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洪威专利>正文

电锤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4855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系一种电锤的附设除尘装置,它由外壳、叶轮和柔性进气管组成,其外壳固设于电锤之不转动的锤身上,叶轮安装于转动的锤头上,进气管套接于外壳底端,在外壳之侧壁上与叶轮相当位置处开有一尘灰出口,并在该尘灰出口上套接一滤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经试验,证明其使用效果好。(*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一种建筑用电锤附加除尘装置。电锤,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建筑装修机具,它主要由锤身、锤头、电机组成,锤头上紧固钻头,锤头由电机驱动旋转从而带动钻头高速旋转在墙壁、地面及天花板上钻孔。然而,现有的电锤均未配设除尘装置,因而在钻孔作业时总是尘灰飞扬,这样一则污染环境,二则尘灰容易进入人的眼、耳、鼻、口等器官内,危害使用者的身体健康。本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电锤的上述不足,设计一附设于电锤上的除尘装置,以期消除电锤使用时飞扬的尘灰,保证使用者的身体健康不受影响。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途径得以实现一种电锤除尘装置,由外壳、叶轮和柔性进气管组成,其外壳上部固设于电锤之不转动的锤身上,叶轮安装于电锤之转动的锤体上并与锤体同步旋转,进气管套接一承接尘灰的滤袋。当开动电锤钻孔时,锤头与钻头高速旋转,从而带动叶轮高速旋转而产生抽吸力,该抽吸力将进气管内由钻头所扬起之尘灰抽取并从尘灰出口排出,进入滤袋内,同时空气即从滤袋之缝隙中排出。由上可见,本技术结构简单、造价低,不需外加动力,经试验,证明其使用效果能达到预期目的。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电锤除尘装置结构并与电锤之安装配合关系示意图;图2是外壳主视图;图3是外壳俯视图;图4是叶轮主视图;图5是叶轮仰视图。请参阅附图所示,本电锤除尘装置由外壳4、叶轮8及柔性进气管9组成;其中外壳4上部由螺栓5固设于电锤之不转动的锤身6上,叶轮8由螺栓3安装于电锤之转动的锤头2上并与锤头2同步运动,柔性进气管9套接于外壳4之底端,该柔性进气管9将钻头1包围,从而使尘灰不能飞出,它由胶管11及嵌于胶管内侧的弹簧10组成,在外壳4之侧壁上与叶轮4相当位置处开有一尘灰出口7,该尘灰出口7最好设于外壳4之周缘的切线方向上,如图3所示。权利要求1.一种电锤除尘装置,附设于电锤上,其特征在于它由外壳、叶轮及柔性进气管组成;其中外壳上部固定安装于电锤之不转动的锤身上,叶轮安装于电锤之转动的锤头上并位于外壳之内部空腔内,进气管套接于外壳之底端,在外壳壁上与叶轮相当位置处开有一尘灰出口,在该尘灰出口上套接一滤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锤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进气管由胶管和嵌于胶管内壁上的弹簧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锤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尘灰出口设于外壳之周缘的切线方向上。专利摘要本技术系一种电锤的附设除尘装置,它由外壳、叶轮和柔性进气管组成,其外壳固设于电锤之不转动的锤身上,叶轮安装于转动的锤头上,进气管套接于外壳底端,在外壳之侧壁上与叶轮相当位置处开有一尘灰出口,并在该尘灰出口上套接一滤袋。本技术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经试验,证明其使用效果好。文档编号B25D17/00GK2307663SQ9723847公开日1999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1997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1997年6月27日专利技术者刘洪威 申请人:刘洪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锤除尘装置,附设于电锤上,其特征在于:它由外壳[4]、叶轮[8]及柔性进气管[9]组成;其中:外壳[4]上部固定安装于电锤之不转动的锤身[6]上,叶轮[8]安装于电锤之转动的锤头[2]上并位于外壳[4]之内部空腔内,进气管[9]套接于外壳[4]之底端,在外壳[4]壁上与叶轮[8]相当位置处开有一尘灰出口[7],在该尘灰出口[7]上套接一滤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威
申请(专利权)人:刘洪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