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衬面料和上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4501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压衬面料和上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压衬面料包括:布片、无粘性衬布和有粘性衬布;有粘性衬布设置在布片的反面,且无粘性衬布设置在布片和有粘性衬布之间;布片、无粘性衬布和有粘性衬布通过熨烫后压衬的方式粘合在一起;有粘性衬布与布片的形状相同且面积相同,无粘性衬布与布片的形状相同但面积小于布片和有粘性衬布,使得布片和有粘性衬布的周边都留有一定宽度的缝位,且布片和有粘性衬布在该缝位处粘合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面料存在压衬困难,容易出现脱胶、起泡、渗胶等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服装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压衬面料和上衣
技术介绍
现有的面料款式多样化,对应有些经过加工的面料存在面料压衬难压的情况。例如类似涂层、粘胶以及较薄的面料,在压衬过程中存在压烫衬布困难的问题,并且还会出现脱胶、起泡、渗胶等各种不合格的现象。由上述可知,现有面料存在压衬困难,容易出现脱胶、起泡、渗胶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衬面料和上衣,所述压衬面料能够解决现有面料存在压衬困难、容易出现脱胶、起泡、渗胶等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压衬面料,所述压衬面料包括:布片、无粘性衬布和有粘性衬布;所述有粘性衬布设置在所述布片的反面,且所述无粘性衬布设置在所述布片和所述有粘性衬布之间;所述布片、无粘性衬布和有粘性衬布通过熨烫后压衬的方式粘合在一起;其中,所述有粘性衬布与所述布片的形状相同且面积相同,所述无粘性衬布与所述布片的形状相同但面积小于所述布片和所述有粘性衬布,使得所述布片和所述有粘性衬布的周边都留有一定宽度的缝位,且所述布 片和所述有粘性衬布在该缝位处粘合在一起。在上述压衬面料中,所述无粘性衬布周边为净边。在上述压衬面料中,所述有粘性衬布的周边为毛边。在上述压衬面料中,所述布片的周边的缝位的宽度和所述有粘性衬布的周边的缝位的宽度相同,所述缝位的宽度的取值范围为0.8cnTl.2cm。在上述压衬面料中,所述有粘性衬布为有粘性有纺衬,或者为有粘性无纺衬。在上述压衬面料中,所述无粘性衬布为无粘性有纺衬,或者为无粘性无纺衬。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衣,所述上衣包括由上述压衬面料制成的衣领。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衣,所述上衣包括由上述压衬面料制成的袖口。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衣,所述上衣包括由上述压衬面料制成的衣袋口。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衣,所述上衣包括由上述压衬面料制成的下摆。由上述可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衬面料和上衣。本技术提供的压衬面料包括:布片、无粘性衬布和有粘性衬布;有粘性衬布设置在布片的反面,且无粘性衬布设置在布片和有粘性衬布之间;布片、无粘性衬布和有粘性衬布通过熨烫后压衬的方式粘合在一起;有粘性衬布与布片的形状相同且面积相同,无粘性衬布与布片的形状相同但面积小于布片和有粘性衬布,使得布片和有粘性衬布的周边都留有一定宽度的缝位,且布片和有粘性衬布在该缝位处粘合在一起。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无粘性衬布与有粘性衬布的结合,解决现有面料存在压衬困难,容易出现脱胶、起泡、渗胶等问题。并且,本技术适用范围广,能够运用在各种涂层、粘胶以及较薄的面料上,能够提高服装的工艺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压衬面料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压衬面料熨烫后示意图;图3是图1中所述压衬面料熨烫完成后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一种实施例中的上衣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另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压衬面料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压衬面料變烫后不意图;图3是图1中所述压衬面料變烫完成后不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衬面料,该压衬面料包括:布片101、无粘性衬布102和有粘性衬布103。有粘性衬布103设置在布片101的反面,且无粘性衬布102设置在布片101和有粘性衬布103之间;布片101、无粘性衬布102和有粘性衬布103通过熨烫后压衬的方式粘·合在一起。其中,有粘性衬布103与布片101的形状相同且面积相同,即一样大小。无粘性衬布102与布片101的形状相同但面积小于布片101和有粘性衬布103,无粘性衬布102平铺在布片101的反面,并且无粘性衬布102的周边与布片101的周边的距离相同;即该无粘性衬布102居中放置,无粘性衬布102居中放置后,使得布片101和有粘性衬布103的周边都留有一定宽度的缝位104,且布片101和有粘性衬布103在该缝位104处粘合在一起。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无粘性衬布102可以采用为无粘性有纺衬,或者采用无粘性无纺衬。有粘性衬布103可以采用为有粘性有纺衬,或者采用有粘性无纺衬。其中,无粘性衬布102的周边为净边。有粘性衬布103的周边为毛边。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将贴合后的布片101、无粘性衬布102和有粘性衬布103用熨斗进行粘合固定,再用压衬机进行压衬。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无粘性衬布102为无粘性有纺衬,有粘性衬布103为有粘性有纺衬,无粘性衬布102贴合在布片101上后,使得布片101的周边留有一定宽度的缝位,该缝位的宽度的取值范围为0.8cnTl.2cm。同样的,在有粘性有纺衬的周边也留有一定宽度的缝位,该缝位的宽度的取值范围为0.8cnTl.2cm。并且,布片101的周边的缝位的宽度和有粘性衬布103的周边的缝位的宽度相同,即缝位的宽度的取值范围都为0.8cm L 2cm。无粘性衬布102与布片101的形状相同但面积小于布片101的好处在于:有粘性衬布103上缝位104内侧的胶点落在无粘性衬布102上,有粘性衬布103缝位上的胶点落在布片101的缝位上;使得布片101内部不会直接接触胶点。能够防止面料出现脱胶、起泡、渗胶等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压衬面料能够解决现有面料在烫衬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脱胶、起泡、渗胶等问题。下面对本技术中压衬面料的制作方式进行说明:裁剪出形状和面积都相同的布片和有粘性衬布;裁剪出形状相同但面积较小的无粘性衬布;其中,无粘性衬布的周边为净边,有粘性衬布的周边为毛边;将无粘性衬布放置在布片背面,上下左右居中;使得布片的周边留有Icm左右的缝位;再将有粘性衬布放置在布片背面,有粘性衬布与布片重合后,通过熨烫进行粘合固定,再通过压衬机进行压衬处理;其中,无粘性衬布放置在布片与有粘性衬布之间。图4是本技术中一种实施例中的上衣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另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上衣,该上衣包括由上述的压衬面料制成的衣领。参见图4中的衣领401,参见图5中的衣领501。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上衣,该上衣包括由上述的压衬面料制成的袖口。参见图4中的袖口 402,参见图5中的袖口 502。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上衣,该上衣包括由上述的压衬面料制成的衣袋口。参见图4中的衣袋口 403。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上衣,该上衣包括由上述的压衬面料制成的下摆。参见图4中的下摆404。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衬面料和上衣。本技术提供的压衬面料包括:布片、无粘性衬布和有粘性衬布;有粘性衬布设置在布片的反面,且无粘性衬布设置在布片和有粘性衬布之间;布片、无粘性衬布和有粘性衬布通过變烫后压衬的方式粘合在一起;有粘性衬布与布片的形状相同且面积相同,无粘性衬布与布片的形状相同但面积小于布片和有粘性衬布,使得布片和有粘性衬布的周边都留有一定宽度的缝位,且布片和有粘性衬布在该缝位处粘合在一起。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无粘性衬布与有粘性衬布的结合,解决现有面料存在压衬困难,容易出现脱胶、起泡、渗胶等问题。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衬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衬面料包括:布片、无粘性衬布和有粘性衬布;所述有粘性衬布设置在所述布片的反面,且所述无粘性衬布设置在所述布片和所述有粘性衬布之间;所述布片、无粘性衬布和有粘性衬布通过熨烫后压衬的方式粘合在一起;其中,所述有粘性衬布与所述布片的形状相同且面积相同,所述无粘性衬布与所述布片的形状相同但面积小于所述布片和所述有粘性衬布,使得所述布片和所述有粘性衬布的周边都留有一定宽度的缝位,且所述布片和所述有粘性衬布在该缝位处粘合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红丹吴志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报喜鸟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