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发热量的漏电断路器后导体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99485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2 19:14
一种低发热量的漏电断路器后导体组件,包括两端段分别有接线孔(1)和接线柱固定孔(2)并互相平行排列的零相、A相、B相和C相四条中段聚拢以穿过零序互感器(3)通孔的铜片,零相、A相、C相的中段各与其两端段作90°折弯后侧竖成U字形,A相U字形段套在零相U字形段外,共同弯向右,C相U字形段弯向左,B相为扁平铜片,其中段在其余三相铜片的U字形的U字底段穿过,四条铜片的长度由长至短依次为零相、C相、A相、B相。本后导体组件对四条零相、A相、B相、C相铜片在排列、造型、长度上作了改进,解决了C相发热量最易超标的问题,整体上降低了电能和铜材的消耗量。(*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漏电断路器内靠近出线端一侧的后导体组合件。
技术介绍
漏电断路器各相关部件固定在外壳的底座内,三相四线制的四条导线在底座的后半部汇集后,从左至右顺序为零相、A相、B相和C相,以四条铜片组合成组件的形式,穿过零序互感器,再重新展开,分别与出线端的四个接线柱连接。现有技术中四片后导体组件都是两端展平、中间段折弯成侧竖的U字形,而且零相与C相的铜片等长,A相与B相的铜片也等长,但比零相与C相短。众所周知,通电的铜片因电阻的存在会发热,越长的发热量越大,因此A相与B相的发热量小于C相,当A、B、C三相电流均等时,零相的电流为零,不均等时,零相的电流值也很小。因此,标准规定的导体处外壳侧面的热量< 50K、出线端热量< 80K主要矛盾出在C相铜片上,改进四片铜片这一后导体组件的走向与长度,尤其是改变C相铜片的长度,是避免其发热量超标的有效而简便的途径,对此,至今尚未见人已捷足先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发热量的漏电断路器后导体组件。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低发热量的漏电断路器后导体组件,包括两端段分别有接线孔和接线柱固定孔并互相平行排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发热量的漏电断路器后导体组件,包括两端段分别有接线孔(1)和接线柱固定孔(2)并互相平行排列的零相、A相、B相和C相四条中段聚拢以穿过零序互感器(3)通孔的铜片,其特征是零相、A相、C相的中段各与其两端段作90°折弯后侧竖成U字形,A相U字形段套在零相U字形段外,共同弯向右,C相U字形段弯向左,B相为扁平铜片,其中段在其余三相铜片的U字形的U字底段穿过,四条铜片的长度由长至短依次为零相、C相、A相、B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方强董勇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乾龙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