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水处理反渗水管路消毒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40533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0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透水处理反渗水管路消毒器,包括控制器、臭氧发生器、水箱、多个电磁阀、汽液混合驱动泵和补水泵,反渗水依次通过补水泵和第一电磁阀进入水箱的第一端,水箱的第二端依次通过汽液混合驱动泵和第二电磁阀接入血透水处理管路,所述血透水处理管路还连接水箱的第三端,臭氧发生器也连接汽液混合驱动泵,在汽液混合驱动泵和第二电磁阀接入血透水处理管路处与反渗水出水口之间连接第三电磁阀,在水箱的第三端和血透水处理管路的连接处与反渗水回水口处之间连接第四电磁阀,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臭氧发生器、汽液混合驱动泵、补水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消毒且环保。(*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血透水处理反渗水管路消毒器,针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水处理反渗水管路细菌消毒而设计。
技术介绍
现有的血液透析反渗水装置如图1所示。血液透析水处理反渗水出水口后级供水管路及反渗水回水供水管路系统的污染是透析用水中细菌滋生和内毒素产生的主要来源,无论采用直接供水或水箱式供水,供水系统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细菌滋生,供水管路的长时间使用、极少更换加剧了细菌的滋生,安全、有效的消毒方法是后级供水水质的唯一保证。可想而知血透水处理后级管路供水系统消毒的重要性。目前使用的水处理管路消毒方式普遍采用化学消毒方式。针对不同污染物和系统中不同位置选择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消毒剂。在系统循环结束后,然后排放消毒液,用反渗水彻底冲洗干净后,必须检测系统各取样点的残余浓度,否则会给透析病人带来伤害,所以此种方法存在安全风险。紫外线消毒也是管路中采用的一种消毒方法,但此方法受紫外线灯使用寿命的影响,还有受穿透能力及水中杂质的影响很大,对内毒素的清除能力很低,长时间使用之后也影响消毒效果。所以此方法也存在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血透水处理反渗水管路消毒器,能有效消毒且环保。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血透水处理反渗水管路消毒器,包括控制器、臭氧发生器、水箱、多个电磁阀、汽液混合驱动泵和补水泵,反渗水依次通过补水泵和第一电磁阀进入水箱的第一端,水箱的第二端依次通过汽液混合驱动泵和第二电磁阀接入血透水处理管路,所述血透水处理管路还连接水箱的第三端,臭氧发生器也连接汽液混合驱动泵,在汽液混合驱动泵和第二电磁阀接入血透水处理管路处与反渗水出水口之间连接第三电磁阀,在水箱的第三端和血透水处理管路的连接处与反渗水回水口处之间连接第四电磁阀,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臭氧发生器、汽液混合驱动泵、补水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进一步的,还包括排气管、第五电磁阀、臭氧中和器和第六电磁阀,所述排气管设置在水箱上端,该排气管依次连接第五电磁阀和臭氧中和器,第六电磁阀的两端分别连接水箱的第三端和血透水处理管路,所述第五电磁阀和第六电磁阀还连接控制器。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水箱中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连接控制器。进一步的,还包括臭氧浓度传感器和第七电磁阀,所述臭氧浓度传感器的两端分别连接汽液混合驱动泵和第七电磁阀,所述第七电磁阀的两端分别连接臭氧发生器和汽液混合驱动泵,所述臭氧浓度传感器和第七电磁阀还连接控制器。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水箱底部相连的第八电磁阀,该第八电磁阀还连接控制器。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控制器相连的面板按键。更进一步的,所述面板按键包括启动按键和停止按键。进一步的,所述臭氧发生器为电解式臭氧发生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第七电磁阀和第八电磁阀均为常闭电磁阀,断电时电磁阀关闭,通电时电磁阀开启;所述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均为常开电磁阀,断电时电磁阀开启,通电时电磁阀关闭。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水箱中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控制器。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包括单片机。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显示屏。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进行消毒,消毒效果可靠,能够有效杀灭管路中的细菌,消毒后死角少,作用快速、操作简便,是目前较理想的消毒方式。因为臭氧是一种具有强烈氧化性的气体,是目前可利用的最强的氧化消毒剂,对细菌和病毒有很强的分解破坏作用。在纯水中室温条件下(20°C)的半衰期很短,大约20分钟,分解的产物是氧气,因此臭氧是高效的无二次污染的氧化剂。而且无需反渗水冲洗,有效解决了消毒问题,杜绝了二次污染,保证供水水质和透析质量,大大降低了常规化学消毒后的风险。对于中央循环式供水管路,只需连接血透水处理反渗水管路消毒器的进水端(接反渗水装置输出的反·渗水)和出水端(接血透水处理管路),就可以进行智能控制消毒,易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血液透析反渗水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反渗水管路消毒器的原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反渗水管路消毒器安放位置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反渗水管路消毒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反渗水管路消毒器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采用电解式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和反渗水经汽液混合驱动泵混流后形成一定浓度的臭氧水在供水管路循环,在此过程中对细菌和微生物及病毒等快速消毒,由于其强氧化性,杀菌效果非常好。臭氧本身分解为氧气,对细菌和生物的分解产物均为中性,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整个消毒过程在反渗水温度(20°C)条件下只需20 30分钟,而且无需纯水冲洗有效解决了中央循环反渗水供水管路的消毒问题,杜绝了二次污染,保证供水水质和透析质量。本技术仅适用中央循环反渗水供水管路,对于非循环直供式供水管路不适用。下面具体说明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图4和图5所示:在正常血透水处理的工作状态下,水路的走向是从血透水处理的反渗水出口送出经第三电磁阀16送到多个供水开关18处供血液透析机使用,用不完多余的反渗水回流经第四电磁阀17流入到反渗水回水口进入血液透析反渗水装置,经血液透析反渗水装置处理后,再次从反渗水出水口送出形成循环。血透水处理反渗水管路消毒器(简称“消毒器”)接入后,如不进行消毒,正常使用水路走向如图1所示,如进行消毒则消毒器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要确保血液透析反渗水装置在停机状态下,此时第三电磁阀16和第四电磁阀17关闭,按下控制器面板按键的启动按键,消毒器启动,消毒器中的臭氧发生器I由控制器送出工作信号开始工作产生臭氧,第一电磁阀12打开,补水泵10把反渗水注入水箱8,此时第五电磁阀5处于打开状态,目的是为了水箱压力和大气压相通,以利于水箱补水,而第八电磁阀7处于关闭状态。当伸入水箱8中的液位传感器2采集到高水位时(水箱中水的体积达到水箱容积的80%),汽液混合驱动泵11启动,同时第二电磁阀14和第六电磁阀15打开,反渗水经汽液混合驱动泵11运行流经臭氧浓度传感器9、第二电磁阀14和第六电磁阀15,又回到水箱8,再经汽液混合驱动泵11驱动形成循环,此时液位传感器2还检测到高水位时,则使补水泵10停止工作,第一电磁阀12关断,停止反渗水的补充。待循环平稳建立一段时间(如15至30秒)后第五电磁阀5关断。整个容腔处于密闭,此时第七电磁阀13打开,臭氧发生器I产生的臭氧在汽液混合驱动泵11的工作状态下被吸入,同反渗水一起混合成臭氧水,由臭氧浓度传感器9进行臭氧浓度监测。当臭氧浓度达到设定值时,第七电磁阀13关断,停止臭氧供应,同时臭氧发生器I也停止工作,让达到设定值的臭氧水不停地循环,当水箱8中的压力传感器3采集到压力超过设定值(设定值是一个范围)的上限时,则开启第五电磁阀5进行减压,含有臭氧的气体经排气管4、第五电磁阀5进入到臭氧中和器6中进行中和后排放,确保排放的气体中无臭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血透水处理反渗水管路消毒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臭氧发生器、水箱、多个电磁阀、汽液混合驱动泵和补水泵,反渗水依次通过补水泵和第一电磁阀进入水箱的第一端,水箱的第二端依次通过汽液混合驱动泵和第二电磁阀接入血透水处理管路,所述血透水处理管路还连接水箱的第三端,臭氧发生器也连接汽液混合驱动泵,在汽液混合驱动泵和第二电磁阀接入血透水处理管路处与反渗水出水口之间连接第三电磁阀,在水箱的第三端和血透水处理管路的连接处与反渗水回水口处之间连接第四电磁阀,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臭氧发生器、汽液混合驱动泵、补水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小苏皇甫德俊王忠皇甫贤敏张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