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软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6747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液软袋,包括袋体、位于袋尾的挂掉孔、位于袋体一端的袋尾实焊边、与袋尾实焊边相对的袋体上实焊边、位于袋体两侧且在袋尾实焊边与袋体上实焊边之间的袋体实焊侧边、袋体密封面,还包括焊接在袋体上实焊边一侧袋体上的接口,其中,用于在药液灌装完成后同步热合密封的所述袋体密封面与接口分开设置,以实现灌液与输液或加药的分离。该输液软袋使得灌液口与接口分离,在灌液后同步及时热合密封,提高了灌液效率;采用一体化成型的接口且在灌液前与袋体焊接,降低了成本,避免了污染;在灌液完成后,夹手夹持袋体部位传送,避免漏液。(*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输液软袋,特别涉及一种大容量的医用输液软袋。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大容量输液包装容器主要有玻璃瓶、硬塑料瓶和输液袋等几种常用的类型。玻璃瓶在输液过程中需要经过通气管路不断向玻璃瓶内引入空气,导致空气中的灰尘等污染物进入玻璃瓶内造成药物污染;硬塑料瓶的硬度也比较大,仍需使用通气管路;而输液软袋仅通过外界大气压的作用就能使得袋内液体输出,无需引入空气;且材料透明,使用方便,在目前医用输液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现有的大容量输液软袋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输液口管或加药口灌装药液,之后封口。灌液口是根据输液口管或加药口的大小设计而成,输液口管或加药口的大小一般不能过大,灌液口的尺寸也就随之受到限制,而通过输液口管或加药口灌装药液,灌液时间自然拖长,灌液效率较低。此外,现有技术中的输液口管或加药口通过专用密封塞与软管或者专用密封盖与专用接口密封组成,由于考虑到灌液效率,其输液口管或加药口的直径往往略微增大,而直径变大导致输液口管或加药口周围覆盖的焊接膜所要承受的拉伸力就要越大,进而在焊接处焊接膜就会随之拉伸变薄,在生产、运输和使用等过程中容易受到外力作用发生渗漏。另外 ,现有技术的输液口管或加药口的成本往往较高,如图1所示输液软袋,其输液口管和加药口采用专用密封塞密封,其构造复杂,成本较高,在生产过程中密封性能受加工设备精度影响;如图2所示输液软袋,其输液口管同时也为加药口采用船形接口,该接口总体尺寸较大,焊接部位较多,导致成本较高。现有大容量输液软袋加工完成后,即输液软袋完成密封塞或密封盖与接口的热合焊接后,往往采用专用机械夹手夹持输液口管或加药口的接口部位实现输液软袋的传送,而由于刚刚热合焊接,焊接效果还不稳定,且由于输液软袋为大容量的产品,夹持接口部位容易导致接口部位的焊接膜拉伸从而出现漏液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为了提高灌液效率,减少渗漏,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输液软袋及其包装药液的方法,采用密封塞或密封盖与输液口管或加药口一体的接口结构,在灌液之前预先焊接在输液软袋的袋体,在灌液、运输及保存等不使用的过程中,不再接通该输液口管和/或加药口,只在使用时接通,从而保持了卫生,避免引入污染,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将灌液口与输液口管分离,在输液软袋的其他部位设置灌液口,此时灌液口的大小不再受输液口管尺寸的限制,从而提高了工厂生产期间的灌液效率;在灌液完成后,及时冋步地完成热合S封灌液口。在大各量输液软袋生广完成后,夹手不再夹持接口部位,以避免接口部位的焊接膜拉伸弓I起渗漏。本技术一种输液软袋,包括袋体、位于袋尾的挂掉孔、位于袋体一端的袋尾实焊边、与袋尾实焊边相对的袋体另一端上的袋体上实焊边、位于袋体两侧且在袋尾实焊边与袋体上实焊边之间的袋体实焊侧边、袋体密封面,还包括焊接在袋体上实焊边一侧袋体上的接口,其中,用于在药液灌装完成后同步热合密封的所述袋体密封面与接口分开设置,以实现灌液与输液或加药的分离。进一步地,接口从与袋体接触的一端至另一端顺序包括接口焊接端面、隔液膜片、丁基胶塞、接口保护膜片,且它们一体设置成所述接口,所述接口焊接端面用于与袋体焊接,所述隔液膜片用于与药液隔离,所述丁基胶塞用于密封,所述接口保护膜片用于保护及密封。进一步地,所述袋体密封面设置在袋体实焊侧边,且与袋尾实焊侧边平行。进一步地,所述袋体密封面设置在袋体上实焊边,且与袋体上实焊边平行。进一步地,所述输液软袋还包括设置在紧挨袋尾实焊边位置的挡液角。进一步地,所述袋体密封面设置在挂掉孔远离袋尾的一侧,且与袋尾实焊边平行。进一步地,所述接口为一个以上,其中至少有一个接口为输液口管。进一步地 ,所述输液软袋所采用的材料不限于非PVC材料,所述输液软袋可根据需要设置为单室袋、双室袋、三室袋或四个以上的室袋。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输液软袋包装药液的方法,包装前输送的药液依次经过药液管道、药液管道压力表、药液过滤器、手动隔膜阀、质量流量计、灌装气动阀、灌液口和输液软袋,首先药液管道接收半成品药液,在药液管道压力表检查符合合格压力后,半成品药液送入药液过滤器除菌过滤,除菌过滤后的药液经手动隔膜阀与质量流量计再由高速电磁阀精确控制灌装气动阀开合,其中,使药液通过灌液口灌装入如前所述的输液软袋,灌装完毕后,同步完成袋体密封面的热合密封和挂掉孔的裁剪。进一步地,在输液软袋包装完药液后,在对下一工序进行传送时,夹手夹持输液软袋的袋体部位进行传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输液软袋及其包装药液的方法,采用了一体成形的接口结构,既适用于输液口管与加药口分开设置为两个以上接口的情形,也适用于输液口管与加药口设置为一个接口的情形,由于该接口在灌液之前预先焊接在输液软袋的袋体上,在灌液中及灌液后使用该输液软袋之前,均不接通上述接口,相比现有技术,避免了从接口处弓I入污染的可能,故不需要针对接口设置专用复杂的密封塞或密封盖,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更加卫生;此外,在接口之外设置灌液口,以使得灌液口与接口分离,灌液口的尺寸不再受接口限制,从而在工厂生产期间,大大提高了灌液效率,缩短了灌液时间,在灌液完成后,同步及时地完成热合封装及挂掉孔的裁剪工作。最后在包装完药液后,夹手夹持输液软袋的袋体部位传送至下一工序,从而使得袋体在传送过程中平稳;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夹持接口部位所导致的膜材与接口的焊接效果还不稳定,且对于大容量输液软袋,对袋体与输液附件焊接处损伤较大,极易造成袋体与输液附件焊接部位漏液,传送过程中还会因为袋体较大而出现不平稳的晃动等。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I的主视结构图;图2为现有技术2的主视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输液软袋实施例1的袋尾部位的局部放大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输液软袋实施例1的接口部位的局部放大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输液软袋实施例1的接口部位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7—图11为本技术输液软袋实施例1的第一种变化结构图;图12—图13为本技术输液软袋实施例1的第二种变化结构图;图14一图15为本技术输液软袋实施例1的第三种变化结构图;图16—图19为本技术输液软袋实施例1的第四种变化结构图;图20—图21为本技术输液软袋实施例1的第五种变化结构图;图22—图23为本技术输液软袋实施例1的第六种变化结构图;图24—图25为本技术输液软袋实施例1的第七种变化结构图;图26—图27为本技术输液软袋实施例1的第八种变化结构图;图28—图29为本技术输液软袋实施例1的第九种变化结构图;图30—图31为本技术输液软袋实施例1的第十种变化结构图;图32—图33为本技术输液软袋实施例1的第i^一种变化结构图;图34—图35为本实 用新型输液软袋实施例1的第十二种变化结构图。图36为本技术输液软袋包装药液方法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图;图37为本技术输液软袋包装药液方法实施例1的变化结构图;其中:图1:1灌液口,2药液过滤器,3药液管道,4药液管道压力表,5包装容器;图2:1药液管道压力表,2药液管道,3质量流量计,4灌液口,5手动隔膜阀门,6输液袋,7药液过滤器,8输液袋输液接口,9灌装气动阀图3—图35: I挂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液软袋,包括袋体、位于袋尾的挂掉孔、位于袋体一端的袋尾实焊边、与袋尾实焊边相对的袋体另一端上的袋体上实焊边、位于袋体两侧且在袋尾实焊边与袋体上实焊边之间的袋体实焊侧边、袋体密封面,还包括焊接在袋体上实焊边一侧袋体上的接口,其特征在于,用于在药液灌装完成后同步热合密封的所述袋体密封面与接口分开设置,以实现灌液与输液或加药的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软袋,其特征在于,接口从与袋体接触的一端至另一端顺序包括接口焊接端面、隔液膜片、丁基胶塞、接口保护膜片,且它们一体设置成所述接口,所述接口焊接端面用于与袋体焊接,所述隔液膜片用于与药液隔离,所述丁基胶塞用于密封,所述接口保护膜片用于保护及密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液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密封面设置在袋体实焊侧边,且与袋尾实焊侧边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液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密封面设置在袋体上实焊边,且与袋体上实焊边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液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软袋还包括设置在紧挨袋尾实焊边位置的挡液角。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液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密封面设置在挂掉孔远离袋尾的一侧,且与袋尾实焊边平行。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输液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为一个以上,其中至少有一个接口为输液口管。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液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软袋所采用的材料为PVC材料,所述输液软袋设置为单室袋、双室袋、三室袋或四个以上的室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仲强谭鸿波葛均友程勇邓茂林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