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1514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电动工具,包含有一壳体、设于该壳体内的一电动马达、一变速齿轮组、一扭力控制装置及一冲击装置;其中,扭力控制装置具有一可因转动而于壳体内作一第一位置至一第二位置间往复移动以设定电动工具的最大输出扭力的调整件,且当调整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电动工具的最大输出扭力最小,同时调整件可阻止冲击装置的启动,而可避免冲击装置破坏电动工具的扭力设定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与手提式电动工具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在具有可调整扭力功能及作动时具有冲击工件功能的手提式电动工具。
技术介绍
一种现有电动冲击扳手(Impact Wrench),其主要包含有一电动马达、一变速齿轮组及一冲击装置,其中,该变速装置可将该马达输出的旋转运动减速至预定的转速并予以输出;该冲击装置则是用以在该电动工作的输出轴遇到大于所输出的扭力时,以一相同于该输出轴转动方向的快速间断形式的冲击力该输出轴上,通过以使该输出轴得以克服阻力而续行作功。另有一种现有的电动起子,主要包含有一电动马达、一变速齿轮组及一扭力控制装置,其中,该变速装置可将该马达输出的旋转运动减速至预定的转速并予以输出;该该扭力控制装置是用以设定该电动工具的最大输出扭力以免伤害工件。上述的扭力控制装置与上述的冲击装置是适用于相反的需求,通常该二装置不会存在于同一电动工具中,但在某些情况下该二种装置又同时被需求;例如,使用者在使用一电动扳手拆卸轮胎时,为了克服轮胎上的螺栓因锈蚀或其它原因而产生的拆解上的障碍,该电动扳手需要具有冲击功能;而在装设轮胎时,又为了避免因该-->电动工具的输出扭力过大而损坏用以锁掣轮胎的螺栓,该电动工具需具有扭力设定的功能。然而,将该二种装置整合于同一电动工具中时,将导致对该电动设定扭力的效果会因冲击装置的启动而遭破坏,而该冲击装置也可能因该扭力控制装置的启动而无法作动。因此,如何将上述扭力控制装置及冲击装置同时设于一电动工具中且能避免上述情况的产生,乃目前业界亟思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具有一扭力控制装置及一冲击装置的电动工具,且其中的冲击装置可供手动切换启动或不启动。用以达成上揭的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电动工具主要包含有一壳体、设于该壳体内的一电动马达、一变速齿轮组、一扭力控制装置及一冲击装置;其中,该扭力控制装置具有一可因转动可而于该壳体内作一第一位置至一第二位置间往复移动以设定该电动工具的最大输出扭力的调整件,且当该调整件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电动工具的最大输出扭力最小,同时该调整件可阻止该冲击装置的启动,而可避免该冲击装置破坏了该电动工具的扭力设定效果。以下,兹举一较佳的实施例,并配合下列图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构件分解立体图;图2是第一实所示实施例部份装置的构件分解立体图;图3~图4是分别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作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电动工具1壳体10第一半壳体11    第二半壳体12    前壳体13前罩体14        凸缘141         凸块142电动马达20第一输出轴21电池包30变速齿轮组40第一太阳齿轮41第一行星齿轮架42    第二太阳齿轮421第一组行星齿轮43第二行星齿轮架44    第三太阳齿轮441第二组行星齿轮45第三行星齿轮架46    第二输出轴461第三组行星齿轮47第一齿环48第二齿环49          容置筒491扭力控制装置50内齿环51作动端面511         凸部512容置座52            座体521第一端面522         第二端面523圆柱形凸柱524       外螺纹525    长槽526-->长形贯孔527     轴孔528调整件53调整环531第一端面5311    第二端面5312内环面5313      外环面5314内螺纹5315      凹槽5316滚针轴承532环片533         定位凸部5331弹簧54          钢珠55    杆体56冲击装置60第三输出轴61    第一结合部611传动轴62冲击件63        第二结合部631弹性组件64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3,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动工具1包含有一壳体10、一电动马达20、一电池包30、一变速齿轮组40、一扭力控制装置50及一冲击装置60;其中:该壳体10包含有一第一半壳体11、一第二半壳体12、一前壳体13及一前罩体14;该第一、二半壳体11、12是相互对接,而该前壳体13是接设于该第一、二半壳体11、12的前端,该前罩体14的基部具有一凸缘141,内壁面上具有多数等距设置的凸块142,且该前罩体14的基部是结合于该前壳体13内,使该凸缘141位于该前壳体13与该第一、二半壳体11、-->12间,至使该前罩体14转动。该电动马达20是固定设于该壳体10中,其具有一第一输出轴21。该电池包30是以可拆离的方式结合于该壳体10上,用以提供电源给该电动马达20。该变速齿轮组40,是设于该壳体10中,其包有一第一太阳齿轮41与该电动马达20的第一输出轴21连接、一第一行星齿轮架42具有一第二太阳齿轮421、一第一组行星齿轮43枢设于该第一行星齿轮架42上且与该第一太阳齿轮41啮合、一第二行星齿轮架44具有一第三太阳齿轮441、一第二组行星齿轮45枢设于该第二行星齿轮架44上且与该第二太阳齿轮43合、一第三行星齿轮架46具有一第二输出轴461、一第三组行星齿轮47枢设于该第三行星齿轮架46上且与该第三太阳齿轮44啮合、一第一齿环48与第一组行星齿轮43啮合、一第二齿环49可啮合该第二组行星齿轮45或该第一行星齿轮架42、以及一容置筒491固定于该壳体10中且用以容置前述各构件;通过由此一变速齿轮组40可将该电动马达20所输出的旋转运动减速至预定的速率并自该第二输出轴461输出,且通过由变换该第二齿环49的位置可改变第二输出轴461的转动速率。由于此一变速齿轮组40是已遍被运用于现有的电动工具1中,在此便不加赘述。该扭力控制装置50包含有:一内齿环51,是与该第三组行星齿轮47啮合而位于该壳体10内,其具有一作动端面511,该端面511上具有数个等距的凸部512;一容置座52,其具有一座体521及一圆柱形凸柱524;-->该座体521具有一第一端面522及一第二端面523,该圆柱形凸柱524,是自该座体521的第二端面523凸伸而出,其外柱面上具有一外螺纹525及位于二条位于相对位置上沿该凸柱524的轴向开设的长槽526;该座体521上具有数个长形贯孔527,是贯穿该座体521的第一、二端面522、523;该容置座52具有一轴孔528沿着该座体521及该凸柱524的轴心贯穿该座体521与该凸柱524;又,该容置座52是固设于该壳体10内而位于该内齿环51的一侧,且其第一端面522是面对该内齿环51的作动端面511;一调整件53,其具有一调整环531、一滚针轴承532及一环片533,该调整环531具有一第一端面5311、一位于相反侧的第二端面5312、一内环面5313及一外环面5314,该内环面5313上具有一与该凸柱524的外螺纹525相配合的内螺纹5315,该外环面5314则配合该前罩体14内壁上的凸块142而设有多数的凹槽5316,该调整环531的内螺纹5315是结合于凸柱524的外螺纹525上,使该调整环531结合于该凸柱524上,并使该调整环531的凹槽5316与该前罩体14的凸块142结合,以转动该前罩体14,可传动该调整环531旋转,并使该调整环531沿该凸柱524作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间的往复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壳体;一电动马达,是固定设于该壳体中,其具有一第一输出轴;一变速齿轮组,是设于该壳体中,其具有至少一太阳齿轮与该电动马达的输出转轴连接、一行星齿轮架、以及一组行星齿轮分别枢设于该行 星齿轮架上且直接或间接地该受太阳齿轮组传动;其中,该行星齿轮架更具有一第二输出轴;一扭力控制装置,其包含有:一内齿环,是与该组行星齿轮啮合而位于该壳体内,其具有一作动端面,该端面上具有数个等距的凸部;一容置座,其具有 一座体及一圆柱形凸柱;该座体具有一第一端面一第二端面,该圆柱形凸柱,是自该座体的第二端面凸伸而出,其外柱面上具有一外螺纹;该座体上具有数个长形贯孔,是贯穿该座体的第一、二端面;该容置座具有一轴孔沿着该座体及该凸柱的轴心贯穿该座体与该凸柱;又,该容置座是固设于该壳体内而位于该内齿环的一侧,且其第一端面是面对该内齿环的作动端面;一调整件,其具有一调整环,该调整环的内环面上具有一与该凸柱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且通过以结合于该凸柱的外螺纹,使该调整件结合于该凸柱上,且通过由 旋动该调整环,可使该调整件沿该凸柱作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间的往复移动;多数弹簧,是分别置于该长形贯孔中;多数钢珠,是各抵接于各该弹簧的一端及该作动端面上;多数杆体,是分别穿置于该长形贯孔中而各一端受所在处的弹簧抵顶 ,另端则底接于该调整件上;通过此,当该调整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钢珠受到该调簧的第一压力;而当该调整件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钢珠受到该弹簧的第二压力,且该第二压力大于该第一压力;一冲击装置,是包含有一第三输出轴、一传动轴、一冲击件、以 及一弹性组件;该第三输出轴是枢设于该壳体内且一部份凸伸于该壳体外,其具有一第一结合部;该转动轴是连结于该第二输出轴上而通过由该第二输出轴的驱动而转动;该冲击件具有一第二结合部,且该冲击件是套设于该传动轴上而可沿该传动轴作一第三位置至一第四位置间的往复滑移,当该冲击件位于该第三位置时,其第二结合部与该第三输出轴的第一结合部结合,而可传动该第三输出轴转动,而当该传动轴位于该第四位置时,其第二结合部脱离该第三输出轴的第一结合部;该弹性组件是设于该传动轴与该冲击件间,用以维持该冲击件于该第三位置上;其中,该调整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是抵顶该冲击件于该第三位置上而使该冲击件无法朝该第四位置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壳体;一电动马达,是固定设于该壳体中,其具有一第一输出轴;一变速齿轮组,是设于该壳体中,其具有至少一太阳齿轮与该电动马达的输出转轴连接、一行星齿轮架、以及一组行星齿轮分别枢设于该行星齿轮架上且直接或间接地该受太阳齿轮组传动;其中,该行星齿轮架更具有一第二输出轴;一扭力控制装置,其包含有:一内齿环,是与该组行星齿轮啮合而位于该壳体内,其具有一作动端面,该端面上具有数个等距的凸部;一容置座,其具有一座体及一圆柱形凸柱;该座体具有一第一端面一第二端面,该圆柱形凸柱,是自该座体的第二端面凸伸而出,其外柱面上具有一外螺纹;该座体上具有数个长形贯孔,是贯穿该座体的第一、二端面;该容置座具有一轴孔沿着该座体及该凸柱的轴心贯穿该座体与该凸柱;又,该容置座是固设于该壳体内而位于该内齿环的一侧,且其第一端面是面对该内齿环的作动端面;一调整件,其具有一调整环,该调整环的内环面上具有一与该凸柱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且通过以结合于该凸柱的外螺纹,使该调整件结合于该凸柱上,且通过由旋动该调整环,可使该调整件沿该凸柱作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间的往复移动;多数弹簧,是分别置于该长形贯孔中;多数钢珠,是各抵接于各该弹簧的一端及该作动端面上;多数杆体,是分别穿置于该长形贯孔中而各一端受所在处的弹簧抵顶,另端则底接于该调整件上;通过此,当该调整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钢珠受到该调簧的第一压力;而当该调整件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钢珠受到该弹簧的第二压力,且该第二压力大于该第一压力;一冲击装置,是包含有一第三输出轴、一传动轴、一冲击件、以及一弹性组件;该第三输出轴是枢设于该壳体内且一部份凸伸于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正宜
申请(专利权)人:车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