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58516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5 0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体传感器,主要包括外壳,嵌套在所述外壳内部的内杯,自上向下设置在所述内杯内部、且相互之间绝缘的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以及配合安装在所述内杯底部内侧、且位于所述电极下方的电解液储液盖。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气体传感器,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易漏液、工作量大、易腐蚀引脚和外形不美观等缺陷,以实现不易漏液、工作量小、不易腐蚀引脚和外形美观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传感器
,具体地,涉及一种气体传感器
技术介绍
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对身体有害,因此在易于接触这些毒气的环境里检测它们的浓度是非常必要的。检测有毒气体浓度的传感器种类有很多,如半导体型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光纤型传感器和催化燃烧型传感器等。上述传感器中,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因其准确、灵敏、稳定可靠、响应迅速,目前已成为国际上的主流传感器,主要用于检测ppm (百万分之一)浓度级有毒气体。电化学传感器的内部结构非常精密,制造难度相当大,目前只有少数国家和公司能够生产。典型的电化学传感器由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组成,并由一个薄电解层隔开(参见图1)。在图1中,该电化学毒气传感器包括塑料外壳9,并行设置在塑料外壳9之内的透气膜2、工作电极3、参比电极4和对电极5,设置在透气膜2和工作电极3之间的O型密封圈11,分别设置在工作电极3和参比电极4之间、以及参比电极4和对电极5之间的隔膜10,以及设置在对电极5下方的电解液储存空间,在电解液储存空间上可以加盖电解液储液盖6。在塑料外壳9的顶壁开设有气体扩散通道I,在塑料外壳9的底壁开设有与电解液储液盖6上的开口相匹配的注液口 8。在塑料外壳的底部外侧,设有分别与工作电极3、参比电极4和对电极5连接的三个金属引脚7。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类似燃料电池,用含贵金属(如钼黑)的多孔扩散薄膜作为工作电极。气体首先透过传感器顶端小孔,扩散至憎水屏障,最终到达工作电极表面,工作电极催化分解扩散进入传感器内的气体、获得电子、电子流向对电极形成电流回路,此电流与进入传感器内的气体浓度成正比,测量该电流即可确定气体浓度。针对被测气体而设计的电极材料使工作电极发生的催化反应可以是氧化机理,也可以是还原机理。传感器的腔体内注有电解质溶液(多为腐蚀性酸、碱或盐溶液),这些电解质溶液一部分吸附在隔膜上,一部分存贮在传感器底部的一个腔体,通常是一个倒扣在外壳底部的塑料盖子型,称为电解液储液盖(参见图1)。三个电极只有充分浸润在电解液里,上述的电化学反应才能正常发生。制造电化学传感器的工艺流程是:传感器外壳的底部留有一个小的开口(直径大约为f 3mm),称为注液口。在传感器的其它部件都组装好后,用针筒和针头将一定量的电解液从外壳底部的注液口注入传感器内部,然后将注液口封上。为了防止电解质溶液漏出传感器,注液口的密封是至关重要的。在现有技术中,注液口的密封有以下几种方式: (1)用一种胶,如环氧树脂或光敏胶,填充入注液口里,固化后将注液口密封; ⑵用一个柱形塑料塞子,嵌入注液口,表面削平后再用胶加固; ⑶用一个小圆片塑料薄膜,贴在注液口外表面,再用热压的方式(类似热封塑料袋口),将塑料薄膜封在注液口上。但是,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缺陷: (1)易漏液:胶封本质上是两种不同材料之间的粘合,容易出现缝隙、脱胶等现象而产生漏液;塑料塞子嵌入、削平、再用胶固化的方法,容易产生封堵不密而漏液现象;圆片塑料薄膜热压的方法虽较为可靠,但也经常发生薄膜脱落而漏液现象; ⑵工作量大:胶封从工艺上讲工作量较大,塑料塞子嵌入、削平、再用胶固化的方法消耗人工; ⑶易腐蚀引脚:电解液储液盖是直接倒扣在传感器外壳底部的,电解液会从传感器外壳和储液盖的缝隙中渗透到底部接触到金属引脚,引脚发生腐蚀现象从而影响传感器性倉泛; ⑷外形不美观:现有技术密封的注液口外观比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气体传感器,具体地,是一种电化学气体传感器,以实现不易漏液、工作量小、不易腐蚀引脚和外形美观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体传感器,主要包括外壳,嵌套在所述外壳内部的内杯,自上向下设置在所述内杯内部、且相互之间绝缘的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以及配合安装在所述内杯底部内侧、且位于所述电极下方的电解液储液JHL O进一步地,在所述外壳底部开设有空穴,在所述内部底部设有细管;所述细管从外壳底部朝外伸出,能够作为注液口 ; 装配时,先将所述内杯放入外壳,使内杯底部的细管嵌入外壳底部的空穴、从外壳底部朝外伸出;再将所述电解液储液盖放入内杯底部,在该气体传感器的所有部件全部装配完成后,以所述细管作为注液口,向该气体传感器中注入电解液;然后用热压法将注液口封闭。进一步地,该气体传感器还包括用于分别引出所述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产生电流的三根导电金属丝;所述三根导电金属丝,分别贴覆式连接在所述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的表面。进一步地,所述导电金属丝,包括钼丝。进一步地,该气体传感器还包括位于所述外壳内部、且设置在所述工作电极上方的透气膜。进一步地,在所述透气膜与工作电极之间,配合安装有O型密封圈。进一步地,该气体传感器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工作电极与参比电极之间、以及参比电极与对电极之间的绝缘膜。进一步地,在所述外壳的顶壁开设有用于向透气膜注入气体的气体扩散通道,和/或,在所述外壳的底壁外侧,且分别与三根导电金属丝连接的三个金属引脚。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的气体传感器,由于主要包括外壳,嵌套在外壳内部的内杯,自上向下设置在内杯内部、且相互之间绝缘的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以及配合安装在内杯底部内侧、且位于电极下方的电解液储液盖;这样,通过在外壳和电解液储液盖之间增加内杯,电解液不会渗透到外壳和内杯之间的缝隙中,从而将电解液和外壳底部的金属引脚完全隔离,消除了引脚的腐蚀隐患;从而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易漏液、工作量大、易腐蚀引脚和外形不美观的缺陷,以实现不易漏液、工作量小、不易腐蚀引脚和外形美观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电化学毒气传感器的内部结构示意 图2为本专利技术气体传感器的内部结构示意 图3a为本专利技术气体传感器中外壳的上部立体结构示意 图3b为本专利技术气体传感器中外壳的底部立体结构示意 图4a为本专利技术气体传感器中内杯的上部立体结构示意 图4b为本专利技术气体传感器中内杯的底部立体结构示意 图5a为本专利技术气体传感器中储液盖的上部立体结构示意 图5b为本专利技术气体传感器中储液盖的底部立体结构示意 图6a和图6b为在本专利技术气体传感器的外壳里嵌入内杯和储液盖后的纵向剖视结构不意 图6c为在本专利技术气体传感器中外壳里嵌入内杯和储液盖后的底部立体结构不意图; 图7a为本专利技术气体传感器在热压封闭后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 图7b为本专利技术气体传感器在热压封闭后的底部立体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 1-气体扩散通道;2_透气膜;3_工作电极;4_参比电极;5_对电极;6_电解液储液盖;7-金属引脚(内部分别和三个电极相连);8_注液口 ;9_塑料外壳;10_隔膜;11-0型密封圈;12_内杯。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外壳,嵌套在所述外壳内部的内杯,自上向下设置在所述内杯内部、且相互之间绝缘的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以及配合安装在所述内杯底部内侧、且位于所述电极下方的电解液储液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外壳,嵌套在所述外壳内部的内杯,自上向下设置在所述内杯内部、且相互之间绝缘的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以及配合安装在所述内杯底部内侧、且位于所述电极下方的电解液储液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底部开设有空穴,在所述内部底部设有细管;所述细管从外壳底部朝外伸出,能够作为注液口 ; 装配时,先将所述内杯放入外壳,使内杯底部的细管嵌入外壳底部的空穴、从外壳底部朝外伸出;再将所述电解液储液盖放入内杯底部,在该气体传感器的所有部件全部装配完成后,以所述细管作为注液口,向该气体传感器中注入电解液;然后用热压法将注液口封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该气体传感器还包括用于分别弓丨出所述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产生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高顿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