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运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19556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4 0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铲运车,包括:行走机构、驾驶室、车架本体和驱动机构,驾驶室和驱动机构安装在车架本体上,行走机构安装于车架本体的两侧,还包括第一绞车、第二绞车和叉装机构,叉装机构铰接于车架本体的第一端,第一绞车安装于叉装机构上,第二绞车安装于车架本体的第二端,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叉装机构、行走机构、第一绞车和第二绞车的动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铲运车,简化了散热系统及液压系统,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可以拖拽铲运车前后两个方向的设备,并能够同时提供前后两个方向的拖拽力,操作简单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综采设备搬家时转运次数多、系统复杂、安全性差、效率低等问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铲运车
技术介绍
随着煤矿开采技术的高速发展,采掘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回采推进速度也在不断提高,要求综采工作面持续时间越来越短,搬家的频率越来越高。由于搬家时间过长给煤矿造成的非生产性损失非常大,因此缩短综采工作面设备的搬家时间,提高综采设备的开机率是现代化煤矿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传统的综采面设备搬家基本上以绞车、蓄电池机车、轨道平板车等运输方式为主,系统复杂、安全性差、效率低。现有技术使用的铲运车,虽然能够提高综采面设备搬家的效率,但是仍然具有以下缺点:1、铲运车长度大,一般均在十米左右,受矿井下环境的影响及巷道宽度的制约,根本无法实现调头,铲运车的前置液压绞车,只能拖拽前方的设备,也只能提供向前的拖拽力,不能拖拽后方的设备,也不能提供向后的拖拽力。2、铲运车的液压油系统散热系统与发动机散热系统为两个单独的系统,结构分散,空间利用率低;且液压油散热系统需单独布置泵、马达等,系统复杂,成本高。3、铲运车的液压驱动系统采用变量泵加变量马达,系统复杂,成本高。因此,需要对现有铲运车进行进一步改进,不但能够提高综采面设备搬家的效率,而且要能够实现前后两个方向的设备拖拽、也能提供前后两个方向的拖拽力,并简化其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铲运车,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能够拖拽铲运车前后两个方向的设备,同时提供前后两个方向的拖拽力;简化散热系统及液压驱动系统,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便于操作。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铲运车,包括:行走机构、驾驶室、车架本体和驱动机构,所述驾驶室和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车架本体上,所述行走机构安装于所述车架本体的两侧,还包括第一绞车、第二绞车和叉装机构,所述叉装机构铰接于所述车架本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绞车安装于所述叉装机构上,所述第二绞车安装于所述车架本体的第二端,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叉装机构、行走机构、第一绞车和第二绞车的动作。该铲运车集叉装、运输及拖拽于一体,适用于煤矿采煤工作面综采设备的叉装与运输,第一绞车、第二绞车的设置,使该铲运车能够拖拽前后两个方向的设备,并能够同时提供前后两个方向的拖拽力;将第一绞车安装在叉装机构上,第二绞车安装在车架本体上,提高了铲运车的空间利用率,使其内部结构更加紧凑。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液压系统、发动机和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用于所述液压系统和所述发动机的散热,所述发动机的风扇可对所述散热器进行风冷。将铲运车的液压系统的散热器和发动机的散热器集成到一起,减少了一套液压油散热系统,简化了散热系统结构,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利用发动机的风扇对散热器进行风冷,提高了驱动机构的空间利用率和铲运车的工作效率。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散热器包括水散热器、中冷器、液压油散热器,所述中冷器和所述液压油散热器位于所述水散热器的同一侧,所述发动机的风扇自所述中冷器和所述液压油散热器的一侧对所述散热器进行风冷。散热器的结构简单、紧凑,利用水散热器、中冷器、液压油散热器分别对液压油和发动机进行散热,保证了驱动机构的工作效率,当发动机工作时,利用发动机的风扇对水散热器、中冷器、液压油散热器进行风冷,进一步保证了铲运机驱动机构的工作效率。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液压系统包括变量液压泵和变量液压马达,所述发动机驱动所述变量液压泵,所述变量液压泵驱动所述变量液压马达,所述变量液压马达驱动所述行走机构的行走。采用变量液压泵和变量液压马达驱动行走机构的行走,使行走机构实现无极变速行驶。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变量液压马达具有第一排量和第二排量两挡排量。采用变量液压泵和排量可两点变化的液压马达,实现了行走机构两种速度的转换,提高了发动机功率的利用率,提高了铲运车的工作效率,同时简化了系统,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驾驶室内设置有控制手柄,所述控制手柄用于控制所述变量液压马达的排量在所述第一排量和所述第二排量之间切换。在驾驶室内设置控制手柄,便于对变量液压马达排量切换的操作,进一步提高了铲运车的工作效率。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发动机为柴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的热效率好、经济性好,其供油系统简单,无需点火系统,保证了铲运车在煤矿井下的安全性,且柴油机节能环保。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绞车、第二绞车均为液压绞车。第一绞车、第二绞车均为液压绞车,通过液压系统即可驱动第一绞车、第二绞车的工作,使铲运车可以拖拽前后两个方向的设备,并能够同时提供前后两个方向的拖拽力,提高了铲运车的工作能力。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履带。履带式铲运车与胶轮式铲运车相比较,其不受路面条件的限制,而胶轮式铲运车只适用于硬质路面,且履带式铲运车比胶轮式铲运车重心低,运行更平稳。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叉装机构包括货叉。铲运车可通过货叉进行叉装及搬运工作,简单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铲运车,是一种集叉装、运输及拖拽于一体的铲运车,适用于煤矿采煤工作面综采设备的叉装与运输,在车架本体的两端各设置一绞车,可以拖拽铲运车前后两个方向的设备,并能够同时提供前后两个方向的拖拽力,操作简单方便,其行走机构采用可两档排量变化的液压马达驱动,提高了发动机的利用率,且该铲运车简化了散热系统及液压系统,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综采设备搬家时转运次数多、系统复杂、安全性差、效率低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所述的铲运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I行走机构,2驾驶室,3车架本体,4驱动机构,401发动机,402发动机的风扇,403水散热器,404中冷器,405液压油散热器,5第一绞车,6第二绞车,7叉装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图1是根据本技术所述的铲运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因驱动机构4在图1中为铲运车的不可见部分,所以驱动机构4用虚线表示。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铲运车,包括:行走机构1、驾驶室2、车架本体3和驱动机构4,驾驶室2和驱动机构4安装在车架本体3上,行走机构I安装于车架本体3的两侧,还包括第一绞车5、第二绞车6和叉装机构7,叉装机构7铰接于车架本体3的第一端,第一绞车5安装于叉装机构7上,第二绞车6安装于车架本体3的第二端,驱动机构4用于驱动叉装机构7、行走机构1、第一绞车5和第二绞车6的动作。该铲运车集叉装、运输及拖拽于一体,适用于煤矿采煤工作面综采设备的叉装与运输,第一绞车、第二绞车的设置,使该铲运车能够拖拽前后两个方向的设备,并能够同时提供前后两个方向的拖拽力;将第一绞车安装在叉装机构上,第二绞车安装在车架本体上,提高了铲运车的空间利用率,使其内部结构更加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铲运车,包括:行走机构(1)、驾驶室(2)、车架本体(3)和驱动机构(4),所述驾驶室(2)和所述驱动机构(4)安装在所述车架本体(3)上,所述行走机构(1)安装于所述车架本体(3)的两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绞车(5)、第二绞车(6)和叉装机构(7),所述叉装机构(7)铰接于所述车架本体(3)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绞车(5)安装于所述叉装机构(7)上,所述第二绞车(6)安装于所述车架本体(3)的第二端,所述驱动机构(4)用于驱动所述叉装机构(7)、行走机构(1)、第一绞车(5)和第二绞车(6)的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亮李占利吴林林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中煤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