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产品的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52264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1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C产品的外壳,包括一玻璃纤维底层以及一玻璃纤维层,其中,该玻璃纤维底层染成黑色,而该玻璃纤维层可透光,且该玻璃纤维层以一黏着层结合于玻璃纤维底层的外表面上,藉此,即可加强外壳的整体强度、使在外壳的表面显现近似碳纤的纹路,且可能让电磁波穿过以适用于诸如通讯等需要发射或接收无线电讯的3C产品上。(*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3C产品的外壳,其能够用于降低生产成本,并可呈现类似碳纤纹路及可供电磁波穿透。
技术介绍
目前在市面上常见的3C产品的的外壳大多是以塑料或压克力制成,再以喷涂或派镀方式于成品表面形成一保护膜,以于成型的外壳上显不不同的色彩,但此种外壳并无法形成立体纹路。而在碳纤表面直接添加树脂硬化后,则可成型一具有光泽的3C产品的外壳,并在外壳的表面呈现出相当具有质感的黑色立体纹路,以提供各种不同3C产品使用。但是,碳纤本身的价位相当高,尤其是编织细密的碳纤价位更比粗编织的碳纤价位高出许多,因此,以多层碳纤所成型的外壳在制造时必须花费相当高的成本;再者,由于碳纤具有遮蔽电磁波的特性,因此,并不完全适用于诸如通讯等需要发射或接收无线电讯的3C产品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C产品的外壳,其有别于现有技术的结构,能呈现类似碳纤纹路,且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能让电磁波穿过,而可适用于诸如通讯等需要发射或接收无线电讯的3C产品上的外壳。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3C产品的外壳,包括一玻璃纤维底层以及一玻璃纤维层,其中,该玻璃纤维底层染成黑色,其具有一内表面及一反向于内表面的外表面;而该玻璃纤维层可透光,其以一黏着层结合于黑色玻璃纤维底层的外表面上。其中:该玻璃纤维层以多条玻璃纤维经交叉编纤而成。该黏着层为树脂硬化而成,供黏结玻璃纤维底层与玻璃纤维层。进一步地,包括一玻璃纤维强化层,玻璃纤维底层夹置于玻璃纤维强化层与玻璃纤维层之中。进一步地,包括一顶板及由顶板周缘向下延伸的侧板,玻璃纤维底层夹置于位于顶板的玻璃纤维强化层与玻璃纤维层之中。本技术所提供的3C产品的外壳,具有以下优点:I)本技术不但能呈现黑色立体纹路,且能呈现比一般粗碳纤纹路更细致的黑色立体纹路,因此,可大幅节省制造成本,以取代碳纤材料所制成的外壳。2)本技术主要以玻璃纤维制成,其具有可穿过电磁波的特性,因此,可广泛应用于诸如通讯等需要发射或接收无线电讯的产品上。3)本 技术能在顶板上呈现黑色立体纹路,并于侧板形成可透光的立体纹路,因此,可产生对比的视觉效果而可促进销售。4)本技术主要以多层玻璃纤维结合制成,因此,可在成型后具有足够的强度,以防止变形。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外壳,不仅可呈现类似碳纤纹路以取代碳纤外壳,以降低生产成本、可具有足够的强度、可促进销售,且可供电磁波穿透的3C产品的外壳,极具产业上利用的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3C产品的外壳I 顶板11侧板12玻璃纤维底层2内表面21 外表面22玻璃纤维层3 黏着层4玻璃纤维强化层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本技术的实施例对本新型的外壳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的3C产品的外壳,主要包括玻璃纤维底层2以及玻璃纤维层3,其中,玻璃纤维底层2染成黑色,而玻璃纤维层3可透光,其以黏着层4结合于黑色玻璃纤维底层2的外表面上。如图1所示,其为本技术3C产品的外壳I的第一实施例,包括一长方形顶板11及由顶板11四边分别向下延伸的侧板12。实施时,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长方形外观,亦可依产品的外型不同而变化。因此,本技术可供结合于电子、通讯或计算机等3C产品上。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结构进一步包括一玻璃纤维底层2以及一玻璃纤维层3,其中,玻璃纤维底层2染成黑色,且玻璃纤维底层2以多条玻璃纤维经交叉编纤而成,实施时,玻璃纤维底层2亦可为多条未经编纤的玻璃纤维组合而成。且玻璃纤维底层2具有一内表面21及一反向于21内表面的外表面22。该玻璃纤维层3为多条玻璃纤维经交叉编纤而成,玻璃纤维层3的形状大小与玻璃纤维底层2的形状大小概略相同。且玻璃纤维层3呈可透光的透明或半透明状,以供使用者的目光直接穿过,目视玻璃纤维底层2的上表面22。实施时,玻璃纤维层3及玻璃纤维底层2在结合之前已预浸树脂,树脂可为环氧树脂、聚酯树脂、酚树脂、聚双马来酰亚胺树脂或聚酰亚胺树脂;玻璃纤维层3及玻璃纤维底层2在结合之前亦可不预浸树脂,而以外加的方式,以渗透于玻璃纤维层3及玻璃纤维底层2的各纤维之间。并在加热、加压玻璃纤维层3及玻璃纤维底层2之后,让树脂向外渗出,并于树脂硬化后,形成黏着层4,以黏结玻璃纤维层3及玻璃纤维底层2。而在经过高压成型之后,则可让玻璃纤维底层2与玻璃纤维层3共同成型一长方形顶板11及四个侧板12。藉此,如图3所示,由于玻璃纤维层3具有可透光的特性,且本身具有立体纹路,因此,即可配合玻璃纤维底层2表面所呈现的黑色色彩。让使用者看到比一般碳纤纹路更细致的黑色立体纹路。如图4所示,其为本技术3C产品的外壳I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技术更包括一玻璃纤维强化层5,且玻璃纤维强化层5结合于玻璃纤维底层2的内表面21,亦即将玻璃纤维底层2夹置于玻璃纤维强化层5与玻璃纤维层3之中。藉此,即可有效增强整体的强度,以防止变形。而如图5所不,其为本技术3C产品的外壳I的第三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该玻璃纤维底层2结合于顶板11上,亦即玻璃纤维底层2夹置于位于顶板11的玻璃纤维强化层5与玻璃纤维层3之中,而顶板11四周的侧板12则是由玻璃纤维强化层5与玻璃纤维层3黏结而成,藉以在顶板11上呈现黑色立体纹路,而在四周的侧板12形成可透光的立体纹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3C产品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染成黑色的玻璃纤维底层,其具有一内表面及一反向于该内表面的外表面;以及 一可透光的玻璃纤维层,以一黏着层结合于黑色玻璃纤维底层的外表面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3C产品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玻璃纤维层以多条玻璃纤维经交叉编纤而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3C产品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黏着层为树脂硬化而成,供黏结玻璃纤维底层与玻璃纤维层。4.如权利要求3任一项所述3C产品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一玻璃纤维强化层,该玻璃纤维底层夹置于玻璃纤维强化层与玻璃纤维层之中。5.如权利要求4所述3C产品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其中,该3C产品的外壳包括一顶板及由顶板周缘向下延伸的侧板,该玻 璃纤维底层夹置于位于顶板的玻璃纤维强化层与玻璃纤维层之中。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3C产品的外壳,包括一玻璃纤维底层以及一玻璃纤维层,其中,该玻璃纤维底层染成黑色,而该玻璃纤维层可透光,且该玻璃纤维层以一黏着层结合于玻璃纤维底层的外表面上,藉此,即可加强外壳的整体强度、使在外壳的表面显现近似碳纤的纹路,且可能让电磁波穿过以适用于诸如通讯等需要发射或接收无线电讯的3C产品上。文档编号B32B17/02GK203136364SQ20132006360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1日专利技术者戴坤洋 申请人:和成欣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3C产品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染成黑色的玻璃纤维底层,其具有一内表面及一反向于该内表面的外表面;以及一可透光的玻璃纤维层,以一黏着层结合于黑色玻璃纤维底层的外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坤洋
申请(专利权)人:和成欣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