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拖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6985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清洁用具领域,公开了一种手柄长短可调节的拖把,所述拖把的手柄的副杆管在主杆管内可自由伸缩和固定,并且在固定时具有横向和纵向双重止滑的效果。更特别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拖把通过在清洁托上直接注塑成型的丫权片,与化学纤维针织粘扣织物配合使用,可实现轻松装卸。更特别的,本发明专利技术人还在粘扣织物与拖布之间加入一层吸收承力层,既能有效保持拖布的湿润,又能使得在使用时拖布受力均匀。更特别的,本发明专利技术人还将微纤维纱线和非微纤维纱线以条纹间错针织成毛圈向一边倾倒的毛巾组织制成拖布,从而可实现单向减阻和收纳污垢的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拖把结构简单、使用简便、清洁效果理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清洁用具领域,涉及一种拖把,更具体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柄可伸缩的拖把。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各种日用清洁工具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结构简单、使用简便、清洁效果理想且易于收纳的清洁工具才是人们需要的。目前已经开发出了形态多样、性能各异的拖把,但是,有些拖把因为拖把杆无法收缩而显得过于笨重,不仅放置时占地方,而且无法满足高矮不同的人的使用需求。针对前述缺点,人们开发了手柄长短可调节的拖把,但是仍存在着难以解决的问题,即在施力时拖把调节杆易滑动移位,尽管人们采用各种手段在纵向上防止拖把杆外管与内杆管之间的滑动,比如增加定位构件外壁与外管之间的摩擦、设置障碍等,但仍然无法在根本上解决问题,在使用时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此外,目前已知的清洁拖把,一般为以另外专门用作粘合的材料作辅料附加在清洁托上用于连接拖把垫,或用拖把垫套在拖把清洁托外穿套使用,在使用中往往存在粘合辅料自身剥落失效,清洁托与拖布之间穿脱不易,穿脱施力过大导致灰尘扬洒,或穿套结合紧密度不够在拖地过程中受力不均等。此外,目前已知的清洁拖把一般采用普通的拖布,也有采用微纤维针织制成的拖布,但拖布的毛圈或纤维竖直于织物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湿润使用阻力过大,或者某一边与地表过于密合,以至无法充分利用微纤维清洁拖把垫的整体平面。因此,本领域需要开发一种不但能调节拖把杆长短,而且不易滑齿移位的拖把;需要开发一种改进的拖把垫与清洁托的连接装置,使拖把清洁托及拖把垫能平整结合,受力均匀,并能简单脱卸;也需要开发一种在湿润状态时清洁阻力小,与地表密合程度恰当,又有良好清洁效率的拖把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简便、清洁效果理想且易于收纳的拖把。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拖把,由手柄、与所述手柄连接的清洁托和固定于清洁托的拖把垫组成,其中,所述的手柄包括主杆管1和副杆管2,所述副杆管2的直径小于主杆管1,副杆管2的上管端21插入到主杆管1的下管端11之内;所述的主杆管1的内壁在径向上平行设置有2-9条凸条12;所述的副杆管2的上管端21设有定位构件3,所述定位构件3包括一个固定于副杆管2的上管端21上的螺旋轴31,以及一个可活动地套设于所述螺旋轴31上的径向非闭合的弹性螺旋套筒32,所述螺旋轴31的顶端形成外径略小于主杆管1内径的凸环311,所述弹性螺旋套筒32的外径略小于主杆管1的内径,所述弹性螺旋套筒32的外壁在径向上平行设置2-9条的凹槽322。更优选的,所述的主杆管1的内壁在径向上平行设置有2-6条凸条12;相应地,所述弹性螺旋套筒32的外壁在径向上平行设置2-6条的凹槽322。最优选的,所述的主杆管1的内壁在径向上平行设置有3条凸条12;相应地,所述弹性螺旋套筒32的外壁在径向上平行设置3条的凹槽322。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凸条12的厚度为0.1-0.5mm;更优选的,所述的凸条12的厚度为为0.1-0.4mm厚。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螺旋轴31上设置有内径逐渐增大的螺纹312,所述的弹性螺旋套筒32的内壁上设置有内径相同的螺纹323,所述的螺纹323可与螺纹312相配合。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例中,在所述的弹性螺旋套筒32的外壁上设置2-9条(更优选的,为2-6条,比如3条)的平行的0.05-0.25mm厚(更优选的,为0.06-0.15mm厚)的凸条321,与所述的凹槽322形成凸条-凹槽-凸条相间隔的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例中,清洁托4的近地面42上分布有40-800个/分米2的直接注塑成型的丫杈片422。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例中,清洁托4上均匀分布有100-2000个丫杈片422。更优选的,清洁托4上含有200-1000个丫杈片422。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丫杈片422为“Y”型结构;或者,所述的丫杈片422为“T”型结构;或者,所述的丫杈片422为倒“J”型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丫杈片422为“Y”型结构,“Y”型的下部423的宽度为1-3mm,高度为1-4mm,伸展部424两端最大可伸展2-5mm。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例中,所述丫杈片的厚度为0.1-1mm。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清洁托4为可折叠的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例中,“Y”型的下部423的宽度为1.5-2.5mm,高度为1.5-3mm,伸展部424两端最大可伸展2-4mm。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例中,拖把垫5的远地面51与清洁托4的近地面42相接合,所述拖把垫5的远地面51为粘扣织物。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粘扣织物的编织材料选自涤纶线、或锦纶线;针织密度为160-450g/m2。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粘扣织物由涤纶线、或锦纶线编织成直径为0.1-2mm(更优选的,直径为0.2-1.5mm,最优选的,直径为0.2-1mm)的粘扣圈,从而可与丫杈片相粘合。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粘扣织物的编织材料为锦纶。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粘扣织物的针织密度为250-400g/m2;更优选的,所述的粘扣织物的针织密度为350g/m2左右。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例中,在拖把垫5的远地面51与近地面52之间还设置中间层53,所述中间层53的厚度为3-10mm。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例中,所述中间层53的厚度为5-7mm。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中间层53的材料选自海绵、聚乙烯发泡(EVA)、单或数层无纺布;更优选的,所述的中间层53的材料为高密度聚氨酯(PU)海绵。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拖把垫5的近地面52为拖布,其编织材料选自微纤维纱线、棉纱、涤棉纱、纯涤纱、或人棉长纱。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微纤维纱线为DTY180。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拖布的编织材料为微纤维纱线和非微纤维纱线;所述的非微纤维纱线选自棉纱、涤棉纱、纯涤纱、或人棉长纱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微纤维纱线和非微纤维纱线以条纹间错方式编织成拖布。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微纤维纱线和非微纤维纱线的条纹间错方式为1-4条微纤维纱线编织的毛巾组织间隔1-4条非微纤维纱线编织的毛巾组织。最优选的,所述的微纤维纱线和非微纤维纱线的条纹间错方式为1条微纤维纱线编织的毛巾组织间隔3条非微纤维纱线编织的毛巾组织。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微纤维拖布采用微纤维纱线和非微纤维纱线以条纹间错针织成毛圈向一边倾倒的毛巾组织,从而实现单向减阻和收纳污垢的作用。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微纤维纱线为线密度在0.1-1.0丹尼尔的纤维;更优选的,所述的微纤维纱线为线密度在0.1-0.35丹尼尔的纤维。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例中,在主杆管1的上管端13上,还套设有把手6,把手6的上部设置有一个穿孔61,穿孔61的内壁上设置有一个开槽62。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开槽62为“U”型开槽,或为“O”型开槽。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面由于本文的公开内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附图说明图1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拖把的手柄的分解示意图。其中,1表示主杆管,11表示主杆管的下管端,12表示主杆管内壁上的凸条,2表示副杆管,21表示副杆管的上管端,22表示副杆管的下管端,3表示定位构件,31表示螺旋轴,311表示凸环,312表示螺旋轴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拖把,由手柄、与所述手柄连接的清洁托和固定于清洁托的拖把垫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包括主杆管(1)和副杆管(2),所述副杆管(2)的直径小于主杆管(1),副杆管(2)的上管端(21)插入到主杆管(1)的下管端(11)之内;   所述的主杆管(1)的内壁在径向上平行设置有2-9条凸条(12);所述的副杆管(2)的上管端(21)设有定位构件(3),所述定位构件(3)包括一个固定于副杆管(2)的上管端(21)上的螺旋轴(31),以及一个可活动地套设于所述螺 旋轴(31)上的径向非闭合的弹性螺旋套筒(32),所述螺旋轴(31)的顶端形成外径略小于主杆管(1)内径的凸环(311),所述弹性螺旋套筒(32)的外径略小于主杆管(1)的内径,所述弹性螺旋套筒(32)的外壁在径向上平行设置2-9条的凹槽(32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进正
申请(专利权)人:脱普日用化学品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