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行走靠垫的按摩机芯,包括机芯本体、按摩球组件、揉捏机构以及行走机构,所述按摩球组件、揉捏机构和行走机构均设在机芯本体上,还包括机芯高度调整机构,所述机芯高度调整机构包括气泵、气阀、气袋、压缩弹簧以及橡胶柱,所述气泵、气阀、气袋依次连接;所述机芯本体包括可分离的背板和功能承载板,所述行走机构设在背板上,所述按摩球组件、揉捏机构均设在功能承载板上;所述气袋设在背板和功能承载板之间,所述背板和功能承载板通过橡胶柱连接,压缩弹簧套设在橡胶柱上并压设在功能承载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按摩机芯与机壳之间的硬性接触,且二者之间的距离不能调整的问题,具有减震功能还可大大降低噪音。(*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行走靠垫,特别涉及一种行走靠垫的按摩机芯。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行走靠垫的按摩机芯一般是揉捏机芯,使用时,按摩机芯整体沿着机壳的导轨行走对人体部位进行按摩,这种按摩机芯存在的主要缺点是:安装有按摩球组件的按摩机芯与机壳之间为硬性接触,噪音大,且二者之间的距离不能调整,从而使按摩球组件与人体背部之间的距离不能调整,从而不够人性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行走靠垫的按摩机芯,解决现有技术中按摩机芯与机壳之间的硬性接触,且二者之间的距离不能调整的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行走靠垫的按摩机芯,包括机芯本体、按摩球组件、揉捏机构以及行走机构,所述按摩球组件、揉捏机构和行走机构均设在机芯本体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芯高度调整机构,所述机芯高度调整机构包括气泵、气阀、气袋、压缩弹簧以及橡胶柱,所述气泵、气阀、气袋依次连接;所述机芯本体包括可分离的背板和功能承载板,所述行走机构设在背板上,所述按摩球组件、揉捏机构均设在功能承载板上;所述气袋设在背板和功能承载板之间,所述背板和功能承载板通过橡胶柱连接,压缩弹簧套设在橡胶柱上并压设在功能承载板上。其中,所述压缩弹簧以及橡胶柱的数量为4个,对应设置在背板和功能承载板的4个角部。压缩弹簧套设在橡胶柱上并通过螺母锁附于压设在功能承载板上。所述气泵、气阀设在行走靠垫的机壳内部空间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 于:对现有的行走靠垫的按摩机芯进行改进,增加了机芯高度调整机构,使按摩机芯的功能承载板通过气袋的膨胀偏离机壳,机壳与按摩机芯的主体部分分离达到高度调整,且改变现有技术中按摩机芯与机壳之间的硬性接触为柔性接触,具有减震功能还可大大降低噪音,从而更具人性化。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按摩机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按摩机芯的敲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按摩机芯的揉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按摩机芯的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和图6是本技术按摩机芯的机芯高度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具有本技术按摩机芯的按摩靠垫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具有减震功能的行走靠垫的按摩机芯的一较佳实施例,包括机芯本体1、按摩球组件2、揉捏机构3、行走机构4、敲击机构5以及机芯高度调整机构6,所述按摩球组件2、揉捏机构3、行走机构4以及敲击机构5均设在机芯本体I上。主要如图2所示,所述敲击机构5包括敲击电机51、传动机构52、敲击传动轴53,敲击偏心套54、万向杆55和万向杆座56,所述敲击电机51通过传动机构52连接驱动敲击传动轴53,所述传动机构52为皮带轮传动机构,包括主动皮带轮521,从动皮带轮522,皮带523,敲击电机51的输出轴与主动皮带轮521连接,从动皮带轮522与敲击传动轴53连接。所述敲击偏心套54套设在所述敲击传动轴上,所述万向杆55 —端连接所述敲击偏心套54,另一端连接万向杆座56,所述万向杆座56连接所述按摩球组件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按摩球组件2包括两组按摩球21、两摇臂22以及两摇臂支座23,相匹配地,所述敲击偏心套54、万向杆55和万向杆座56的数量也为2,所述任一组按摩球21、一摇臂22、一摇臂支座23、一万向杆座56、一万向杆55以及一敲击偏心套54依次对应连接,两敲击偏心套54分别设在所述敲击传动轴53的两端。如图3所示,揉捏机构3上设有揉捏电机31,第一蜗轮传动机构32(包括蜗轮321和蜗杆322),揉捏传动轴33和揉捏偏心套34,揉捏电机31安装于机芯本体I上,其输出轴与蜗杆322连接,蜗杆322与设于揉捏传动轴33上的蜗轮321啮合,揉捏传动轴33两端分别与机芯本体I连接,揉捏偏心套34设于揉捏传动轴33上,揉捏偏心套34两端分别与2个摇臂支座23转动连接,揉捏机构3工作时,揉捏电机31带动蜗杆322,蜗杆322与蜗轮321啮合,蜗轮321带动揉捏传动轴33转动,揉捏偏心套34随揉捏传动轴33转动,揉捏偏心套34带动2个摇臂支座23偏摆,2个摇臂22分别带动2组按摩球21做偏摆,实现揉捏的按摩功能。如图4所示,行走机 构4上设有行走电机41,第二蜗轮传动机构42(包括蜗轮421和蜗杆422),行走传动轴43,一个行走驱动螺母44。行走电机41设于机芯本体I上,行走电机41输出轴的蜗轮421设于行走传动轴43上,行走传动轴43安装于行走驱动螺母44上,行走驱动螺母44固定在机芯本体I上。行走工作时,行走电机41通过第二蜗轮传动机构42带动行走传动轴43,行走传动轴43旋转运动从而带动行走驱动螺母44进行直线运动。实现按摩机芯的行走功能。如图5至图7所示,所述机芯高度调整机构6包括气泵61、气阀62、气袋63、压缩弹簧64以及橡胶柱65,所述气泵61、气阀62、气袋63依次连接;所述机芯本体I包括可分离的背板11和功能承载板12,所述行走机构4设在背板11上,所述按摩球组件2、揉捏机构3以及敲击机构5设在功能承载板12上;所述气袋63设在背板11和功能承载板12之间,所述背板11和功能承载板12通过橡胶柱65连接,压缩弹簧64套设在橡胶柱65上并通过螺母66锁附于功能承载板12上。其中,所述压缩弹簧64以及橡胶柱65的数量为4个,对应设置在背板11和功能承载板12的4个角部。所述气泵61、气阀62设在行走靠垫的机壳10的内部空间处。机芯高度调整机构6的工作原理:图5显示的是气袋63未膨胀时状态,背板11和功能承载板12之间的距离较小,此时功能承载板12远离人体背部,施力较小。当如图6所示,气泵61发生气体通过气阀62控制气体,气袋5进行膨胀使功能承载板12向上运动,贴合人体背部,施力较大,且压缩弹簧64在气袋63膨胀后被压缩,具有回复力。橡胶柱65为静止状态固定高度作用。通过机芯高度调整机构6,用户就可以调整机芯高度,来调整背部与机芯接触及揉捏、敲打力度的情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对现有的行走靠垫的按摩机芯进行改进,增加了机芯高度调整机构,使按摩机芯的功能承载板通过气袋的膨胀偏离机壳,机壳与按摩机芯的主体部分分离达到高度调整,且改变现有技术中按摩机芯与机壳之间的硬性接触为柔性接触,具有减震功能还可大 大降低噪音,从而更具人性化。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行走靠垫的按摩机芯,包括机芯本体、按摩球组件、揉捏机构以及行走机构,所述按摩球组件、揉捏机构和行走机构均设在机芯本体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芯高度调整机构,所述机芯高度调整机构包括气泵、气阀、气袋、压缩弹簧以及橡胶柱,所述气泵、气阀、气袋依次连接;所述机芯本体包括可分离的背板和功能承载板,所述行走机构设在背板上,所述按摩球组件、揉捏机构均设在功能承载板上;所述气袋设在背板和功能承载板之间,所述背板和功能承载板通过橡胶柱连接,压缩弹簧套设在橡胶柱上并压设在功能承载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减震功能的行走靠垫的按摩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弹簧以及橡胶柱的数量为4个,对应设置在背板和功能承载板的4个角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减震功能的行走靠垫的按摩机芯,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行走靠垫的按摩机芯,包括机芯本体、按摩球组件、揉捏机构以及行走机构,所述按摩球组件、揉捏机构和行走机构均设在机芯本体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芯高度调整机构,所述机芯高度调整机构包括气泵、气阀、气袋、压缩弹簧以及橡胶柱,所述气泵、气阀、气袋依次连接;所述机芯本体包括可分离的背板和功能承载板,所述行走机构设在背板上,所述按摩球组件、揉捏机构均设在功能承载板上;所述气袋设在背板和功能承载板之间,所述背板和功能承载板通过橡胶柱连接,压缩弹簧套设在橡胶柱上并压设在功能承载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新强,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凯浦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