电子组件、用于容置手工具的该手工具容置单元,及设置于该第一容室内以 缓冲振动能量的该缓冲阻尼单元,使本装置能够同时具备多种不同的功能,而能够便利使 用。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一个前叉管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前叉管内空间应用装置的一个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前叉管内空间应用装置的一个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前叉管内空间应用装置的一个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7是该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前叉管内空间应用装置的一个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为了方便说明,以下的实施例,相同的组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参阅图2、图3,本技术前叉管内空间应用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个上 支架2、一个第一下支架3、一个第二下支架4、一个缓冲阻尼单元5,及一个电力单元6。该上支架2呈倒Y型,且顶部用于连接一个自行车(图未示)的前管(图未示)。该第一下支架3包括一个自该上支架2底部朝外且朝下延伸的第一外壳模组31, 及一个由该第一外壳模组31围绕界定的第一容室32。该第一外壳模组31具有一个连接该上支架2的第一上壳体311,及一个与该第一 上壳体311相互套设并能够与该第一上壳体311相对移动的第一下壳体312,该第一容室 32是由该第一上壳体311及该第一下壳体312共同围绕界定出。该第二下支架4包括一个自该上支架2底部朝外且朝下延伸的第二外壳模组41, 及一个由该第二外壳模组41围绕界定的第二容室42。该第二外壳模组41具有一个连接该上支架2的第二上壳体411,及一个与该第二 上壳体411相互套设并能够与该第二上壳体411相对移动的第二下壳体412,该第二容室 42是由该第二上壳体411及该第二下壳体412共同围绕界定出。该缓冲阻尼单元5设置于该第一容室32内以缓冲该第一外壳模组31所受到的振 动能量,且包括一个设置于该第一上壳体311的内侧底部的阻尼模组51、一个连接该第一 上壳体311的内侧顶部并穿设于该阻尼模组51的活塞杆52,及一个设置于该第一下壳体 312内并连接该阻尼模组51的连接件53。于本实施例中,该阻尼模组51能够同时产生阻 尼及缓冲的有益效果。该电力单兀6包括一个设置于该第二容室42内的电池模组61、一个设置于该缓冲 阻尼单元5且电连接该电池模组61的压电组件62、一个设置于该第二外壳模组41且电连 接该电池模组61的蜂鸣器63、一个设置于该第二外壳模组41且电连接该电池模组61的发 光件64、一个设置于该第二外壳模组41且电连接该电池模组61以传送位置讯号的讯号发 射模组65,及一个分别电连接该电池模组61、该压电组件62、该蜂鸣器63、该发光件64及 该讯号发射模组65的控制盒(图未不)。于本实施例中,该电池模组61为一种充电电池。当该第一下壳体312及该第二下壳体412受到振动而分别相对该第一上壳体311 及该第二上壳体411移动时,该第一下壳体312的移动会连动该连接件53及该阻尼模组51 移动,并使该阻尼模组51相对该活塞杆5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叉管内空间应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含一个上支架、一个第一下支架、一个第二下支架、一个缓冲阻尼单元及一个电力单元,该第一下支架包括一个自该上支架底部朝外且朝下延伸的第一外壳模组,及一个由该第一外壳模组围绕界定的第一容室,该第二下支架包括一个自该上支架底部朝外且朝下延伸的第二外壳模组,及一个由该第二外壳模组围绕界定的第二容室,该缓冲阻尼单元设置于该第一容室内以缓冲该第一外壳模组所受到的振动能量,该电力单元包括一个设置于该第二容室内的电池模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尹凡
申请(专利权)人:野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