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旋玩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67438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0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作新颖的回旋玩具。构成为,在通过旋转施力机构而沿后退方向对保持于发射台(10)上的行驶体(30)的飞轮(31)旋转施力后的状态下,通过发射机构而向前进方向急速前进的行驶体(30)在前进作用力极限时刻,通过飞轮(31)的旋转作用力而后退。由此,能够实现不仅具有速度感、还可进行意想不到的动作的回旋玩具。(*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回旋玩具(backspin toy)。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如下技术:在从倾斜行驶面滑下的车轮行驶体中设有对车轮施加惯性旋转力的飞轮(fly wheel),从而使车轮行驶体行驶至更远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另外,以往,公知有如下技术:在使与玩具汽车的驱动轮连结的飞轮式驱动机构积蓄旋转力后,使发射机构动作,由此借助由从驱动机构释放的旋转力进行的驱动轮的驱动使玩具汽车前进,从而使玩具汽车的速度不会急剧下降(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而且,以往,公知有如下技术:飞轮自身为驱动轮,能够实现高的初速度和稳定的前进(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2-958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62-298389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实公平8-575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I 3所记载的技术均是利用飞轮的驱动力使被驱动体以高的初速度前进并行驶至更远处,动作自身为向一个方向行驶的单调的动作。本技术是鉴于所述问题点而研发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作新颖的回旋玩具。第I方式的回旋玩具的特征在于,具有:行驶体,其轴支承有构成车轮的飞轮或与车轮连结的飞轮;发射台,其能够以使上述飞轮旋转自如的状态将上述行驶体保持在规定位置;旋转施力机构,其用于在上述行驶体保持于上述发射台的状态下,沿使该行驶体后退的方向对上述飞轮旋转施力;和发射机构,其设置在上述发射台上,以在通过上述旋转施力机构对上述飞轮旋转施力后的状态下能够击发上述行驶体的方式构成,通过该击发对该行驶体施加前进作用力,从而使上述行驶体以带有回旋的状态向前进方向急速前进,上述回旋玩具构成为,上述飞轮被上述旋转施力机构旋转施力且通过上述发射机构而向上述前进方向急速前进的行驶体,在上述前进作用力极限时刻,通过上述飞轮的旋转作用力而后退。第2方式的回旋玩具为第I方式的回旋玩具,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转施力机构具有:齿条带,其形成有齿条齿,且能够沿上述行驶体的前进方向往复操作;输入齿轮,其设置在上述行驶体上,并与上述飞轮连结;和齿轮机构,其设置在上述齿条带与上述输入齿轮之间,当相对于上述发射台沿与上述行驶体的前进方向相反的方向操作上述齿条带时,使上述齿条齿和上述输入齿轮连结并经由上述输入齿轮对上述飞轮旋转施力,当相对于上述发射台沿上述行驶体的前进方向操作上述齿条带时,使上述齿条齿与上述输入齿轮的连结解除而使上述飞轮为空转状态。第3方式的回旋玩具为第2方式的回旋玩具,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齿条带上、在带主体的前端设有防脱部件,该防脱部件用于在向与上述行驶体的前进方向相反的方向操作该齿条带时,与上述发射台的一部分抵接,从而防止该齿条带的脱落。第4方式的回旋玩具是第I方式至第3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回旋玩具,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具有目标部件,上述目标部件与上述发射台分体构成,并附设有构成面状扣件的圈扣带及搭钩带的一方的带,在上述行驶体的前部附设有构成上述面状扣件的圈扣带及搭钩带的另一方的带,能够利用上述行驶体通过上述一方的带与上述另一方的带的结合来捕捉上述目标部件。第5方式的回旋玩具是第I方式至第3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回旋玩具,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具有与上述发射台分体构成的目标部件,在上述目标部件及/或上述行驶体的前部附设有粘合带,能够利用上述行驶体通过粘合来捕捉上述目标部件。由于本技术的回旋玩具构成为通过发射台而一度以高加速度前进的行驶体在行驶规定距离后急速后退,从而向原发射台的方向反向运动,所以能够实现不仅具有速度感、还可进行意想不到的动作的回旋玩具。其结果为,能够使行驶体与目标部件碰撞,并在原发射台处承接后退而来的行驶体。附图说明 图1是第I实施方式的回旋玩具的整体立体图。图2的(A)是行驶体的分解俯视图,图2的⑶是从左壁侧观察行驶体时的分解侧视图。图3的(A)是行驶体的俯视图,图3的⑶是从左壁侧观察行驶体时的侧视图,图3的(C)是从前壁侧观察行驶体而得到的图,图3的(D)是从右壁侧观察行驶体时的侧视图。图4是从侧方观察小齿轮(pinion)与齿条带(rack belt)的哨合关系时的剖视图。图5的㈧是发射台10的俯视图,图5的⑶是将发射台10的主体的上部拆除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图5的(C)是从前方观察发射台10而得到的图,图5的(D)是从右侧壁侧观察发射台10而得到的侧视图。图6的(A)是表示发射台的右壁的结构的侧视图,图6的(B)是表示发射台的左壁的结构的侧视图。图7的(A)是表示发射机构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7的(B)是从左方观察发射机构时的侧视图。图8是表示将行驶体收纳于发射台中并安装了齿条带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使收纳于发射台中的行驶体发射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0的(A)是表示从发射台发射的行驶体的状况的立体图,图10的(B)是表示行驶体捕捉到目标部件(target)的状况的立体图,图10的(C)是表示捕捉到目标部件的行驶体反向运动的状况的立体图。图11是第2实施方式的回旋玩具的整体立体图。图12的(A)是行驶体的俯视图,图12的⑶是从前壁侧观察行驶体而得到的图,图12的(C)是从右壁侧观察行驶体时的侧视图。图13是图11的回旋玩具的连结机构的俯视图。图14是图11的回旋玩具的连结机构的分解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00 回旋玩具10发射 台11行驶体收纳部30行驶体31飞轮50齿条带51操作部52带主体52a 齿条齿52b 齿条齿欠缺部55 防脱部件70目标部件80连结齿轮机构T1、T2 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具体说明用于实施本技术的方式。图1是第I实施方式的回旋玩具100的整体立体图,回旋玩具100具有发射台10、行驶体30、齿条带50及目标部件70。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行驶体30中的“左”、“右”、“前”及“后”的用语表示朝向行驶体30的前进方向时的“左”、“右”、“前”及“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发射台10的“左”、“右”、“前”及“后”的用语表示从发射台10的中心朝向出入口方向时的“左”、“右”、“前”及“后”。图2的(A)是行驶体30的分解俯视图,图2的⑶是从左壁侧观察行驶体30时的分解侧视图,图3的⑷是行驶体30的俯视图,图3的⑶是从左壁侧观察行驶体30时的侧视图,图3的(C)是从前壁侧观察行驶体30而得到的图,图3的(D)是从右壁侧观察行驶体30时的侧视图。该行驶体30具有:芯体32,其安装有构成大径的主车轮的飞轮31 ;第I保持架33,其能够脱离地安装在该芯体32的前部;和第2保持架34,其能够脱离地安装在该芯体32的后部。此外,行驶体30在此由芯体32、第I保持架33及第2保持架34构成,但可以使它们全部一体化,也可以使芯体32和第I保持架33或第2保持架34 —体化。其中,芯体32在左右具有在俯视观察时呈梯形状地鼓出的第I鼓出部35。该第I鼓出部35形成为侧视呈矩形状。另外,在该第I鼓出部35之上设有第2鼓出部36。该第2鼓出部36在俯视观察时呈梯形状地鼓出。该第2鼓出部36在俯视观察时比第I鼓出部35小。而且,如图3的(C)及图4所示,在位于芯体32的右侧的第I鼓出部35的上表面与同样位于右侧的第2鼓出部36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构成齿条带插入部37,能够将齿条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旋玩具,其特征在于,具有:行驶体,其轴支承有构成车轮的飞轮或与车轮连结的飞轮;发射台,其能够以使所述飞轮旋转自如的状态将所述行驶体保持在规定位置;旋转施力机构,其用于在所述行驶体保持于所述发射台的状态下,沿使所述行驶体后退的方向对所述飞轮旋转施力;和发射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发射台上,以在通过所述旋转施力机构对所述飞轮旋转施力后的状态下能够击发所述行驶体的方式构成,通过该击发对所述行驶体施加前进作用力,从而使所述行驶体以带有回旋的状态向前进方向急速前进,所述回旋玩具构成为,所述飞轮被所述旋转施力机构旋转施力、且通过所述发射机构而向所述前进方向急速前进的行驶体,在所述前进作用力极限时刻,通过所述飞轮的旋转作用力而后退。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市川隆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多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