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5129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工具。在圆盘磨光机等的电动工具中,存在如下情况,即:从外壳的两侧部引入的马达冷却风在外壳内相互吹碰而使粉尘等堆积于一处,这将成为电动马达的动作不良的原因。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减少粉尘等的堆积,消除这种动作不良的原因。在后部外壳(10)的左侧和右侧,将外部气体的引入方向相互上下相反,以使引入到该后部外壳(10)内的外部气体不相互吹碰,由此使得粉尘等分散不堆积于一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圆盘磨光机等的电动工具,特别是涉及其马达冷却 风的引入口 (冷却风引入口)。
技术介绍
例如,上述圆盘磨光机,在使用者握住的大体圆筒形状的主体外壳 内,内置有作为驱动源的电动马达。电动马达的输出轴,由在主体外壳 的前部配置的前部外壳支承,且其输出被传递至在前端安装有圆形的旋 转磨具的主轴上。另一方面,在主体外壳的后部,安装有后部外壳。在 该后部外壳上,设置有马达冷却风的引入口。当该电动马达起动时,在 其输出轴上安装的冷却风扇旋转,而产生从主体外壳的后部朝向前部的 冷却风的流动。通过该冷却风,电动马达的各部被冷却。该冷却风,经 过上述后部外壳的引入口从外部流入到主体外壳内(后部外壳内),并 经过设置于主体外壳的前部的排出口而向外部排出。例如下述的专利文献l、 2中记栽有以往的与该马达冷却风的引入相关的各种技术。如这些专利文献所公开的那样,马达冷却风的引入口,例如设置于 后部外壳的侧部。以往,在该马达冷却风的引入口上,为了不将外部气 体中的粉尘等引入到内部而进行了研究。例如,已知有如下构成,即通 过预先在各引入口上粘贴网状过滤器,来防止粉尘等的侵入,然而根据 该构成,由于过滤器提高了引入阻力,因而存在减少冷却风的流量的问 题。因此,以往已知有如下技术,即如图4所示,在设置于后部外壳50 的侧部的各引入口 51上,以向外壳内部水平伸出的状态设置引入板52, 并使该引入板52的前端侧在向上方竖起的方向上弯曲而设置遮蔽板部 53。根据该以往的技术,不会提高引入阻力,能够使外部的粉尘等冲撞 到该遮蔽板部53而分离,由此能够在粉尘较少的状态下,向后部外壳 引入充足的风量的外部气体。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平9-27207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18745号>^净艮然而,根据上述以往的技术,由于是各引入板52的遮蔽板部53全 部朝向外壳50的上部侧伸出的构成,因此从后部外壳50的左侧部引入 的外部气体和从右侧部引入的外部气体,分别朝向后部外壳50的上部侧被引入,其结果成为从左右被引入的外部气体在后部外壳50的上部 附近相互吹碰的构成。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使通过各遮蔽板部53 也仍然未被分离而按原样混入到外部气体并侵入到外壳内部的粉尘等, 如图4的箭头所示的那样,朝向外壳上部侧侵入,并且它们在左右进行 冲撞而堆积(图4中,用D表示粉尘堆积的部位)于外壳上部附近。虽然省略了图示,然而在后部外壳50的上部附近,通常配置有马 达换向器或者碳刷等的功能部件。因此,如果在外壳上部附近堆积较多 的粉尘时,则有导致电动马达动作不良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除该以往的问题而成的,其目的在于,大幅度降低 在外壳内的粉尘的堆积,并消除内置的电动马达的动作不良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为权利要求书的各技术方案所述的构成的电动工具。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电动工具,对于从内置有电动马达的外壳的左 侧引入的外部气体、和从右侧引入的外部气体而言, 一方被引入到外壳的 上部侧,另一方被引入到外壳的下部一侧,因此能够使它们不相互冲撞而 作为一个旋转流引入到外壳内。因此,可防止混入到外部气体而4h的粉 尘等如以往那样集中于一处而堆积的情况,由此能够较好地维持电动马达 的动作状态。此外,从外壳的左右侧部引入的外部气体不相互冲撞的结果,不会如 以往那样将粉尘堆积于一处而随着旋转流按原样被从该外壳内排出,因此能够减少该外壳内的粉尘。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电动工具,从外壳左侧的引入口引入的外部气 体沿着引入板被引入到外壳内部,之后^5並到遮蔽板部而被引导向外壳的 上方。混入到外部气体的粉尘等在吹碰到遮蔽板部时被分离,因此外部气 体在粉尘等较少的状态下被引入到外壳的上部侧。另外,从外壳右侧的引 入口引入的外部气体沿着引AJL被引入到外壳内部,之后&碰到遮蔽板部 而被引导向外壳的下方。此时也与左侧相同,混入到外部气体的粉尘等在^t並到遮蔽板部时被分离,因此外部气体在粉尘等较少的状态下被引入到 外壳的下部侧。这样,在外壳的左侧和右侧在上下相反的方向上引入外部气体,因此 不会产生如以往那样引入的外部气体在外壳的内部相互冲撞的问题,从而 侵入的粉尘等不会集中于一处而堆积,因此能够实现与上述同样的作用效 果。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电动工具,从外壳的左侧和右侧在相互上下相 反的方向上被引入的外部气体在外壳内产生旋转流,且该旋转方向与电动 马达的旋转方向一致,因此能够使该旋转流(马达冷却风)的流动更加顺 畅。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工具(圆盘磨光机)的整体侧视图。图2为图1的(2) - (2)线截面向视图,且为后部外壳的纵向剖视图。图3为具备其它实施方式的冷却风引入口的后部外壳的纵向剖视图。 图4为具备以往的冷却风引入口的后部外壳的纵向剖视图。 符号说明如下l...电动工具(圆盘磨光机);2...主体外壳;3...电动马达;4...前部外 壳;5…磨具;6…冷却风扇;7…主开关;IO...后部外壳;ll...冷却风引入 口(左侧);Ua…引入板;11b…遮蔽板部;12…冷却风引入口 (右侧);12a… 引Ail; 12b…遮蔽板部;12c…辅助板部。具体实施例方式接着,基于图1~图3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H兌明。图l表示本实 施方式涉及的电动工具l。在以下说明的爽施方式中,作为电动工具l的 一例例示圆盘磨光机。该电动工具l具备内置有作为驱动源的电动马达 3的主体外壳2;安装于该主体外壳2的前部的前部外壳4;安装于后部的 后外壳IO。在前部外壳4上,支承有与电动马达3的旋转轴线正交的可自由旋转 的主轴(省略图示)。在该主轴的前端安装有圆形的磨具5。主体外壳2具有大致圆筒形状,在其上部i殳置有主开关7,该开关用 于使电动马达3起动、停止。在该主体外壳2的后部侧(图1中的右侧) 安装有后部外壳IO,在该后部外壳10的左右侧部,设置有多个外部气体 引入口 11~11、 12~12。本实施方式中,该外部气体引入口 11~11、 12 ~ 12具有以往所没有的较大的特征,而该圆盘磨光机的驱动系统等的基^j 成与以往的相同即可,因此省略详细说明。在电动马达3的输出轴3a上安装有冷却风引入用的风扇(冷却风扇 6 )。当电动马达3起动时该冷却风扇6也一起旋转。通过该冷却风扇6的 旋转,在该主体外壳2以及后部外壳10的内部产生从后部朝向前部(在图 1中从右向左)的冷却风的流动,由此冷却该电动马达3。冷却;RU1经过设 置于后部外壳10的引入口 11~11、 12~12,并引入外部气体而产生的。在图1中,可以看见后部外壳10的左侧部。如图所示,在后部外壳 IO的左侧部,设置有共计八个引入口 11~11.各引入口 11~11具有在横 方上(马达轴向、图1中的左右)细长的槽的形状,并且全都是以贯穿该 后部外壳10的内侧的状态^B殳置的。如图2所示,对于左侧的引入口 11~11中的上侧三层的引入口 11 ~ ll(共计六个引入口 ),分别设置有引vMllla。各引A^lla是沿着引入 口 11的下部以向外壳内部水平地伸出的状态被设置的。各引入板lla的伸 出前端侧向上方(对应的引入口 11的引入方向前方)弯曲。该向上方弯曲 的部分(以下,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工具,经过在内置有电动马达的外壳的左右两侧部设置的引入口引入外部气体,该电动工具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各引入口设置向外壳内部伸出的引入板,并使通过该引入板引入的外部气体的引入方向在上述外壳的左侧和右侧为上下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英司山田育孝千菊仁志友永聪小仓裕纪蜂须贺晃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牧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