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巫国谊专利>正文

防止舌后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86368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防止舌后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负压吸引装置(110),该负压吸引装置为弹性体并具有与舌体贴合的空心套状结构;以及可调式固定装置(120),该可调式固定装置位于负压吸引装置的外周,用于与负压吸引装置相配合以在负压吸引装置将舌体吸出时抵靠唇颏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使用者舌的长度和口腔形态的不同,使用可调式固定装置固定舌体的位置,将舌体固定在舒适且使得气道通畅的位置。从而,满足不同人对于解除气道阻塞的需要,可以对各种昏迷、麻醉、及鼾症原因引起的舌后坠而造成的呼吸道梗阻患者进行有效控制,并解除气道梗阻。(*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矫正器械,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防止舌后坠装置。本技术所述的防止舌后坠装置可以应用于各种临床领域,尤其是可以使用在外科、麻醉科、耳鼻喉科、ICU等,也可用于家庭日常鼾症的治疗。
技术介绍
在临床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在昏迷或进行麻醉术后,患者出现舌后坠。参考图9和10,其中图9示出了正常人的舌体与头部、咽部解剖侧截面图,相比较地,图10示出了舌后坠患者的舌体与头部、咽部解剖侧截面图。从图9和10中可以清楚地分辨出由于舌后坠而引起的呼吸道阻塞,而这种阻塞容易导致缺氧。对于这种问题,传统的解决方法有两种:(I)托下颌和⑵放置“口咽通气道”及“喉罩”。(I)托下颌“托下颌”的方式是解决患者舌后坠缺氧问题的最简单、实用和有效的方法,但是采用这种人工技术的方式具有以下的不足:a.费时费力并且完全占用了医务人员的综合诊治和抢救工作时间;b.降 低了对患者诊治、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2)放置“口咽通气道”及“喉罩”放置“口咽通气道”及“喉罩”通常为内置式,对患者刺激较大,容易引发恶心、呕吐、喉痉挛等并发症。除此之外,发病率较高的鼾症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健康问题。打鼾可以导致睡眠缺乏,使人的大脑、血液产生严重的缺氧,因而形成低氧血症,严重的情况下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这种低氧血症会诱发高血压、心率失常、心机梗塞、心绞痛等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导致呼吸暂停超过120秒,引发猝死。目前,对于鼾症常见的解决方案有(I)采用各种防止舌后坠的装置、辅助器械和呼吸面具等;(2)手术治疗。(I)采用各种防止舌后坠的装置、辅助器械和呼吸面具等;市场上现在出现了一种口内装置,其适用于患者夜间佩戴,通常是按照向前的方向改变下颌位置,故而能够打开咽部气道,但是由于该装置的作用原理是改变颌部位置,因此这种作用原理导致的产品构造和使用对佩戴者来说非常麻烦。持续正压呼吸机通过佩戴呼吸面罩提供持续的正通气道压力,因此保持通气道打开。但是,该设备非常昂贵且操作复杂,同时打鼾者佩戴后会感觉睡眠不舒服,所以仅在呼吸暂停严重的情况下使用。(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鼾症通常是采用切除增大的扁桃体、息肉等阻碍呼吸的结构的方式进行。但是术后能够成功治疗打鼾的比例相对较低,范围大致在20-40%不等,且复发率高。其他打呼噜的治疗方式包括减肥、体育锻炼、侧卧睡觉、戒烟戒酒、口服药物等,但以上的这些方式均无法彻底解决舌后坠而导致打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且能有效防治舌后坠引发的气道阻塞和鼾症的器械。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舌后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负压吸引装置,该负压吸引装置为弹性体并具有与舌体贴合的空心套状结构;以及可调式固定装置,该可调式固定装置位于负压吸引装置的外周,用于与负压吸引装置相配合以在负压吸引装置将舌体吸出时抵靠唇颏部。所述负压吸引装置包括位于开放端的入口部分、位于封闭端的膨胀部分和位于其间的颈部,入口部分逐渐收缩地延伸至颈部后再逐渐扩大地延伸至膨胀部分。所述负压吸引装置的入口部分的下侧沿朝向封闭端的方向形成有锥形豁口,用于容纳舌系带,使得舌体表面解剖结构与负压吸引装置内腔紧密贴合。所述膨胀部分为空心球体形状。所述负压吸引装置沿左右方向的直径均大于沿上下方向的直径,且横截面呈椭圆形。所述负压吸引装置的颈部的直径为整个装置直径的最窄处。所述入口部分的横截面呈心形,入口部分的底侧具有三角形凹陷结构,用以配合使用者舌体下部的解剖结构。所述负压吸引装置采用高分子合成材料制成。所述负压吸引装置由医疗级硅塑一体成型。所述负压吸引装置和可调式固定装置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可调式固定装置为在所述负压吸引装置的外周上竖起的片状结构。所述负压吸引装置和可调式固定装置为分体式结构。所述可调式固定装置由L型支架和固定该L型支架的固定长带构成。所述可调式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一个L型支架,其用于与使用者上唇颏或下唇颏贴合,以防止舌体和负压吸引装置回缩到口腔内。所述可调式固定装置包括两个L型支架,其分别位于负压吸引装置的上侧和下侧。所述L型支架与负压吸引装置相接触的表面上具有第一接合部,所述负压吸引装置与所述第一接合部相对应的表面上具有第二接合部,第一接合部和/或第二接合部具有用于增大L型支架和负压吸引装置之间的接合力的表面结构。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或第二接合部的表面结构为锯齿状表面凸起。所述L型支架由塑料制成。所述固定长带由棉布、人造纤维或尼龙材料制成。所述固定长带用于将所述L型支架固定于负压吸引装置的外周上,使得第一接合部与第二接合部相互接触并配合以防止舌体和装置回缩到口腔内。本技术的产品具有以下的优点:本技术所述的防止舌后坠装置在睡眠前或手术后,以负压吸引装置套住舌体,通过挤压末端的膨胀部分,排出空气形成负压,以负压自动吸引舌体进一步套入吸引装置内,达到将舌向前固定的目的。本技术根据使用者舌的长度和口腔形态的不同,施用可调式固定装置固定舌体的位置,将舌体固定在舒适且使得气道通畅的位置。从而,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可靠,无创的防止舌后坠装置,可以满足不同人对于解除气道阻塞的需要,可以对各种昏迷、麻醉、及鼾症原因引起的舌后坠而造成的呼吸道梗阻患者进行有效控制,并解除气道梗阻。附图说明参照附图,根据以下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优点、特征和实施例都是显而易见的,附图中:图1示出了使用者佩戴舌固定装置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防止舌后坠装置主体的俯视图;图3示出了防止舌后坠装置主体的侧截面图;图4示出了防止舌后坠装置主体的空心球部横截面图;图5示出了防止舌后坠装置主体的入口部分横截面图;图6示出了防止舌后坠装置固定结构121或122的结构图7示出了防止舌后坠装置固定结构121或122的侧截面图;图8示出了防止舌后坠装置固定结构121或122固定在固定带上后的结构图;图9示出了正常入的舌体与头部、咽部解剖侧截面图;图10示出了舌后坠患者的舌体与头部、咽部解剖侧截面图;图11示出了将舌体负压吸入舌固定装置主体后的解剖结构侧截面图;图12示出了以固定结构将防止舌后坠装置主体及舌体固定在口腔靠前空间后解剖结构侧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示出了使用者佩戴舌固定装置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防止舌后坠装置主体的俯视图。下面参考图1-2对防止舌后坠装置100做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舌后坠装置100,该防止舌后坠装置100由一个与舌体贴合的负压吸引装置110及于其配套的外延可调式固定装置120构成。该负压吸引装置110具有中空结构的弹性体,该可调式固定装置120为外延可调式结构,该可调式固定装置120位于负压吸引装置110的外周,用于与负压吸引装置相配合在负压吸引装置110将舌体吸出时抵靠唇部。图3示出了防止舌后坠装置主体的侧截面图;图4示出了防止舌后坠装置主体的空心球部横截面图;图5示出了防止舌后坠装置主体的入口部分横截面图,下面参考图3-5对负压吸引装置110做详细说明。如图3-5所示,在本技术的该优选实施例中该负压吸引装置110可以灵活的使用各种具有弹性的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舌后坠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负压吸引装置(110),该负压吸引装置(110)为弹性体并具有与舌体贴合的空心套状结构;以及?可调式固定装置(120),该可调式固定装置(120)位于负压吸引装置(110)的外周,用于与负压吸引装置(110)相配合以在负压吸引装置(110)将舌体吸出时抵靠唇颏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巫国谊黄洪
申请(专利权)人:巫国谊黄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