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跡全息养生诊疗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29388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7 2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理疗装置,进一步涉及一种双跡全息养生诊疗板,即双足全息养生诊疗板。双跡全息养生诊疗板,包括:与人脚外轮廓相似的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划分了30个反射区,和34个穴位点;与其中N个反射区一一对应的N个按摩刺激块,N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30;与其中M个反射区一一对应的M个填充块,M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30;与其中K个穴位点一一对应的K个穴位刺激点,K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34。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可以自由搭配组合,实现130种有效的诊疗组合,一块诊疗板实现130种诊疗应用,比较经济、实用、方便。

Double trace holographic health preserving plat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hysical therapy device, in particular to a double track holographic health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oard. Dual trace holographic health treatment board, including: the foot and outer contour plate of similar, the support plate is divided into 30 reflection zone and 34 point; and the N reflection regions correspond to the N massage stimulation blocks, N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0 and less than or equal to 30; a M and M in a reflection area corresponding to the filling block, M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0 and less than or equal to 30; and the corresponding K point K acupoint stimulation, K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1 and less than or equal to 34. The invention realizes the combination and the realization of 130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can realize the application of 130 kind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理疗装置,进一步涉及一种双跡全息养生诊疗板,即双足全息养生诊疗板。
技术介绍
:“全息生物医学电子电磁学、全息医学、中医足全息医学特别是足全息反射区、足全息穴”界在最新疾病诊疗、健康养生技术上的成果及其应用:全息医学融汇了东、西方医学及相关科学理论,从一个崭新的角度研究生命个体和群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化的规律,以及在临床应用上如何优化配置各种治疗手段和方法,作为一个新兴的医学体系,它较充分的展示了以下几个方面特点:(一)全息医学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二)全息医学符合时代的要求;(三)全息医学能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效果。从全息医学是研究事物之间的关系定义上看,作为生物体的人体的任何一个部位乃至人体上的一个细胞都具备生物体全部信息反映的特性(而且这些特性的个体在全息理论之中就叫全息胚(或叫全息元)),它们在和整个人体全息系统以及各全息元之间、内外部和时间空间里都有其相对应和联系的因素与影响;全息诊疗是中医全息医学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它根据全息胚(如人体的一个部位、器官头、躯干、肢体、手、脚等都是一个全息胚)的特点,利用全息胚对整体情况的种种内外在反映来协助进行疾病诊断,以刺激相对应的区域或点为手段,对全身功能起到调节、治疗的目的技术已日臻成熟。全息诊疗技术是中医全息医学中的中医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方式要求也在提高,“良药虽苦利于病”的年代正在离我们远去。中医全息医学正符合这样的要求,它不但保证了满意的疗效。而且使患者的痛苦倍感下降、生存满意度倍感丰富和上升。按照全息的观点,将按摩刺激、药物与预防保健有机结合来,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使用,使之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各尽其能,这样能取得更满意的效果。中医全息医学不是单一的神经反射作用和经络作用,而是一种多元整合系统疗法,是符合当今医学发展趋势的。中医全息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在中医理论体系指导下,结合生物全息论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一种疾病诊断、治疗方法。它不仅融入了经千百年实践总结的诊疗方法,而且引入了现代新兴的全息科技技术,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古老和年轻的两重性。“望而知之谓之神”,中医全息医学主要研究体表比较容易观察和施治的全息区,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和治疗的效果。推广和应用本疗法,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于人体各脏腑器官形态构造、及功能等均不同,所以它们发出的生物机能信息也不同,在人体内,它们通过与本脏腑密切相关的信息通道(即经络线)向体外传播,籍以影响相关的脏腑器官,并被相关的脏腑器官发出的反馈信息所影响,共同参与整体功能的调节,而且保持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统一。作为生物体的人类有着很深的生物电效应感知和应用基础,特别是经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uRsl)中国委员会批准,URsl的K专业(生物医学电磁学)委员会的成立成立,已使国际间生物医学电子电磁学在医疗、健康合作与交流上,为我国乃至全人类的健康长寿愿景,拓展了更加广泛和极具前瞻性的视野;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兰利研究中心的资助下,应用无创性技术诊断和治疗癌瘤的微波系统已由马萨诸塞州伯林顿微波联合公司研制成功(美《生物医学电子学》第14卷第22期(1979年)第2页报道),而我国在全息生物医学电子地磁学上的应用,如电磁脉冲治疗、微波诊疗、核磁共振等都不断在普及推广深入之中。中华医学、博大精深,发扬光大中华医学有着切实和极其深远的意义,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俗话说:人之有足,犹树之有根,“树枯根先衰、人老脚先衰”,古书记载:人有四根,即鼻为苗窍之根,乳为宗气之根,耳为神机之根,足则为根中之根。由此说明,鼻、乳、耳虽为人体精气的凝聚点,然足才是精原之气的总集点,故人体元阳精气的盛衰最易反应于足部,此也即为何诊足可了解全身脏腑精气盛衰和刺激足部可协调全身脏腑阴阳平衡而治病的原由;目前见诸于世面上的足底按摩和有全息论点的足底按摩产品很多、也力图通过足底按摩产生对人体的病理或生理的补益或康复作用,但无一是基于全息医学生物医学电子电磁学、全息医学角度全方位、多应用、高技术水平的开发设计产品;也必然无法应对由于大多数人们是非医属专业和健康养生知识存有欠缺或不对称的不足时,对自身疾患诊疗、健康养生的盲从或缺憾,甚至是使用者受害时出现举证难的不利局面和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基于全息医学和全息生物医学电子电磁学原理,实现了一个全面、方便、安全的诊疗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实现方案如下:双跡全息养生诊疗板,包括:与人脚外轮廓 相似的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划分了 30个反射区,和34个穴位占.所述反射区的名称和位置分别如下:额窦反射区,位于按摩刺激块I正下方;大脑、小脑脑干反射区,位于按摩刺激块2正下方;脑垂体反射区,位于按摩刺激块3正下方;眼反射区,位于按摩刺激块4正下方;耳反射区,位于按摩刺激块5正下方;颈项、颈椎反射区,位于按摩刺激块6正下方;斜方肌颈项反射区,位于按摩刺激块7正下方;食道、气管反射区,位于按摩刺激块8正下方;降压点反射区,位于按摩刺激块9正下方;甲状腺反射区,位于按摩刺激块10正下方;甲状旁腺反射区,位于按摩刺激块11正下方;肩、肺、支气管反射区,位于按摩刺激块12正下方;肾上腺反射区,位于按摩刺激块13正下方;胃、夷、十二指肠反射区,位于按摩刺激块14正下方;第一腹腔神经丛反射区,位于按摩刺激块15正下方;第二腹腔神经丛反射区,位于按摩刺激块16正下方;肾反射区,位于按摩刺激块17正下方;心反射区,位于按摩刺激块18正下方;肝、胆反射区,位于按摩刺激块19正下方;背腰经腺反射区,位于按摩刺激块20正下方;脾反射区,位于按摩刺激块21正下方;横结肠、小肠反射区,位于按摩刺激块22正下方;输尿管反射区,位于按摩刺激块23正下方;小肠反射区,位于按摩刺激块24正下方;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门、升结肠、回盲肠、盲肠反射区,位于按摩刺激块25正下方;膝反射区,位于按摩刺激块26正下方;膀胱反射区,位于按摩刺激块27正下方;生殖腺反射区,位于按摩刺激块28正下方;臂反射区,位于按摩刺激块29正下方;尾骨反射区,位于按摩刺激块30正下方。所述穴位点分别是头穴位31,耳穴位32,目穴位33,鼻穴位34,口穴位35,喉穴位36,再生穴位37,三叉神经穴位38,心穴位39,胸穴位40,第三癌根穴位41,安眠穴位42,坐阑胸穴位43,第一癌根穴位44,十二痢穴位45,哮脑穴位46,神颠穴位47,足心穴位48,泻痢宫穴位49,涌泉穴位50,肩荨穴位51,胃痉穴位52,第二癌根穴位53,膀胱穴位54,内临泣穴位55,生殖器穴位56,牙点穴位57,里陷空穴位58,内侠溪穴位59,肛门穴位60,内太冲穴位61,里内庭穴位62,独阴穴位63,拇趾纹穴位64。与其中N个反射区一一对应的N个按摩刺激块,N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30 ;与其中M个反射区一一对应的M个填充块,M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30 ;M和N所涵盖的反射区合集数量正好为30 ;与其中K个穴位点一一对应的K个穴位刺激点,K大于或等于I,且小于或等于34。所述每个反射区对应的按摩刺激块与填充块在支撑底板上的投影面积相同,每一对与支撑底板的连接为活动连接接,可以互换。所述按摩刺激块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双跡全息养生诊疗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与人脚外轮廓相似的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划分了30个反射区,和34个穴位点;所述反射区分别为额窦反射区,大脑、小脑脑干反射区,脑垂体反射区,眼反射区,耳反射区,颈项、颈椎反射区,斜方肌颈项反射区,食道、气管反射区,降压点反射区,甲状腺反射区,甲状旁腺反射区,肩、肺、支气管反射区,肾上腺反射区,胃、夷、十二指肠反射区,第一腹腔神经丛反射区,第二腹腔神经丛反射区,肾反射区,心反射区,肝、胆反射区,背腰经腺反射区,脾反射区,横结肠、小肠反射区,输尿管反射区,小肠反射区,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门、升结肠、回盲肠、盲肠反射区,膝反射区,膀胱反射区,生殖腺反射区,臂反射区,尾骨反射区;所述穴位点分别是头穴位(31),耳穴位(32),目穴位(33),鼻穴位(34),口穴位(35),喉穴位(36),再生穴位(37),三叉神经穴位(38),心穴位(39),胸穴位(40),第三癌根穴位(41),安眠穴位(42),坐阑胸穴位(43),第一癌根穴位(44),十二痢穴位(45),哮脑穴位(46),神颠穴位(47),足心穴位(48),泻痢宫穴位(49),涌泉穴位(50),肩荨穴位(51),胃痉穴位(52),第二癌根穴位(53),膀胱穴位(54),内临泣穴位(55),生殖器穴位(56),牙点穴位(57),里陷空穴位(58),内侠溪穴位(59),肛门穴位(60),内太冲穴位(61),里内庭穴位(62),独阴穴位(63),拇趾纹穴位(64);与其中N个反射区一一对应的N个按摩刺激块,N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30;与其中M个反射区一一对应的M个填充块,M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30;M和N所涵盖的反射区合集数量正好为30;与其中K个穴位点一一对应的K个穴位刺激点,K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3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恺帝得兰天津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