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管神经切断术用手术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91445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9 0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翼管神经切断术用手术钳,由固定柄、活动柄、导管、活动杆、上钳体、下钳体和钳口构成,固定柄与导管一端连为一整体,下钳体与导管螺纹连接,活动柄铰接在固定柄上;活动柄与活动杆一端连接,活动杆穿在导管中,上钳体与活动杆螺纹连接,并位于下钳体中;所述钳口由神经切断剪和标本留取勺扣合组成,神经切断剪固定在下钳体的前端,标本留取勺的中部铰接在上钳体的前端,尾端位于下钳体前端的槽内并与下钳体铰接,通过上钳体前后滑动控制标本留取勺的开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活动柄控制标本留取勺、神经切断剪的开闭,避免了传统器械定位不准确、容易损伤周围组织的风险,配合鼻内镜手术,具有定位准确、省时省力等优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耳鼻喉外科医疗手术器械,特别是一种用于翼管神经切断术的手术钳。
技术介绍
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高反应性疾病经常规药物等治疗方法效果不好的病例,可以考虑切断翼管神经,通过阻断鼻腔局部植物神经传导,建立新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平衡,借以达到减轻鼻塞、头疼、鼻过敏等症状。翼管神经切断术目前公认的比较好的方法是内镜下经鼻腔径路。鉴于其与蝶窦的解剖关系,具体手术方法分为蝶窦外翼管手术切断术和蝶窦内翼管神经切断术两种。目前蝶窦内翼管神经切断术没有专用的手术器械,主要是在鼻内镜下用骨刮勺刮除翼管神经骨管、暴露并切断翼管神经等一系列操作,费时费力、操作复杂,在刮除骨管暴露神经的过程中容易损伤蝶窦外侧壁走行视神经及周围血管,且创面较大。因此,目前翼管神经切断术所采用的器械存在定位不准确、手术局部创面较大、活检标本留取不完整等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精确定位、减少损伤、留取完整标本的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用手术钳。本技术的翼管神经切断术用手术钳由固定柄、活动柄、导管、活动杆、上钳体、下钳体和钳口构成;所述 固定柄与导管一端连为一整体,导管的另一端设有螺纹,下钳体与导管螺纹连接;活动柄铰接在固定柄上,活动柄上端与活动杆一端连接,活动杆穿在导管中,活动杆的另一端有设螺纹,上钳体与活动杆螺纹连接;上钳体位于下钳体中,由活动杆拉动可在下钳体中前后滑动;所述钳口由神经切断剪和标本留取勺扣合组成,神经切断剪固定在下钳体前端,标本留取勺的中部铰接在上钳体的前端,尾端位于下钳体前端的槽内并与下钳体铰接,通过上钳体前后滑动控制标本留取勺的开合。其中,所述的固定柄和活动柄上分别安装有相互铰支的弹簧片,使钳口处于闭合状态。在所述的导管螺纹上还有一定位螺母,通过调节定位螺母,可以控制钳口开合的大小。本技术手术钳的神经切断剪和标本留取勺均设计为勺型,中部空间可留取标本,钳口的边缘为锋刃。本技术的翼管神经切断术用手术钳主要用于去除翼管神经骨管,暴露翼管神经,同时留取手术标本。相对于目前蝶窦内翼管神经切断术靠手术后功能检查判断是否切断神经、活检标本留取不完整而言,本技术由于采用了将标本留取勺与神经切断剪融于一体的技术方案,使得去除骨管与切断神经同步进行,保证能够100%留取完整标本,翼管神经切断术手术一步到位,减少损伤,局部创面较小。本技术的翼管神经切断术用手术钳通过活动柄控制标本留取勺、神经切断剪的开闭,避免了传统器械定位不准确、容易损伤周围组织的风险,配合鼻内镜手术,具有定位准确、省时省力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翼管神经切断术用手术钳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手术钳钳口部的A向视图。图3是本技术翼管神经切断术用手术钳神经切断剪与标本留取勺张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翼管神经切断术用手术钳更换钳口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活动柄,2.第一弹簧片,3.螺钉,4.第二弹簧片,5.固定柄,6.销轴,7.活动杆,8.导管,9.标本留取勺,10.上钳体,11.下钳体,12.定位螺母,13.第一销钉,14.第二销钉,15.神经切断剪,16.导管上的螺纹,17.活动杆上的螺纹。具体实施方式翼管神经切断术用手术钳的结构如图所示,包括一个带有指环的活动柄1、一个带有卡指柄的固定柄5、一个从固定柄5上的导管8延伸出来的下钳体11、一个与固定柄连接的活动杆7和位于下钳体11上方的上钳体10,以及位于最前端的,由神经切断剪15和标本留取勺9扣合而 成的钳口。固定柄5与导管8连为一体,下钳体11及神经切断剪15连为一整体,下钳体11与导管8上螺纹16连接。活动柄I由销轴6铰接在固定柄5上;活动柄I上端与活动杆7 —端连接,活动杆7穿在导管8中,活动杆7的另一端有螺纹17,上钳体10与活动杆7上螺纹17连接,上钳体10位于下钳体11中,由活动杆7拉动,可在下钳体11中前后滑动。神经切断剪15固定在下钳体11的前端,标本留取勺9的中部由第二销钉14铰接在上钳体10的前端,尾端位于下钳体11前端的槽内并由第一销钉13与下钳体11铰接,通过上钳体10前后滑动控制标本留取勺9的开合。上述的活动柄I和固定柄5上分别由螺钉3安装有相互铰支的弹簧片2、4,使钳口处于闭合状态。上述的导管上的螺纹16上还有一定位螺母12,用来控制钳口与导管和活动动杆的连接深度。上述的神经切断剪15和标本留取勺9均设计为勺型,边缘为锋利的锋刃,中部空间可留取标本。本技术可更换大小不同的钳口。使用时,通过改变活动柄I与固定柄5的夹角,可使活动杆7拉动上钳体10相对于下钳体11缩回或回位,带动标本留取勺9转动,从而使钳口张开或闭合,完成神经切断和标本留取工作。权利要求1.一种翼管神经切断术用手术钳,由固定柄、活动柄、导管、活动杆、上钳体、下钳体和钳口构成,其特征是固定柄与导管一端连为一整体,导管的另一端有螺纹,下钳体与导管螺纹连接,活动柄铰接在固定柄上;活动柄上端与活动杆一端连接,活动杆穿在导管中,活动杆的另一端有螺纹,上钳体与活动杆螺纹连接,上钳体位于下钳体中由活动杆的拉动可在下钳体中前后滑动;所述钳口由神经切断剪和标本留取勺扣合组成,神经切断剪固定在下钳体的前端,标本留取勺的中部铰接在上钳体的前端,尾端位于下钳体前端的槽内并与下钳体铰接,通过上钳体前后滑动控制标本留取勺的开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管神经切断术用手术钳,其特征是在所述固定柄和活动柄上分别安装有相互铰支的弹簧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管神经切断术用手术钳,其特征是在所述的导管螺纹上设有定位螺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管神经切断术用手术钳,其特征是所述的神经切断剪和标本留取勺均 为勺型,中部为可留取标本的空间,钳口边缘为锋刃。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翼管神经切断术用手术钳,由固定柄、活动柄、导管、活动杆、上钳体、下钳体和钳口构成,固定柄与导管一端连为一整体,下钳体与导管螺纹连接,活动柄铰接在固定柄上;活动柄与活动杆一端连接,活动杆穿在导管中,上钳体与活动杆螺纹连接,并位于下钳体中;所述钳口由神经切断剪和标本留取勺扣合组成,神经切断剪固定在下钳体的前端,标本留取勺的中部铰接在上钳体的前端,尾端位于下钳体前端的槽内并与下钳体铰接,通过上钳体前后滑动控制标本留取勺的开合。本技术通过活动柄控制标本留取勺、神经切断剪的开闭,避免了传统器械定位不准确、容易损伤周围组织的风险,配合鼻内镜手术,具有定位准确、省时省力等优点。文档编号A61B10/06GK203153869SQ201320122278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8日专利技术者赵长青, 侯冉 申请人: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翼管神经切断术用手术钳,由固定柄、活动柄、导管、活动杆、上钳体、下钳体和钳口构成,其特征是固定柄与导管一端连为一整体,导管的另一端有螺纹,下钳体与导管螺纹连接,活动柄铰接在固定柄上;活动柄上端与活动杆一端连接,活动杆穿在导管中,活动杆的另一端有螺纹,上钳体与活动杆螺纹连接,上钳体位于下钳体中由活动杆的拉动可在下钳体中前后滑动;所述钳口由神经切断剪和标本留取勺扣合组成,神经切断剪固定在下钳体的前端,标本留取勺的中部铰接在上钳体的前端,尾端位于下钳体前端的槽内并与下钳体铰接,通过上钳体前后滑动控制标本留取勺的开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长青侯冉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