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插式膜盒输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53141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4 19:06
一种快插式膜盒输液器,包括一带有进液、出液接头的膜盒壳体,其中进液、出液接头分别通过输液管与药液瓶、输液针头相连通,且在进液、出液接头上分别安装有进液锁定活瓣和出液单向活瓣,在膜盒壳体的外侧安装有用于挤压膜盒壳体的弹性硅胶膜,弹性硅胶膜的外侧安装有与弹性膜相接触的触发器截锥触头,所述的膜盒壳体的膜盒腔内位于出液口单向活瓣的后端还设置有引流档,引流档一侧与膜盒壳体的内壁形成了捕气室,引流档的另一侧与膜盒壳体的内壁形成了排气道。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触发器截锥体触头往复触动膜体作用下从而改变腔体容积,促动进液锁定活瓣关闭和出液口单向活瓣开放,使液体定向流入血管,根据频率往返顺序转变完成液体输注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插式膜盒输液器
技术介绍
一百多年来,静脉输液是国内外各级医疗机构的临床科室最普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据权威部门调查,医疗单位90%以上的临床住院患者都需接受输液治疗。而各外科住院患者几乎100%需要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我国约有十三亿人口,据统计,平均每人每年要输注液体8瓶,每年输液量可达100亿瓶。在医学科技发展的今天,常规的液体输注方法仍然还在使用一百多年前专利技术的“莫非氏”固定输液方式,据统计,全国生产“莫非氏”输液器的厂家有200多家。多年来莫非氏输液器在临床使用中主要存在患者体位相对固定、活动受限制、不能准确控制输液速度等诸多不便。除传统的“莫非氏”输液器外,近年来还出现了气压式自动输液器、泵式自动输液器,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自动输液器。其缺点分别是离不开输液架悬挂液体,需要额外的电源和输液泵,输液泵体积大,需电力驱动或不断的人工充气等。总之很难在临床推广使用。技术专利CN202426961U公开了一种一次性膜盒输液器,能够在触发器的作用下实现液体定向流动,但其在说明中虽然提及了在液体输注完毕时,自动启动防止空气进入血液循环和防止血液倒流入输液管道的功能,保证了输注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在整个技术方案中只是给出了以上解决问题的设想,并没有在技术方案中给出解决的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 于提供一种不仅能够改变传统的输液方式,不需要将输液瓶固定在高于患都的位置,能够将输液瓶放置在任何位置进行输液,且实现了防止空气进入血液循环和防止血液倒流入输液管道的功能的快插式膜盒输液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一带有进液、出液接头的膜盒壳体,其中,进液、出液接头分别通过输液管与药液瓶、针头相连通,且在进液、出液接头上分别安装有进液锁定活瓣和出液口单向活瓣,在膜盒壳体的外侧安装有用于挤压膜盒壳体的弹性硅胶膜,弹性硅胶膜的外侧安装有与弹性硅胶膜相接触的触发器截锥触头,所述的膜盒壳体的膜盒腔内位于出液口单向活瓣的后端还设置有引流档,引流档一侧与膜盒壳体的内壁形成了捕气室,引流档的另一侧与膜盒壳体的内壁形成了排气道。所述的位于弹性膜的一侧的膜盒壳体上还设置有快装插头。所述的药液瓶安装在支架上,且在支架上还设置有固定药液瓶的扎带和卡口。本专利技术的膜盒腔的容积为10.5的密封腔体,在容器壳体上设计有进液锁定活瓣,出液单向活瓣,腔内设有引流档和排气通道,输注的液体依赖于壳体上设置的弹性膜,在触发器截锥体触头往复触动膜体作用下从而改变腔体容积,促动进液锁定活瓣关闭和出液口单向活瓣开放,使液体定向流入血管,根据频率往返顺序转变完成液体输注过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液体定向流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膜盒对微量气体识别和锁定功能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防止静脉返流功能示意图。其中,I针头;2输液管;3弹性硅胶膜;4出液接头;5出液口单向活瓣;6膜盒壳体;7膜盒腔;8进液插嘴;9进液锁定活瓣;10引流档;11捕气室;12快装插头;13触发器截锥触头;14药液;15排气道;16支架;17药液瓶;18扎带;19卡头。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2,本专利技术包括一带有进液、出液接头8、4的膜盒壳体6,其中,进液、出液接头8、4分别通过输液管2与药液瓶17、针头I相连通,且在进液、出液接头8、4上分别安装有进液锁定活瓣9和出液口单向活瓣5,在膜盒壳体6的外侧安装有用于挤压膜盒壳体6的弹性硅胶膜3,弹性硅胶膜3的外侧安装有与弹性胶硅膜3相接触的触发器截锥触头13,位于弹性硅胶膜3的一侧的膜盒壳体6上还设置有快装插头12,所述的膜盒壳体6的膜盒腔7内位于出液口单向活瓣5的后端还设置有引流档10,引流档10 —侧与膜盒壳体6的内壁形成了捕气室11,引流档10的另一侧与膜盒壳体6的内壁形成了排气道15。本专利技术的药液瓶17安装在支架16上,且在支架16上还设置有固定药液瓶17的扎带18和卡口 19。使用时将药液瓶17安装在支架16上,通过扎带18和卡口 19固定药液瓶,然后再通过快装插头12将膜盒壳体6固定后,通过输液管分别将药液瓶与膜盒壳体的进液插嘴、针头与出液插嘴相连通。本专利技术液体定向流动功能:由图1可以看出,药液14进入膜盒腔7,占去所有空间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液体包,这时触发器截锥触头13前进移动,弹性膜3向腔内弯曲变形,VB等于零,这时药液14受到挤压,由于药液14受压不会缩小,挤压力传递给出液口单向活瓣5,出液口单向活瓣5脱离原位形成通道,受压药液排出膜盒腔7进入输液管2中,产生输注药液动力,与此同时进液锁定活瓣9因受膜盒腔内液体挤压,锁定活瓣紧贴封面,锁定液体不可倒流。当触发器截锥触头13复位时,弹性硅胶膜3弯曲变形随之失去VB=-VB,膜盒腔7内产生相当于弯曲变形体积VB的真空度。出液口单向活瓣5复位紧贴封面,进液锁定活瓣9在负压作用下开启,药液进入膜盒腔7内,以此循环往复,药液瓶17药液就源源不断的吸入膜盒腔,再由膜盒腔输出经针头I注入人体静脉。微量气体识别和锁定功能:参见图2,本专利技术在膜盒输注途中,可能出现空气进入膜盒腔7内的情况,由于空气和液体的比重为3.2:1000,气体在液体内会迅速上浮,并直线上升,占领最高点,由图2可以看出,膜盒腔7最高点设计有捕气室11供气体容纳。捕气室11的气体由于弹性膜3往复移动变形,液体压力正负交变,当膜盒腔正压时液体中气体受其压力的作用。因气体密度是液体的3.2/1000受液体压力而使气体体积缩小,吸收了液体的压强。这时液体没有足够的挤压力推动出液单项活瓣开启,膜盒腔内液体不会向出口流动。当膜盒腔负压时,液体中气体膨胀,破坏了膜盒腔内真空,进液锁定活瓣无压差推动而处于关闭,造成输液过程中断。 此时单向出液活瓣处于关闭状态,由于静脉压力和输液管余压无法释放,输注压力与静脉压力持平,药液不进,静脉血液不会倒流。该原理的重点是:①空气的比重是液体(水)比重的3.2/1000 (上浮);②空气的密度是液体(水)密度的3.2/1000 (气体可压缩)液体不可压缩(一般情况);④气在水中直线上浮(一般情况);⑤气体在水中上浮到最高点(如水平仪)。防止血液返流功能:参见图3,当液体输注完毕时,触发器截锥触头停止往复运动,弹性膜终止振动。在正常输液过程中,膜盒输注压力P注> P管道阻力+静脉压力P脉,卩注> (P阻+P脉,P注一(P阻+P脉)=Λ,在定向流动压力Λ P的作用下,药液沿输液管注入静脉血管。当输液完毕时:输注流速为零,管道阻力消失P阻=O。定向流动压力ΛΡ = 0,Ρ注一 P脉=0,在弹性硅胶膜变形张力(贮能)作用下P注=P脉,在膜盒贮能释放作用下,静脉血压力和输液管内 压平衡,使血液不会倒流入针头引起阻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插式膜盒输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带有进液、出液接头(8、4)的膜盒壳体(6),其中,进液、出液接头(8、4)分别通过输液管(2)与药液瓶(17)、针头(1)相连通,且在进液、出液接头(8、4)上分别安装有进液锁定活瓣(9)和出液口单向活瓣(5),在膜盒壳体(6)的外侧安装有用于挤压膜盒壳体(6)的弹性膜(3),弹性膜(3)的外侧安装有与弹性膜(3)相接触的触发器截锥触头(13),所述的膜盒壳体(6)的膜盒腔(7)内位于出液口单向活瓣(5)的后端还设置有引流档(10),引流档(10)一侧与膜盒壳体(6)的内壁形成了捕气室(11),引流档(10)的另一侧与膜盒壳体(6)的内壁形成了排气道(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插式膜盒输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带有进液、出液接头(8、4)的膜盒壳体(6),其中,进液、出液接头(8、4)分别通过输液管(2)与药液瓶(17)、针头(I)相连通,且在进液、出液接头(8、4)上分别安装有进液锁定活瓣(9 )和出液口单向活瓣(5 ),在膜盒壳体(6)的外侧安装有用于挤压膜盒壳体(6)的弹性膜(3),弹性膜(3)的外侧安装有与弹性膜(3)相接触的触发器截锥触头(13),所述的膜盒壳体(6)的膜盒腔(7)内位于出液口单向活瓣(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礼鲜张生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陕西深冷医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