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照明灯的移动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24899 阅读:5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9 0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带照明灯的移动电源,包括有外壳、可充电电池、电路板,该外壳上设置有用于自身充电的输入接口和用于给其它电子产品充电的输出接口,该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分别经由电路板与可充电电池电性连接,该外壳侧面开设有朝向外壳外侧开口的容纳槽,该容纳槽内设置有照明灯及用于安装照明灯的安装座,该容纳槽开口处匹配有用于盖住容纳槽的灯罩,该照明灯经由电路板与可充电电池电性连接,并外壳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照明灯的开关;藉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之产品其结构更为紧凑、体积能够做得更小、便于携带,给用户带来了方便;前述灯罩、安装座及外壳间为卡扣式组装,其组装方便快速,而外壳上设置的悬挂孔便于该移动电源作为台灯使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移动电源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结构紧凑、易于组装且使用方便的带照明灯的移动电源
技术介绍
随着数码科技的发展,各种电子产品,例如手机、数码相机、MP3、MP4、MP5、IPAD,PSP等电子产品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常,这些电子产品依靠充电器对其内部的电池进行充电,由于这些数码产品需要满足轻薄化的要求及上网、听音乐、观看视频、玩游戏等多种功能,用户在使用时也较易出现自身电池电量很快用完的现象,因此,需要随时进行充电以方便用户的使用,事实上,依靠充电器很难满足随时随地充电的需求。后来,市声上出现了一些移动电源,其内部设有可充电式的蓄电池,用户只需携带移动电源即可满足随时随地对其数码产品进行充电的需求。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移动电源上增设有照明灯,其能够满足用户在缺少光源的情况下的照明需求,但是,在生产与实际使用中往往会发现,其结构较复杂、组装过程比较麻烦,而且作照明用时也有很大的局限(例如,不便于获得合适的照明范围等)。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带照明灯的移动电源,其结构紧凑、组装方便且使用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种带照明灯的移动电源,包括有外壳和设置于外壳内的可充电电池、电路板,该外壳上设置有用于自身充电的输入接口和用于给其它电子产品充电的输出接口,该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分别经由电路板与可充电电池电性连接,该外壳侧面开设有朝向外壳外侧开口的容纳槽,该容纳槽内设置有照明灯及用于安装照明灯的安装座,该容纳槽开口处匹配有用于盖住容纳槽的灯罩,该照明灯经由电路板与可充电电池电性连接,并外壳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照明灯的开关。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容纳槽左、右内侧壁上相向凸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凸台;前述安装座的左、右侧缘分别往外延伸形成有与第一凸台配合的第二凸台,该第二凸台底端面抵压于第一凸台顶端面上;前述灯罩底端面抵压于容纳槽顶端面上,该灯罩底端面上于靠近左、右侧缘位置分别向下延伸形成有卡扣件,该卡扣件包括有自灯罩底端面向下延伸的嵌入部和自嵌入部外侧缘往外延伸形成的勾部,前述安装座上对应卡扣件开设有供卡扣件穿过的通槽,该嵌入部嵌于通槽内,该勾部扣于第一凸台的底端面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灯罩底端面上对应其左、右侧缘位置分别向下延伸形成有竖向定位部,前述容纳槽顶端面上对应竖向定位部开设有定位槽,该竖向定位部嵌于定位槽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凸台顶端面上向上延伸形成有第三凸台,该第三凸台顶端面与容纳槽顶端面齐平;前述安装座左、右侧缘的第二凸台均沿前后方向间距式设置,且各第二凸台分别与位于第三凸台前、后侧位置的第一凸台顶端面相配合,以及,前述定位槽对应第三凸台所在位置而设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上设置有悬挂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包括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壳身及组装于壳身两端开口处的前盖、后盖,前述容纳槽开设于壳身侧面且沿前后方向设置,前述悬挂孔分别设置前、后盖上,且该两悬挂孔位于容纳槽于外壳的对侧面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照明灯为LED灯,该LED灯沿前后方向间距式安装于前述安装座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身截面呈桃心形结构,前述前、后盖亦为与壳身两端开口匹配的桃心形结构,该前、后盖均包括有彼此对称的左、右弧形凸部和连接于左、右弧形凸部之间的凹部,前述悬挂孔设置于该凹部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均设置于前盖上,前述开关设置于后盖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座顶端下凹形成有凹腔,前述照明灯安装于该凹腔内。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一、通过于外壳侧面开设有朝向外壳外侧开口的容纳槽,将照明灯设置于容纳槽内,并灯罩与容纳槽开口匹配以盖住容纳槽,相比将照明灯设置于外壳表面上而言,本技术之产品其结构更为紧凑、体积能够做得更小、便于携带,给用户带来了方便,同时,前述容纳槽及灯罩都可以根据外壳侧面来灵活设计,因此,设置照明灯的大小及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制作,以满足用户的相应照明需求。二、外壳、安装座及灯罩的组装结构极其简单巧妙,很大程度上简化了组装过程,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其组装结构稳固,灯罩的封盖效果好,有利于对照明灯的保护,延长了照明灯的使用寿命。三、外壳上的悬挂孔的设计,使得本技术之移动电源可以按需作为台灯使用,台灯的照明范围相对更为广泛,例如,用户需要在某个固定区域有照明需求时,只需将移动电源悬挂于相应区域即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户由于使用时需要用手拿着移动电源产生疲劳与不便的问题,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户将移动电源摆放于某个位置而导致照明范围不太理想的问题,这样,使得其照明功能大大增强。四、移动电源的外壳设计为桃心形结构,其悬挂孔设计于左、右弧形凸部之间的凹部内,并照明灯设置于悬挂孔的对侧位置,如此结构设计,一方面,悬挂作台灯使用时轻易获得向下的照射面,另一方面,悬挂孔的设置结构极为紧凑,不会突显于外壳表面,制作、运输及使用过程中悬挂孔均不易受到冲击而损坏,也有利于移动电源表面整体的一致性,减小了体积。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组装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中灯罩、安装座及壳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中灯罩、安装座及壳体彼此组装后的第一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中灯罩、安装座及壳体彼此组装后的第二截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中灯罩、安装座及壳体彼此组装后的第三截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外壳11、壳身111、第一凸台112、第三凸台113、定位槽12、前盖13、后盖141、左弧形凸部142、右弧形凸部143、凹部15、悬挂孔16、容纳槽20、LED 灯30、安装座31、凹腔32、第二凸台33、通槽40、灯罩41、卡扣件411、嵌入部412、勾部42、竖向定位部50、可充电电池60、开关70、输入接口80、输出接口。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外壳10和设置于外壳10内的可充电电池50、电路板(附图中未显不),该外壳10上设置有用于自身充电的输入接口 70和用于给其它电子产品充电的输出接口 80,该输入接口 70和输出接口 80分别经由电路板与可充电电池50电性连接,该外壳10侧面开设有朝向外壳10外侧开口的容纳槽16,该容纳槽16内设置有照明灯及用于安装照明灯的安装座30,该容纳槽16开口处匹配有用于盖住容纳槽16的透明灯罩40,该照明灯经由电路板与可充电电池50电性连接,并外壳10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照明灯的开关60 ;本实施例中,该照明灯优选为LED灯20,前述安装座30顶端下凹形成有凹腔31,LED灯20沿前后方向间距式安装于该凹腔31内。该外壳 10包括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壳身11及组装于壳身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照明灯的移动电源,包括有外壳和设置于外壳内的可充电电池、电路板,该外壳上设置有用于自身充电的输入接口和用于给其它电子产品充电的输出接口,该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分别经由电路板与可充电电池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该外壳侧面开设有朝向外壳外侧开口的容纳槽,该容纳槽内设置有照明灯及用于安装照明灯的安装座,该容纳槽开口处匹配有用于盖住容纳槽的灯罩,该照明灯经由电路板与可充电电池电性连接,并外壳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照明灯的开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福喜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中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