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96291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LED照明装置,包括:灯座、置于灯座内部的电源、用于承载所述灯座和电源的散热壳体、安放在所述散热壳体上的LED光源组件以及位于LED光源组件上方的透光罩,所述散热壳体包括上开口部和下开口部,且侧面设置凹凸部,所述散热壳体为侧面封闭的喇叭状壳体,所述凹凸部包括向散热壳体内部凹进的侧面外壁凹陷部和位置与侧面外壁凹陷部对应、向散热壳体内部凸出的侧面内壁凸出部。通过在散热壳体的侧面设置有均匀阵列的凹凸部,其中侧面的内壁向散热壳体内部凸出,增加了散热壳体的散热面积,加强了散热效果,延长了光源寿命,相邻凹凸部之间开设有对流孔,加速了LED照明装置的空气对流。(*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LED照明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散热效果优良、体积小、使用方便的LED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家居照明领域,还是以传统节能照明与LED照明产品居多,而这两方面的照明产品,普遍存在着由于照明产品散热不佳导致光源寿命缩短等诸多现状,为了适应LED技术进步的要求、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需要开发设计出一种体积小、散热效果优良、使用方便的照明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LED照明装置,能解决现有的照明产品体积过大、且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散热效果优良、使用方便的照明装置。为解决上述 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LED照明装置,包括:灯座、置于灯座内部的电源、用于承载所述灯座和电源的散热壳体、安放在所述散热壳体上的LED光源组件以及位于LED光源组件上方的透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壳体包括上开口部和下开口部,且侧面设置凹凸部。优选地,所述散热壳体为侧面封闭的喇叭状壳体。优选地,所述上开口部的面积小于下开口部的面积。优选地,所述上开口部和下开口部呈圆形结构,所述上开口部的直径范围为ll-15mm,所述下开口部的直径范围为43_50mm,所述散热壳体的高度范围为43_50mm。优选地,所述散热壳体的内壁朝下开口部方向设置有台阶,所述灯座和电源放置于散热壳体的下开口部,所述台阶是用来固定安放电源以及灯座。优选地,所述电源设置有插针,并穿过所述灯座露在灯座之外,所述插针与灯座露于散热壳体的下开口部之外,所述电源插针用于插接外部电源。优选地,所述LED光源组件位于散热壳体的上开口部,所述透光罩位于LED光源组件上方且露于散热壳体的上开口部之外。优选地,所述凹凸部包括向散热壳体内部凹进的侧面外壁凹陷部和位置与侧面外壁凹陷部对应、向散热壳体内部凸出的侧面内壁凸出部。优选地,所述侧面外壁凹陷部的形状是凹陷的心形结构。优选地,所述相邻凹凸部之间、所述灯座的顶部或所述上开口部的两侧中的一个或多个组合区域开设有对流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I)体积轻盈小巧,外观造型线条流畅简约:本技术提供的LED照明装置,包括散热壳体,为喇叭状壳体,其上开口部的直径范围为ll_15mm,所述下开口部的直径范围为43-50mm,所述散热壳体的高度范围为43_50mm,具有体积小的优点。(2)散热效果好:通过在散热壳体的侧面设置有均匀阵列的凹凸部,其中侧面的内壁向散热壳体内部凸出,增加了散热壳体的散热面积,大大加强了散热效果,延长了光源寿命;同时在相邻凹凸部之间开设有对流孔,使得照明装置加速了冷热空气的对流;除了在相邻凹凸部之间开设有对流孔之外,在灯座的顶部和与散热壳体的上开口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对流孔,使其特别适合热量上下对流进出运动扩散的特点进行均匀散热,使本产品最大化的加速了冷热空气的对流,上下互相呼应形成了优良的散热技术效果。(3)—体化模块结构,使用方便:本LED照明装置经过灯座、电源、散热壳体、LED光源组件和透光罩的装配组合成照明产品的现代一体化模块,插拔使用,方便更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外观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散热壳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散热壳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其他实 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其他实施例的散热壳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将根据附图1至附图7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LED照明装置结构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2、3、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LED照明装置,包括:灯座1、置于灯座I内部的电源2、用于承载所述灯座I和电源2的散热壳体3、安放在所述散热壳体3上的LED光源组件4以及位于LED光源组件4上方的透光罩5。所述散热壳体3包括上开口部311和下开口部312,所述散热壳体3为侧面封闭的喇叭状壳体31,所述上开口部311的面积小于下开口部312的面积;所述上开口部311的直径范围为11-15_,所述下开口部312的直径范围为43-50mm,所述散热壳体3的高度范围为43_50mm。所述上开口部311和下开口部312呈圆形结构。所述散热壳体3的内壁朝下开口部312方向设置有台阶313。所述灯座I和电源2放置于散热壳体3的下开口部312,其中所述台阶313是用来固定安放电源2以及灯座I。所述电源2设置有插针21,并穿过灯座I露在灯座I之外,所述插针21与灯座I露于散热壳体3的下开口部312之外。所述电源插针21用于插接外部电源。LED光源组件4位于散热壳体3的上开口部311,透光罩5位于LED光源组件4上方且露于散热壳体3的上开口部311之外,使其光源从散热壳体3的上开口部311通过透光罩5发光。如图4、5所示,散热壳体3的侧面设置有均匀阵列的凹凸部314.具体而言,所述凹凸部314包括向散热壳体3内部凹进的侧面外壁凹陷部3141和位置与侧面外壁凹陷部3141对应、向散热壳体3内部凸出的侧面内壁凸出部3142。在本实施例中,侧面外壁凹陷部3141形状如凹陷的心形结构,侧面内壁凸出部3142是与散热壳体3的下开口部312的边缘接触。相邻凹凸部314之间开设有对流孔6,最大化地加速了 LED照明装置的冷热空气对流。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如图6、图7所示,灯座I的顶部与散热壳体3的上开口部311的两侧均开设有对流孔6,使其适合了热量上下对流进出运动扩散的特点进行均匀散热。如图2所示,LED光源组件4包括线路基板41和安装在线路基板41上的LED器件42。优选地,所述LED器件42为白光LED器件。在其它实施例中,LED光源组件可以是多芯片模组(chip on board, COB),不限于本实施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LED照明装置,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体积轻盈小巧,外观造型线条流畅简约:本技术提供的LED照明装置,包括散热壳体,为喇叭状壳体,其上开口部的直径范围为ll_15mm,所述下开口部的直径范围为43-50mm,所述散热壳体的高度范围为43_50mm,具有体积小的优点。(2)散热效果好:通过在散热壳体的侧面设置有均匀阵列的凹凸部,其中侧面的内壁向散热壳体内部凸出,增加了散热壳体的散热面积,大大加强了散热效果,延长了光源寿命;同时在相邻凹凸部之间开设有对流孔,使得照明装置加速了冷热空气的对流;除了在相邻凹凸部之间开设有对流孔之外,在灯座的顶部和与散热壳体的上开口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对流孔,使其特别适合热量上下对流进出运动扩散的特点进行均匀散热,使本产品最大化的加速了冷热空气的对流,上下互相呼应形成了优良的散热技术效果。(3)—体化模块结构,使用方便:本LED照明装置经过灯座、电源、散热壳体、LED光源组件和透光罩的装配组合成照明产品的现代一体化模块,插拔使用,方便更换。以上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文中应用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LED照明装置,包括:灯座、置于灯座内部的电源、用于承载所述灯座和电源的散热壳体、安放在所述散热壳体上的LED光源组件以及位于LED光源组件上方的透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壳体包括上开口部和下开口部,且侧面设置凹凸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刘宗源梁仕权陈肇飞王铁柱黄灿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