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千铃专利>正文

夹钳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0248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夹钳改良结构,该夹钳主要由具相对颚块的移动钳体与固定钳体所组成,其中移动钳体固设于一导杆端部,而导杆滑设于该固定钳体上,又固定钳体底缘两端分别凸伸有一具释放片的握柄及枢设有一压柄,而动作片与压柄可分别动作固定钳体内的夹掣制动组与限位制动组,夹掣制动组与限位制动组由可相对动作或限制导杆的系列咬合片所组构,其中夹掣制动组的咬合片则共同跨设于对应的导杆上、下衬套上,如此可增加夹掣制动组与导杆的接触面积,能大幅提升其动作稳固性与确实性,进一步可提升夹钳的夹持力。(*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夹钳改良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持式夹钳的
,即一种夹钳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手持式夹钳主要运用于无法固定夹持的场所,例如板材加工等,可方便使用者随时移动夹持位置,而传统的C型夹钳主要系于本体上形成有一固定颚,并于本体下方螺设有一对应固定颚的活动颚,借以利用螺转动作来操控活动颚上、下位移,以达成夹持的动作,而由于传统的C型夹钳无限位设计,因此当遇到震动等不佳环境时,其常会发生松脱的现象,影响到后续的加工动作,同时其需要转动螺杆才能移动活动颚,无形间亦减缓夹持的速度,进而影响到工作的顺畅性。为此有业者开发出一种新式的手持式夹钳,其主要由具相对颚块的移动钳体与固定钳体所组成,其中移动钳体固设于一导杆的端部,而导杆穿设于该固定钳体上,且固定钳体内设有可供动作或限制导杆的夹掣制动组与限位制动组,该夹掣制动组与限位制动组分别由一枢设于固定钳体的压柄与释放片所操控,用以当使用者按压压柄时,可利用夹掣制动组带动导杆向后位移,进而让移动钳体的颚块靠向固定钳体的颚块,以达到夹持的目的,反之,当按压释放片时,可让限位制动组释放导杆,令使用者迅速推动移动钳体,达到释放及迅速定位的目的,从而能便于夹持工作的操控,有效节省夹持的时间。然而,上述的夹钳主要利用夹掣制动组的系列咬合块在咬合导杆后,继续将夹掣制动组的咬合块后移,而达到带动导杆的目的,但各咬合块与导杆间呈点线接触,不仅容易在导杆表面形成咬痕,破坏导杆的结构强度与表面,影响之后的咬合力,同时其由于接触面积太小,当夹持力较大时,容易产生移位的现象,故其夹持效果不佳,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改良,以解决前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升动作稳固性与确动性的夹钳改良结构,进而可提升其夹持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夹钳改良结构,由一移动钳体、一导杆及一固定钳体所组成,其中顶端具颚块-->的移动钳体锁固于导杆的一端,该导杆穿经内部设有夹掣制动组与限位制动组的固定钳体,且固定钳体顶端具有一对应移动钳体颚块的颚块;所述固定钳体于底缘凸伸有一握柄,握柄前缘枢设有可动作限位制动组的释放片,再者固定钳体底缘于握柄前方枢设有一可供动作夹掣制动组的压柄;所述夹掣制动组由若干穿套导杆的咬合片所组成,且导杆于对应咬合片处的上、下缘分别设有上、下衬套,各咬合片共同跨设于上、下衬套上,且位于最前方的咬合片底端适可抵靠压柄,而最后一片咬合片的后方并顶撑有一复位弹簧,夹掣制动组的咬合片于动作前与导杆呈垂直交错状;所述限位制动组由穿套于导杆上的第一、二及三咬合片所组成,其中第一咬合片后方顶撑有一复位用的复位弹簧,而第二咬合片背面对应第一咬合片上段凸伸有一锥形的推抵缘,再者第三咬合片向下凸伸有一供释放片动作的伸杆,限位制动组的第一、三咬合片于动作前呈倾斜状且咬住导杆。该固定钳体的后段与中段分别形成有第一容置室与第二容置室,分别容设限位制动组与夹掣制动组。该第一容置室底缘形成有一挡块,该挡块可供限位制动组的第三咬合片底缘顶撑,使第三咬合片保持倾斜状。该压柄上具有推杆,以供推抵夹掣制动组的前方咬合片。该固定钳体一侧可供锁有一侧盖,以覆盖第一、二容置室。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技术以按压方式达到夹持的目的,即让夹钳的夹掣制动组可增加与导杆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大幅提升其动作稳固性与确实性,进一步可提升夹钳的夹持力。附图说明图1系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借以说明本技术组成后的状态及其对应关系;图2系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用来说明本技术各组件的态样及其相对关系;图3系本技术的局部组成示意图,其揭示夹钳组成的态样及其相对位置;图4系本技术组成后的局部断面示意图,进一步说明内部总成的相对应关系;图5系本技术夹掣的平面动作示意图,其显示本技术于夹掣物件时的动作态样;图6系本技术放松的平面动作示意图,其显示本技术于放开物件时的动作态样。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  移动钳体        15  颚块          20  导杆30  固定钳体        31  第一容置室    32  第二容置室33  挡块            35  颚块          36  握柄37  释放片          38  压柄          380 推杆39  侧盖            40  夹掣制动组    41  上衬套42  下衬套          43  咬合片        45  复位弹簧50  限位制动组      51  第一咬合片    52  第二咬合片520 推抵缘          53  第三咬合片    54  伸杆55  复位弹簧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一种夹钳改良结构,如图1、2所示,该夹钳结构由一移动钳体10、一导杆20及一固定钳体30所组成,其中顶端具颚块15的移动钳体10锁固于导杆20的一端,该导杆20穿经内部设有夹掣制动组40与限位制动组50的固定钳体30,且固定钳体30顶端具有一对应移动钳体10颚块15的颚块35,令导杆20可相对固定钳体30前后移位,让移动钳体10与固定钳体30的颚块15、35可相对夹掣或释放物件。至于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详细构成,则请同时参看图1至图4所示,呈枪形状的固定钳体30后段及中段分别形成有第一容置室31与第二容置室32,以供分别容置限位制动组50与夹掣制动组40,且固定钳体30于第一容置室31底缘形成有一挡块33,又固定钳体30底缘凸伸有一对应第一容置室31的握柄36,握柄36前缘枢设有可动作限位制动组50的释放片37,再者固定钳体30底缘于握柄36前方枢设有一具推杆380的压柄38,以供动作夹掣制动组40,又固定钳体30一侧可供锁有一侧盖39,供覆盖第一、二容置室31、32。上述夹掣制动组40由若干穿套导杆20的咬合片43所组成,且其中导杆20于对应咬合片43处的上、下缘分别设有呈ㄩ形断面的上、下衬套41、42,各咬合片43共同跨设于上、下衬套41、42上,且位于最前方的咬合片43底端恰可抵靠压柄38的推杆380(如图4所示),而最后方的咬合片43与第二容置室32的内壁间顶撑有一复位弹簧45,令夹掣制动组40的咬合片43于动作前与导杆20呈垂直交错状,而当压柄38动作咬合片43后可向后倾斜并带动导杆20(如图5所示),再利用复位弹簧45让咬合片43回复。又设于第一容置室31内的限位制动组50由穿套于导杆20上的第一、二及三咬合片51、52、53所组成,其中第一咬合片51底端顶呈于第一容置室31底面的挡块33后方,且第一咬合片51后侧面与-->内壁面间顶撑有一复位用的复位弹簧55,且让第一咬合片51呈倾斜状,以供动作前咬死导杆20(如图4),再者第二咬合片52背面对应第一咬合片51上段凸伸有一锥形的推抵缘520,以供推正第一咬合片51,而第三咬合片53则向下凸伸有一伸杆54,该伸杆54对应握柄36的释放片37,当使用者按压释放片37后可同步推正第一、三咬合片51、53(如图6所示),以便于导杆20前后移动。借此,组构成一可提升夹持力、且动作稳固性佳的夹钳改良结构者。至于本技术实际运用的状态与动作,如图4、5、6所示,在正常状况下,夹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夹钳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夹钳由一移动钳体、一导杆及一固定钳体所组成,其中顶端具颚块的移动钳体锁固于导杆的一端,该导杆穿经内部设有夹掣制动组与限位制动组的固定钳体,且固定钳体顶端具有一对应移动钳体颚块的颚块;    所述固定钳体于底缘凸伸有一握柄,握柄前缘枢设有可动作限位制动组的释放片,再者固定钳体底缘于握柄前方枢设有一可供动作夹掣制动组的压柄;    所述夹掣制动组由若干穿套导杆的咬合片所组成,且导杆于对应咬合片处的上、下缘分别设有上、下衬套,各咬合片共同跨设于上、下衬套上,且位于最前方的咬合片底端适可抵靠压柄,而最后一片咬合片的后方并顶撑有一复位弹簧,夹掣制动组的咬合片于动作前与导杆呈垂直交错状;    所述限位制动组由穿套于导杆上的第一、二及三咬合片所组成,其中第一咬合片后方顶撑有一复位用的复位弹簧,而第二咬合片背面对应第一咬合片上段凸伸有一锥形的推抵缘,再者第三咬合片向下凸伸有一供释放片动作的伸杆,限位制动组的第一、三咬合片于动作前呈倾斜状且咬住导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钳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夹钳由一移动钳体、一导杆及一固定钳体所组成,其中顶端具颚块的移动钳体锁固于导杆的一端,该导杆穿经内部设有夹掣制动组与限位制动组的固定钳体,且固定钳体顶端具有一对应移动钳体颚块的颚块;所述固定钳体于底缘凸伸有一握柄,握柄前缘枢设有可动作限位制动组的释放片,再者固定钳体底缘于握柄前方枢设有一可供动作夹掣制动组的压柄;所述夹掣制动组由若干穿套导杆的咬合片所组成,且导杆于对应咬合片处的上、下缘分别设有上、下衬套,各咬合片共同跨设于上、下衬套上,且位于最前方的咬合片底端适可抵靠压柄,而最后一片咬合片的后方并顶撑有一复位弹簧,夹掣制动组的咬合片于动作前与导杆呈垂直交错状;所述限位制动组由穿套于导杆上的第一、二及三咬合片所组成,其中第一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千铃
申请(专利权)人:林千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