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千岛专利>正文

改进的研磨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1908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的研磨轮,其周缘是由多数个齿排列形成的齿组排列组成,各齿组的齿的排列依序为第一宽形齿、间隔、第一窄形齿、大间隔、第二宽形齿、间隔、第二窄形齿、间隔、第三窄形齿、间隔,该大间隔的距离约为间隔的两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排列组成研磨轮外周缘的各齿组是由不同宽度的齿,以不同的间隔循环排列,使齿组中的各齿在受压后产生不同的变形量,进而使套于研磨轮外的研磨带产生不同高低的波浪状变化,形成多重锯齿的作用,从而提高研磨的效率。(*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一、
本技术涉及一种研磨轮,尤其涉及一种能提高研磨效率的改进的研磨轮。此类的研磨轮多被利用来对锻造物,如开口扳手等,进行外形上的修正及毛边的修饰。当使用者手持工件研磨时,会对工件施压以使其抵触研磨轮,由于研磨轮是用橡胶材质制成,故当研磨轮上的齿81受压时便会因而变形,使绕设于研磨轮上的研磨带82产生等高的波浪状变化,如图8所示(图中所示较夸张,以易于明了),借由研磨带82的波浪状变化,产生类似锯齿的作用,而能提高研磨工作的磨削量,进而提高研磨工作的效果。请参阅图9所示,当研磨轮的齿81逐渐损耗后,该齿81的高度会随之缩短,使其受力变形量亦相对变小,如附图说明图10所示,亦即,操作者需增加下压工件时的力量才能使齿81产生小量的变形,而此时研磨带82的波浪高低落差亦相对变小,造成研磨工作的磨削量明显下降,而降低了研磨工作的效率。一般而言,当研磨轮的齿81被磨耗到约一半高度之后,齿81受压时的变形量就会大幅缩小,使研磨效能变差,而必须将只磨耗掉一半的研磨轮换掉,相当不经济。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改进的研磨轮,其特征是其周缘是由多数个齿排列形成的齿组排列组成,各齿组的齿的排列依序为第一宽形齿、间隔、第一窄形齿、大间隔、第二宽形齿、间隔、第二窄形齿、间隔、第三窄形齿、间隔,该大间隔的距离约为间隔的两倍。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改进的研磨轮,其特征是所述各该宽形齿的宽度约为各窄形齿的两倍。本技术可提高研磨的效率。图2是本技术研磨轮及研磨带受压变形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齿组中各齿的排列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齿组中各齿与研磨带受压变形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磨损后齿组中各齿不同高低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磨损后齿组中各齿与研磨带受压变形的示意图。图7是习用研磨轮表面的齿形排列示意图。图8是习用研磨轮的齿形与研磨带受压变形的示意图。图9是习用研磨轮磨损后的齿形的平面示意图。图10是习用研磨轮磨损后的齿形与研磨带受压变形的示意图。由于此类的研磨机由操作者手持工件时可靠抵研磨轮1施力,由于该研磨轮1是由橡胶材质制成,故当使用者施力以工件抵压绕设于研磨轮1的研磨带18时,研磨轮1上的齿组10会受压弯曲变形,如图2所示,该研磨带18会因受压而在弯曲的齿组10上产生波浪状的形态。请参阅图4,当齿组10受压变形时,该第一宽形齿11与第二宽形齿15,均因其横向较宽,且于其后方一间隔12的距离处均设有一窄形齿(分别为第一窄形齿13及第二窄形齿16)连带受力,故第一宽形齿11与第二宽形齿15的受力变形量较小,而第一窄形齿13由于其后为大间隔14,因此第一窄形齿13的受力变形量相当大,而第二、三窄形齿16、17因其前后侧分别有第二宽形齿15及下一齿组10的第一宽形齿11相互分担受力,因此第二、三窄形齿16、17的变形量属中等。而在此一变形量的作用下,绕设于研磨轮1外缘的研磨带19,便会因而在第一宽形齿11与第一窄形齿13间形成一中高度落差的波状,而在第一窄形齿13与第二宽形齿15间形成一大高度落差的波浪状,再分别于第二宽形齿15与第二窄形齿16间、第二窄形齿16与第三窄形齿17间及第三窄形齿17与下一齿组10的第一宽形齿11间形成三个连续小高度落差的波浪状,使整个齿组10内同时具有三种不同高度落差的波浪状,可在研磨工作时产生中锯齿、重锯齿及轻锯齿交错的作用力,使研磨工作的磨削量增大,进而使研磨工作的效率大幅提高。请参阅图5及图6,当研磨轮1使用一段时间后,齿组10会被磨损而使各齿的高度缩短,由于第一、二、三窄形齿13、16、17的宽度较窄,即使在高度缩减后,其受压时仍会产生相当的变形量,而相对于较宽的第一、二宽形齿11、15受压时仅产生小量变形,使研磨带18在操作者施加压力时仍能产生近乎中锯齿、重锯齿及轻锯齿交错的作用力,如图6所示,使研磨工作的磨削量及研磨工作的效率仍能维持,故可大幅延长研磨轮1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由于排列组成研磨轮1外周缘的各齿组10是由不同宽度的齿,以不同的间隔循环排列,使齿组10中的各齿在受压后产生不同的变形量,进而使套于研磨轮1外的研磨带18产生不同高低的波浪状变化,形成多重锯齿的作用,而能提高研磨的功效,并达到增长研磨轮使用寿命的功效。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研磨轮,其特征是其周缘是由多数个齿排列形成的齿组排列组成,各齿组的齿的排列依序为第一宽形齿、间隔、第一窄形齿、大间隔、第二宽形齿、间隔、第二窄形齿、间隔、第三窄形齿、间隔,该大间隔的距离约为间隔的两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研磨轮,其特征是所述各该宽形齿的宽度约为各窄形齿的两倍。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研磨轮,其周缘是由多数个齿排列形成的齿组排列组成,各齿组的齿的排列依序为第一宽形齿、间隔、第一窄形齿、大间隔、第二宽形齿、间隔、第二窄形齿、间隔、第三窄形齿、间隔,该大间隔的距离约为间隔的两倍。本技术由于排列组成研磨轮外周缘的各齿组是由不同宽度的齿,以不同的间隔循环排列,使齿组中的各齿在受压后产生不同的变形量,进而使套于研磨轮外的研磨带产生不同高低的波浪状变化,形成多重锯齿的作用,从而提高研磨的效率。文档编号B24D13/02GK2495412SQ0123337公开日2002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15日专利技术者林千岛 申请人:林千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研磨轮,其特征是其周缘是由多数个齿排列形成的齿组排列组成,各齿组的齿的排列依序为第一宽形齿、间隔、第一窄形齿、大间隔、第二宽形齿、间隔、第二窄形齿、间隔、第三窄形齿、间隔,该大间隔的距离约为间隔的两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千岛
申请(专利权)人:林千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