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进相器的无功补偿随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77246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6 0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进相器的无功补偿随动装置,包括双向可控硅、可控硅功率调节单元、电流检测及变送单元。电流检测及变送单元与电机端电流互感器连接。在补偿变压器的原边串连一个双向可控硅,可控硅功率调节单元与双向可控硅控制极联接。双向可控硅与电流检测及变送单元、可控硅功率调节单元共同组成一个调节补偿变压器原边电压的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电机转子电流连续;对电网影响小;补偿量的变化较为连续;原控制电路不变,实现方法简单,特别适合用于进相器的技术改造。(*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进相器的无功补偿随动装置,属于电气行业领域。
技术介绍
进相器是专门用于绕线式电机无功补偿的节能设备,又称为静止式进相器。其主要工作原理是:把经补偿变压器得到的低压电流,通过十二只可控硅组成的桥路,变换成与电机转子电流同相的电流,叠加到电动机转子上,使电机的功率因数接近于100%。一般的,补偿变压器二次边设有2到3个抽头,可在使用时根据负载情况来选择补偿电压,决定其补偿量。问题是:在负载变化较频繁的工况下,通过变换抽头的方法调整补偿量显然是不实际的。为了适应负载频繁变化的工况,目前在该产品制造企业中流行的方法是:在原印制板控制电路上增加电流互感器,通过检测定子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来监视电机的负载率,再由控制电路根据负载的变化来决定在转子电流变化周期内,可控硅桥路开通的频率,以此控制补偿量的大小。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当电机由于负载变轻、转差率减小导致转子电压下降时,补偿电压没有随负载的减小而减小;补偿量是离散的,转子电路工作在间歇导通的状况下,对电网有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实现一种跟随负载变化调节补偿变压器原边电压,进而达到调节补偿量又能保证转子电流连续的这样一种装置,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用于进相器的无功补偿随动装置,包括电机、补偿变压器、双向可控硅、可控硅功率调节单元、电流检测及变送单元。电流检测及变送单元与可控硅功率调节单元和电机端电流互感器连接,其特征在于:在补偿变压器的原边串连一个双向可控硅,可控硅功率调节单元与双向可控硅控制极联接,双向可控硅与电流检测及变送单元、可控硅功率调节单元共同组成一个调节补偿变压器原边电压的电路。当本电路投入后,电流检测及变送单元把通过电机端电流互感器得到的O至5安培的电机定子电流,调制成4到20毫安的信号电流输入到可控硅功率调节单元,可控硅功率调节单元根据信号电流的变化,调节双向可控硅的导通角,改变补偿变压器原边的电压达到实时调节补偿量的目的。可控硅功率调节单元设为正反馈方式。本技术可使:电机转子电流连续;对电网影响小;补偿量的变化较为连续;原控制电路不变,实现方法简单,特别适合用于进相器的技术改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的说明。在补偿变压器的原边串入一个双向可控硅;取定子侧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经电流变送单元,调制为4 20MA的电流信号作为调节输入信号,判断电机的负载情况并作为调节运算的输入;经可控硅功率调节单元的运算后,输出触发脉冲信号,调节双向可控硅的导通角,随负载变化来调整补偿量。当电机轻载时导通角调小,减少补偿量;当电机功率增加时调大导通角,增加补偿量。本技术用于拖动负载变化较大的绕线式电机的无功补偿调节装置,可以跟随负载的变化而实时调整补偿量。以上仅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实施例,凡在本技术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进相器的无功补偿随动装置,包括电机、补偿变压器、双向可控硅、可控硅功率调节单元、电流检测及变送单元,电流检测及变送单元与可控硅功率调节单元和电机端电流互感器连接,其特征在于:在补偿变压器的原边串连一个双向可控硅,可控硅功率调节单元与双向可控硅控制极联接,双向可控硅与电流检测及变送单元、可控硅功率调节单元共同组成一个调节补偿变压器原边电压的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进相器的无功补偿随动装置,包括电机、补偿变压器、双向可控硅、可控硅功率调节单元、电流检测及变送单元,电流检测及变送单元与可控硅功率调节单元和电机端电流互感器连接,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红民李长春于力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鼎鼎电气有限公司襄阳鼎鼎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