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佑忠专利>正文

隐藏式多功能茶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90628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9 0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隐藏式多功能茶几,特点是包括前、后两茶几框架、左侧立板、左中间立板、右中间立板、右侧立板、左面板、左中面板、右中面板、右面板、茶盘组合、可升降框架及组合茶炉;在前、后两茶几框架上分别设有滑道结构及两斜槽;左侧立板、左中间立板、右中间立板及右侧立板连接在前、后两茶几框架之间;在左、右面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左、右转轴;在左中面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两左中转轴,前后两左中转轴的长度小于左转轴的长度,在右中面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两右中转轴;茶盘组合固定在左中间立板及右中间立板上;组合茶炉安装在可升降框架上,可升降框架设置在右中间立板及右侧立板之间并可上下滑动且定位。其适用于各类不同场地、使用环境和对象使用,满足人们对茶艺文化生活的需求。(*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办公、商用和家用家具,具体是一种隐藏式多功能茶几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多功能茶几,如专利号为ZL 2012 2 0035999.X的一种台面纵向移位隐藏式多功能茶几,在茶几箱体上部的相对应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在所述滑槽上滑动设置有活动面板,在滑槽的端部连接有一个翻转机构,在活动面板滑动至滑槽的端部后翻转向下移动垂直隐藏。在隐藏式台面的上平面下方设有纯净水桶箱体、废水桶箱体、茶具储藏柜等;此技术可为普通茶几使用,也可用于饮水机、茶水炉、茶具与奶瓶消毒、功夫茶盘、烟缸、茶具柜等多功能茶几使用;在烧水、泡茶和收拾茶具等物品时可不用离开桌子,既省时,又省力,而且使用安全。但是,这种结构布局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例如:1、纯净水桶和废水桶换水是从茶几台面上方一侧取出,但茶几上方的这块面板需要移动后空出位置才能取出这两个桶,同时移动面板前还得将正在使用的茶盘上茶具等拿开才能移动,非常不方便。另外,更换纯净水桶和废水桶采用分别用手将两个桶从茶几箱体内的桶箱中拎出,比较费力,如果不慎还会造成废水桶中的废水外溢。2、采用独立送水器和茶炉配合使用,但独立送水器和茶炉之间存在有间距,加水时需要分别移动茶壶和消毒锅加注水,不太方便;同时,存、取送水器到茶几的送水器室内需要开盖、整理好管线后才能顺畅放好,比较繁琐。3、使用功夫茶几功能时,茶盘冲茶区面积尺寸较小,不适应人们对需要大尺寸茶盘、丰富茶艺文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隐藏式多功能茶几,适用于各类不同场地、使用环境和对象使用,克服了纯净水桶和废水桶更换不便与比较费力、送水器加水不方便、存取繁琐以及茶盘冲茶区尺寸小的缺陷和不足,满足人们对茶艺文化生活的需求。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其是一种隐藏式多功能茶几,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两茶几框架,在所述前、后两茶几框架上分别设有滑道结构及两斜槽,所述滑道结构包括水平滑槽及设在水平滑槽两端的下沉槽,所述两斜槽位于水平滑槽的下方且互相连通,所述两下沉槽的一端分别与水平滑槽的两端连通;左侧立板、左中间立板、右中间立板及右侧立板,所述左侧立板、左中间立板、右中间立板及右侧立板连接在前、后两茶几框架之间并依次分布且位于框形滑道的下方;左面板、左中面板、右中面板及右面板,在所述左面板及右面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左转轴及右转轴,所述左转轴及右转轴位于框形滑道中且可滑动;在所述左中面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两左中转轴,所述前后两左中转轴位于框形滑道中且可滑动,前后两左中转轴的长度小于左转轴的长度,以便两左中转轴可以落入两斜槽中,在所述右中面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两右中转轴,所述两右中转轴位于框形滑道中且可滑动;茶盘组合,所述茶盘组合固定在左中间立板及右中间立板上且位于框形滑道的下方;和可升降框架与烧水、消毒及抽水三合一的组合茶炉,所述组合茶炉安装在可升降框架上,所述可升降框架设置在右中间立板及右侧立板之间并可上下滑动且定位。在所述右中间立板上开有二条“广字”形的左升降滑道,在所述右侧立板上开有二条“广字”形的右升降滑道,所述左升降滑道与右升降滑道互相对应且形状相同;在所述可升降框架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两转轴,所述左、右两端的两转轴分别位于二左升降滑道及二右升降滑道中且可上下滑动,二左升降滑道与右中间立板的顶端连通。所述右升降滑道包括水平滑道、垂直滑道、凹陷位及出口,所述垂直滑道位于水平滑道的下方,垂直滑道的上端与水平滑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凹陷位位于水平滑道的另一端并连通,凹陷位位于水平滑道的下方,所述出口位于水平滑道的上方并连通。在所述左中间立板、右中间立板上分别设有可打开或关闭的门。在所述左中间立板、右中间立板之间的空间内设有二可移动的第一拖斗及第二拖斗,在所述第一拖斗上可放置废水桶,在第一拖斗的底部设有四个第一滚轮,在所述第二拖斗上可放置纯水桶,在所述第二拖斗的底部设有四个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拖斗及第二拖斗的底部均呈“十字”或“井字”形,用织带制成。在所述左中面板的前后两端处设有两凹陷位,所述前后两左中转轴设在前后两凹陷位中。在所述右中间立板及右侧立板之间设有配电箱。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一几多用,外形整洁、美观、大方,平时可做普通平面茶几使用,有需要时立刻转换成功夫茶几,茶几转换操作简单、方便、灵活,茶几的结构及布局更加合理,增大了茶盘组合的面积,产品使用功能更完善,适合各类不同的使用对象,在不同的环境和场地均可使用,满足人们对茶艺文化生活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删除各面板、可升降框架及组合茶炉的立体图; 图4是本技术使用状态立体图;图5是可升降框架及组合茶炉与右中间立板及右侧立板配合的结构图;图6是可升降框架与组合茶炉配合的立体图;图7是右侧立板的左视图;图8是图1中局部A的放大图;图9是废水桶在第一拖斗上及纯水桶在第二拖斗上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描述中,术语“前后”、“上”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及“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至9所示,其是一种隐藏式多功能茶几,包括:前、后两茶几框架5,在所述前、后两茶几框架5上分别设有滑道结构51及两斜槽511,所述滑道结构51包括水平滑槽及设在水平滑槽两端的两下沉槽,所述两斜槽511位于水平滑槽的下方且互相连通,所述两下沉槽的一端分别与水平滑槽的两端连通;左侧立板14、左中间立板15、右中间立板13及右侧立板8,所述左侧立板14、左中间立板15、右中间立板13及右侧立板8连接在前、后两茶几框架5之间并依次分布且位于框形滑道51的下方;左面板1、左中面板4、右中面板6及右面板7,在所述左面板I及右面板7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左转轴2及右转轴,所述左转轴2及右转轴位于框形滑道51中且可滑动;在所述左中面板4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两左中转轴3,所述前后两左中转轴3位于框形滑道51中且可滑动,前后两左中转轴3的长度小于左转轴2的长度,以便两左中转轴3可以落入两斜槽511中,在所述右中面板6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两右中转轴,所述两右中转轴位于框形滑道51中且可滑动;工作时,当所述左面板I及右面板7活动面板处于纵向悬挂位置时,左中面板4平行向左侧移动,当两左中转轴3进入两斜槽511时,左中面板4自动向下滑落,左中面板4呈水平状态沿倾斜槽滑落到槽底。随之,右中面板6的两右中转轴亦可通过滑槽向同一方向滑动至左中面板4上方,左中面板4及右中面板6呈平行重叠状态,以此来减小了活动面板占用茶几台面的空间,由此可设置尺寸较宽大的大茶盘。茶盘组合24,所述茶盘组合24固定在左中间立板15及右中间立板13上且位于框形滑道51的下方,茶盘组合24包括上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隐藏式多功能茶几,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两茶几框架(5),在所述前、后两茶几框架(5)上分别设有滑道结构(51)及两斜槽(511),所述滑道结构(51)包括水平滑槽及设在水平滑槽两端的下沉槽,所述两斜槽(511)位于水平滑槽的下方且互相连通,所述两下沉槽的一端分别与水平滑槽的两端连通;????左侧立板(14)、左中间立板(15)、右中间立板(13)及右侧立板(8),所述左侧立板(14)、左中间立板(15)、右中间立板(13)及右侧立板(8)连接在前、后两茶几框架(5)之间并依次分布且位于框形滑道(51)的下方;????左面板(1)、左中面板(4)、右中面板(6)及右面板(7),在所述左面板(1)及右面板(7)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左转轴(2)及右转轴,所述左转轴(2)及右转轴位于框形滑道(51)中且可滑动;在所述左中面板(4)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两左中转轴(3),所述前后两左中转轴(3)位于框形滑道(51)中且可滑动,前后两左中转轴(3)的长度小于左转轴(2)的长度,以便两左中转轴(3)可以落入两斜槽(511)中,在所述右中面板(6)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两右中转轴,所述两右中转轴位于框形滑道(51)中且可滑动;????茶盘组合(24),所述茶盘组合(24)固定在左中间立板(15)及右中间立板(13)上且位于框形滑道(51)的下方;和????可升降框架(27)与烧水、消毒及抽水三合一的组合茶炉(26),所述组合茶炉(26)安装在可升降框架(27)上,所述可升降框架(27)设置在右中间立板(13)及右侧立板(8)之间并可上下滑动且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佑忠
申请(专利权)人:刘佑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