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赖正伦专利>正文

一种超薄型蓄能管道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86135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8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薄型蓄能管道机构,包括蓄能管道,及设置在蓄能管道一端的进水腔,另一端的出水腔,及设置在蓄能管道内的混合管,所述混合管设有一个以上,所述混合管和蓄能管道内壁之间及两相邻混合管之间均留有空隙,所述空隙形成夹层,所述混合管顶部和侧面均设有连通夹层的第一通孔,所述进水腔和出水腔均设有与夹层相通的第二通孔;通过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超薄型蓄能管道机构,可以有效提升制冷效果,且相比较传统使用中的蓄能管道,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体积小,管壁薄,成本低等特点,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型蓄能管道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薄型蓄能管道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蓄能管道机构大多体积较大,厚度均为1.5M,由于体积以及壁厚的原因,使得蓄能管道机构占用空间面积大,且这种结构的蓄能管道机构的空气冷却效果差,不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蓄能管道机构大多体积较大,占用空间面积大,冷却效果差等缺陷与不足,进而提供一种体积小,管壁薄,生产成本低的超薄型蓄能管道机构。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薄型蓄能管道机构,包括蓄能管道,及设置在蓄能管道一端的进水腔,另一端的出水腔,及设置在蓄能管道内的混合管,所述混合管设有一个以上,所述混合管和蓄能管道内壁之间及两相邻混合管之间均留有空隙,所述空隙形成夹层,所述混合管顶部和侧面均设有连通夹层的第一通孔,所述进水腔和出水腔均设有与夹层相通的第二通孔。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通孔设有两个以上,其中侧面设有一个,顶部设有一个以上。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合管为长方体空心结构。通过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超薄型蓄能管道机构,可以有效提升制冷效果,且相比较传统使用中的蓄能管道,本专利技术具有体积小,管壁薄,成本低等特点,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超薄型蓄能管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蓄能管道,2、进水腔,3、出水腔,4、混合管,5、夹层,6、第一通孔,7、第二通孔。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所示的一种超薄型蓄能管道机构,包括蓄能管道1,及设置在蓄能管道1一端的进水腔2,另一端的出水腔3,及设置在蓄能管道1内的混合管4,所述混合管4设有一个以上,所述混合管4和蓄能管道1内壁之间及两相邻混合管4之间均留有空隙,所述空隙形成夹层5,所述混合管4顶部和侧面均设有连通夹层5的第一通孔6,所述进水腔2和出水腔3均设有与夹层5相通的第二通孔7。其中,所述第一通孔6设有两个以上,其中侧面设有一个,顶部设有一个以上。所述混合管4为长方体空心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过程:热水通过进水腔2进入蓄能管道1,通过设置在蓄能管道2中的多个夹层4,利用高温上升,低温下降的原理,让热水在蓄能管道1内通过多次交换循环以达到最佳的制冷效果,冷却后的水经由出水腔3排出。通过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超薄型蓄能管道机构,可以有效提升制冷效果,且相比较传统使用中的蓄能管道,本专利技术具有体积小,管壁薄,成本低等特点,适合推广使用。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超薄型蓄能管道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薄型蓄能管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蓄能管道(1),及设置在蓄能管道(1)一端的进水腔(2),另一端的出水腔(3),及设置在蓄能管道(1)内的混合管(4),所述混合管(4)设有一个以上,所述混合管(4)和蓄能管道(1)内壁之间及两相邻混合管(4)之间均留有空隙,所述空隙形成夹层(5),所述混合管(4)顶部和侧面均设有连通夹层(5)的第一通孔(6),所述进水腔(2)和出水腔(3)均设有与夹层(5)相通的第二通孔(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型蓄能管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蓄能管道(1),及设置在蓄能管道(1)一端的进水腔(2),另一端的出水腔(3),及设置在蓄能管道(1)内的混合管(4),所述混合管(4)设有一个以上,所述混合管(4)和蓄能管道(1)内壁之间及两相邻混合管(4)之间均留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正伦
申请(专利权)人:赖正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