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移动供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移动供热装置。移动供热装置,包括蓄水罐和运输装置,所述蓄水罐固定在运输装置上,蓄水罐的内部设置有换热管,换热管的进口和出口位于蓄水罐外部。所述蓄水罐上连接有冷水注水管,蓄水罐上连接有第一压力表、第一温度表、及泄压阀。所述蓄水罐顶部连接有出蒸汽管,蓄水罐底部连接有出热水管。该移动供热装置具有蓄热能力强,可充分利用各种工业废热,如:烟气、蒸汽或热水等,使能源得到充分利用,节约能源。(*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移动供热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移动供热装置。
技术介绍
据统计当前我国每年大约有5000万吨标准煤的工业余热被白白浪费,同时对环境造成污染。此外,一些热力供应企业在冬季的供热需求负荷大于供用能力,但在夏季的供热需求负荷远小于供用能力,一般都采用降低锅炉的负荷方式进行运行,而低负荷运行的锅炉转换效率显著降低,如果采用合理的余热利用装置,既可提高锅炉的转化效率,又可产生新的经济效益。受热力管网投资成本高的制约,很多工业企业和居民用户无法被热力管网覆盖,通常采用自建燃煤、燃油以及燃气锅炉,这些锅炉的运行效率低和排放的污染物多,对环境的影响较大,也有部分企业采用清洁的电锅炉供热,但供热成本又较高。因此,采用移动蓄热的供热方式是目前进行余热回收和利用最合理的方式之一。当前移动供热装置主要采用水和相变材料为蓄热介质,通过蓄热介质将火力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等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进行热能回收。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常压运输100°c以内的热水移动装置,该装置的主要优点是设备成本较低、蓄放热时间短,但最大缺点是蓄热能力小,运输成本高,经济效益差。此外,还有部分相变蓄热移动供热装置被应用,该装置的优点是蓄热能力大,运输成本低,但缺点是设备投资大,蓄放热时间长。技术人针对目前两类移动供热装置存在的问题,以常压热水移动供热装置为基础进行改进,根据废热和废气的参数来制备不同压力和温度的饱和水,从而提高移动供热装置的蓄热能力,降低移动供热的运输成本,同时为用户提供蒸汽和热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实用新 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供热装置,该装置具有蓄热能力强,可充分利用各种工业废热,如:烟气、蒸汽或热水等,使能源得到充分利用,节约能源。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移动供热装置,包括蓄水罐和运输装置,所述蓄水罐固定在运输装置上,蓄水罐的内部设置有换热管,换热管的进口和出口位于蓄水罐外部;所述蓄水罐上连接有冷水注水管,蓄水罐上连接有第一压力表、第一温度表、及泄压阀;所述蓄水罐顶部连接有出蒸汽管,蓄水罐底部连接有出热水管。优选地,所述换热管呈竖管式、横管式、或盘管式,所述换热管的内外表面为光滑面或翅片表面。优选地,所述冷水注水管上连接有第二阀门、第二流量表、及第二温度表。优选地,所述换热管进口的管体上连接有第三压力表、第三温度表、第三阀门、及第三流量表。优选地,所述出蒸汽管上连接有第四阀门、第四压力表、第四温度表、及第四流量表。优选地,所述出热水管上连接有第五温度表、第五流量表、第五压力表、及第五阀门。优选地,所述蓄水罐底部连接有排污管,排污管上连接有第六阀门。优选地,所述蓄水罐内竖立有至少两块挡液板,挡液板由蓄水罐顶端延伸至底端,换热管穿在挡液板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移动供热装置,采用高温高压饱和水作为移动蓄热介质,具有蓄热能力大,设备投资低,蓄放热速度快以及水质洁净度高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收集各种工业废热,如:烟气、蒸汽或热水等,使能源得到充分利用,节约能源。本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的废热和废气的回收再利用,对用户有极强的适用性,特别适合利用工业过程的余热来制备一定压力和温度的洁净饱和水,为用户供应不同温度和压力的蒸汽和热水。蓄水罐为圆柱体或椭圆柱体结构,采用耐压较好的碳钢或不锈钢制作,蓄水罐外敷设10厘米以上的耐高温隔热材料层。换热管采用碳钢、不锈钢或铝等金属材质制成,需满足管内高温流体的压力要求,同时根据管内流体的腐蚀特性针对性的进行防腐处理。换热管在蓄水罐内的中下部位置,换热管的结构可以是竖管式、横管式或盘管式,换热管的内外传热表面既可是光滑表面,也可以是翅片表面。换热管既可是由单管组成,也可由多管组成,多管组成的换热管需在高温流体入口和出口分别设置总管,高温流体进入入口的总管后被分流到各支管,然后在出口的总管汇合流出。出热水管可与用户端接口对接,用来加热冷水,获得用户需要的不同温度热水,通过出蒸汽管上的第四阀门可以从出蒸汽管出口获得不同压力和温度的蒸汽,蒸汽可以用于直接加热冷水。挡液板需要2块以上,形状可以根据需要来确定,主要作用是防止运输过程中液体晃动和支撑换热管的作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在蓄水罐内预先充入一定量的冷水,将高温流体通入换热管与蓄水罐内的冷水进行热交换,冷水被加热到要求的压力和温度后停止加热,从而制得一定压力和温度的饱和水,通过调节出蒸汽管上的阀门可以产生不同压力和温度的蒸汽,通过出热水管可输出不同压力和温度的热水。附图说明图1是移动供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结合图1,一种移动供热装置,包括蓄水罐2和载重汽车I,所述蓄水罐2通过基座23固定在载重汽车I上,蓄水罐2上连接有第一压力表4和第一温度表3,还连接有泄压管6,泄压管6上设置有泄压阀5。蓄水罐2的内部设置有换热管31,换热管31的进口和出口12位于蓄水罐2外部。所述换热管31呈竖管式、横管式、或盘管式,所述换热管31的内外表面为光滑面或翅片 表面。所述蓄水罐2上连接有冷水注水管15,冷水注水管15上连接有第二阀门14、第二流量表16、及第二温度表13。所述换热管31进口的管体19上连接有第三压力表20、第三温度表22、第三阀门18、及第三流量表17。所述蓄水罐2顶部连接有出蒸汽管11,出蒸汽管11上连接有第四阀门7、第四压力表8、第四温度表9、及第四流量表10。蓄水罐2底部连接有出热水管21,出热水管21上连接有第五温度表27、第五流量表26、第五压力表25、及第五阀门24。所述蓄水罐2底部连接有排污管28,排污管28上连接有第六阀门29。所述蓄水罐2内竖立有两块挡液板30,挡液板30由蓄水罐顶端延伸至底端,换热管31穿在挡液板30上。本技术移动供热装置用于各类废热废气,如:烟气、蒸汽或热水的余热回收和利用,移动供热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充热时,首先利用快速接头将载重汽车I上的蓄水罐2的冷水注水管15与自来水管接头进行连接。将第四阀门7打开,然后打开第二阀门14注入一定体积的冷水,充入冷水的体积由制备的饱和水密度来计算:注入冷水的体积=蓄水罐的有效体积X对应饱和温度水的密度,预注入冷水的体积可由注入时间和第二流量表16来确定,当达到最大预注入冷水的体积时,关闭第二阀门14拆卸冷水注水管15。移动供热装置移动到废热废气现场,将换热管31进口的管体19与高温流体接口进行快速对接,打开第三阀门18,第四阀门7处于开启状态,高温流体经管体19进入换热管31内,加热管外的冷水,当冷水被加热到接近100°C时,关闭第四阀门7。蓄水罐2内的压力将逐步升高,当蓄水罐2内压力达到要求的压力和温度后停止加热,关闭第三阀门18,从而制备出需要的高温高压饱和水,拆卸换热管31进口的管体19。放热时,当移动供热装置在用户端时,蓄水罐2顶部的出蒸汽管11既可与用户的蓄汽罐或管道相连,通过调节第四阀门7来调节输出蒸汽的压力和温度,也可与用户的保温水箱对接,将蒸汽冲入保温水箱内的低温水中,加热低温水到需要的温度范围内。蓄水罐2底部的出热水管21可以与用户端的保温水箱对接,打开第五阀门24,高温热水将冲入保温水箱内与箱内的低温水混合,将低温水加热到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罐和运输装置,所述蓄水罐固定在运输装置上,蓄水罐的内部设置有换热管,换热管的进口和出口位于蓄水罐外部;所述蓄水罐上连接有冷水注水管,蓄水罐上连接有第一压力表、第一温度表、及泄压阀;所述蓄水罐顶部连接有出蒸汽管,蓄水罐底部连接有出热水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奥环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