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敏超专利>正文

一种鼓风式无扇叶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95180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鼓风式无扇叶风扇,包括由底座、前壳、后壳和功能控制面盖围成的外壳,以及安装在外壳中包括风轮和底座电机固定结构的风鼓,前壳上设置有出风口和可调式出风窗,后壳上设置有两个分列两侧的蜂窝状进风口,将蜂窝状进风口上端封住1/5,防止进风入口处风的转动角度过大互相摩擦形成噪音,使风可以有序吸入,降低了风噪;风鼓与出风口之间设置有风道,而非采用以往的导风板结构,减少了跑风,使出风更加集中,风速更快,同时风噪也得到了有效控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鼓风式无扇叶风扇
技术介绍
现有的鼓风式无扇叶风扇,包括底座、前壳、后壳、控制顶盖、导风板、压风板及风轮,底座上固定前壳和后壳,前壳设置出风口,后壳设置进风口,控制顶盖固定在前壳和后壳的上端面,风轮固定在前壳和后壳的内上下设置的固定架上,风轮的轴下端连接电机,在风轮的两侧边分别设置导风板和压风板,导风板和压风板间的两边空间分别为风轮的出风口和进风口,由于采用这种类型的结构,风从进风口处高速吸入,尤其是在进风口的上端形成紊流,有较大的风噪;鼓出来的风先吹在导风板上,然后折返从出风口出来,使得风扇的出风不够集中,会发生跑风现象,影响了鼓风效果,同时也形成一定的风噪。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鼓风式无扇叶风扇,减少跑风,降低风噪,使出风更加集中。为达上述或是其它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鼓风式无扇叶风扇,包括由底座、前壳、后壳和功能控制面盖围成的外壳,以及安装在外壳中包括风轮和电机固定结构的风鼓,前壳上设置有出风口和可调式出风窗,后壳上设置有两个分列两侧的蜂窝状进风口,还设置有将蜂窝状进风口上端封住的遮蔽结构,所述风鼓与出风口之间设置有风道。优选的,该遮蔽结构封住进风口面积的1/5。进一步,为了降低风噪,该风道为流线型风道。为了便于在生活·间提携移动,增加室内美观,该外壳呈圆底、中部膨胀、上部平滑收拢的直立企鹅形状。为了实现转动出风功能,该底座包括自咬合式齿轮摇头结构。为了使出风更加均匀高效,该风轮横向固定在外壳中。为了实现出暖风功能,该出风口处设置有PTC陶瓷发热体。为了实现加湿功能,该底座中设置有加湿水箱。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蜂窝状进风口上端封住1/5,可以防止进风口处风的转动角度过大互相摩擦形成噪音,使风可以有序吸入,降低了风噪;风鼓与出风口之间设置有风道,而非采用以往的导风板结构,减少了跑风,使出风更加集中,风速更快,同时风噪也得到了有效控制。附图说明图1绘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绘示本技术不包括后壳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至图2,其绘示本技术的一种鼓风式无扇叶风扇,包括由底座1、前壳2、后壳3和功能控制面盖4围成的外壳,以及安装在外壳中包括风轮和电机固定结构的风鼓5,前壳2上设置有出风口 21和可调式出风窗22,后壳3上设置有两个分列两侧的蜂窝状进风口 31,还设置有将蜂窝状进风口 31上端封住占进风口 31面积1/5的遮蔽结构32,减少进风风噪,所述风鼓5与出风口 21之间设置有风道6。在后壳3两侧进风,进风口31上部的1/5密封,风鼓式鼓风,风鼓5设风道出风结构,通过风道6直接接出风口 21,减少了跑风,降低了出风风噪,前壳2顶端装功能控制面盖4,前壳2与控制盒底部结合处装出风风道6。进一步,为了降低风噪,该风道6为流线型风道。为了便于在生活空间提携移动,增加室内美观,该外壳呈圆底、中部膨胀、上部平滑收拢的直立企鹅形状。为了实现转动出风功能,使其可以调节风向,该底座I包括自咬合式齿轮摇头结构,POM底片式滑动片圆圈来回传输旋转。为了使出风更加均匀高效,该风轮横向固定在外壳中,类似空调中的鼓风结构。为了实现出暖风功能,该出风口 21处设置有PTC陶瓷发热体,将PTC陶瓷发热体通上电,风扇就成了一台暖风机;为了实现加湿功能,该底座I中设置有加湿水箱,风扇出风的同时将大量的水汽也散布到了空气中,风扇就成了一台加湿机。这些设置使得风扇的功能更加丰富,能够满足用户更多的使用需求,更加人性化。虽然本技术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
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鼓风式无扇叶风扇,包括由底座(I)、前壳(2)、后壳(3)和功能控制面盖(4)围成的外壳,以及安装在外壳中包括风轮和电机固定结构的风鼓(5),前壳(2)上设置有出风口(21)和可调式出风窗(22),后壳(3)上设置有两个分列两侧的蜂窝状进风口(31),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将蜂窝状进风口( 31)上端封住的遮蔽结构(32 ),所述风鼓(5 )与出风口(21)之间设置有风道(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鼓风式无扇叶风扇,其特征在于该遮蔽结构(32)封住进风口(31)面积的1/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鼓风式无扇叶风扇,其特征在于该风道(6)为流线型风道。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鼓风式无扇叶风扇,其特征在于该外壳呈圆底、中部膨胀、上部平滑收拢的形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鼓风式无扇叶风扇,其特征在于该底座(I)包括自咬合式齿轮摇头结构。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鼓风式无扇叶风扇,其特征在于该风轮横向固定在外壳中。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鼓风式无扇叶风扇,其特征在于该出风口(21)处设置有PTC陶瓷发热体。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鼓风式无扇叶风扇,其特征在于该底座(I)中设置有加湿水 箱。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鼓风式无扇叶风扇,包括由底座、前壳、后壳和功能控制面盖围成的外壳,以及安装在外壳中包括风轮和底座电机固定结构的风鼓,前壳上设置有出风口和可调式出风窗,后壳上设置有两个分列两侧的蜂窝状进风口,将蜂窝状进风口上端封住1/5,防止进风入口处风的转动角度过大互相摩擦形成噪音,使风可以有序吸入,降低了风噪;风鼓与出风口之间设置有风道,而非采用以往的导风板结构,减少了跑风,使出风更加集中,风速更快,同时风噪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文档编号F24H3/04GK203098318SQ20122065240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30日专利技术者余敏超 申请人:余敏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鼓风式无扇叶风扇,包括由底座(1)、前壳(2)、后壳(3)和功能控制面盖(4)围成的外壳,以及安装在外壳中包括风轮和电机固定结构的风鼓(5),前壳(2)上设置有出风口(21)和可调式出风窗(22),后壳(3)上设置有两个分列两侧的蜂窝状进风口(31),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将蜂窝状进风口(31)上端封住的遮蔽结构(32),所述风鼓(5)与出风口(21)之间设置有风道(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敏超
申请(专利权)人:余敏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