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多阶段环流孵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11457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2 03:45
立式多阶段环流孵化设备属于孵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式多阶段环流孵化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节能,机械化程度高的立式多阶段环流孵化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箱体内为孵化区,孵化区内设置有竖直驱动装置链条组或传送带,链条组或传送带竖直驱动装置上设置有蛋盘,不同发育阶段的阶段的禽蛋处于不同的高度;所述的孵化区上部为出气口、孵化区下部为进气口。(*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孵化设备
,具体的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立式多阶段环流孵化设备
技术介绍
禽蛋孵化过程分前期、中期、后期和出雏期,其所需的温度、湿度、吸气、排气、运动等生理要求也随胚龄的不同而相应改变。国内、外现有的各种孵化机的结构和孵化蛋布局方式与机体内温度场的自然形成趋势相抵触,为了创造胚胎发育所需的条件,需要对风场进行大量的机械干预,以使温场均匀。因此现有的孵化机在节能和孵化效率等各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弊端。目前国内外的孵化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阶段箱体式孵化器,另一类是多阶段巷道式孵化器,这两类均为固定式或移动式蛋架车。箱体式孵化机适用于单机单产,整入整出,胚胎发育后期禽蛋的余热无法利用,虽然有的采用一机装多批或者一机孵化兼出雏,但此类机器的主要问题在于在孵化机内的垂直方向,温度会自然形成上高下低的不均匀温场,必须由风扇搅动形成环流或混流的风场,来促使孵化机内上下的热量趋于均匀一致,从而需要很大的风扇动力消耗。此外,箱体式孵化机由于机内所创条件不能同时较好的满足各期发育胚胎的生理需求,而常常顾此失彼;并且,其翻蛋角度小,不利于胚体的合拢运动与养分吸收,机内蛋盘间温差较大,废气无法完 全排放,易于交叉感染,紧急条件下,有效降温不彻底,机内均温动力功率过大,每蛋位能耗高。而巷道式孵化机虽然对发育后期禽蛋的余热可循环利用,在节能方面较箱体式有一定优势,与箱体机相比,可节约能耗70%以上。但此类机器的不同孵化阶段的禽蛋沿水平方向分布在孵化机内,主要问题也在于在孵化机内的垂直方向,温度会自然形成上高下底的不均匀温场,必须由风扇形成环流的风场,来促使孵化机各部位的禽蛋的热量趋于均匀一致,从而需要很大的风扇动力消耗。且仍有禽胚出雏热不能利用、翻蛋角度少等缺点。另外一个严重问题,后期蛋容易积温,不宜散热。同时,巷道式孵化机虽然是呈阶梯式变温孵化,但机内所有各批次蛋的蛋架车高度均相同,变温幅度较小,其所创造的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通风与气压等)仍不能较好地同步适应禽胚在各阶段的生理需求。此外,巷道机封闭面积太大,由于不便第二次照蛋和冲洗消毒,对不同阶段的蛋无法实现对应的单独的环境调控,不便直接观察和排除机内隐患,每蛋位能耗及占地面积大。现有巷道式孵化机的加热采用的是8000W以上的总加热管及诸多伴热装置,当温度达到控温点附近,热惯性较大,形成温度峰值,使前中部蛋车内部温度过高,造成死蛋与劣质蛋,还造成反复冲击冷却点,形成加热到冷却的循环震荡,温场不稳定的同时还造成不必要的电能浪费。如果通风换气量固定,那么夏天由于温度较高,机器换气量相对较小,所以机器容易超温,冷却频繁,浪费电能的同时,温度场波动较大,影响孵化;而冬天温度较低,通风换气量相对较大,容易造成升温困难,孵化发育缓慢。目前,巷道机由于其内部环境控制的局限性,在鸡雏孵化质量要求极高的肉鸡孵化领域,已经逐步退出使用。中国专利号为:93205760.8,名称是《蛋孵蛋孵化器》的技术专利,其公布了一种孵化器,其通过抽屉式的蛋箱将不同孵化阶段的蛋分层放置,以此来利用禽蛋孵化后期所产生的热量;但是,这种孵化器具有以下缺点:1、机械化程度低,需要手动将蛋箱逐层下移,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2、没有翻蛋机构,不利于蛋内胚胎生长。3、为了提高孵化率,需要根据胚胎发育情况精细控制禽蛋的温度高低;而由于上述专利的结构所限,为了精细的控制禽蛋的高低位置,需要大量增加蛋箱的层数;而增加蛋箱的层数会进一步增大劳动强度。因此,其难以适应现代化的生产要求。4、上述专利文件将出雏区设置于蛋箱的最上方,而由于孵化区和出雏区没有隔离,所以出雏区的浊气会对孵化区的禽蛋造成污染。这不利于其下方禽蛋的发育。5、没有对机体内废气中的余热进行回收。浪费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节能,机械化程度高的立式多阶段环流孵化设备。为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箱体内为孵化区,孵化区内设置有竖直驱动装置链条组或传送带,链条组或传送带竖直驱动装置上设置有蛋盘;所述的孵化区上部为出气口、孵化区下部为进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箱体内孵化区下方通过隔板设置出雏区;出雏区上方为进气口,出雏区下方为出气口。进一步的,所述的孵化区和出雏区的进气口与出气口均同换气装置相连。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竖直驱动装置为链条组或传送带,所述的蛋盘挂接于链条组或传送带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蛋盘设置在竖直驱动装置上,可以使发育不同程度的禽蛋处于不同的高度;从而更加精细的控制禽蛋的孵化条件,有益于禽蛋发育的同时,还利用了下方禽蛋散出的热量来为上方禽蛋提供热量,使热自然流动形成的温场与胚胎发育所需的温场相一致,减少了风机为使温场均匀增加的能耗,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2、本技术竖向排布多个蛋盘,充分利用了空间,与现有的孵化器相比,空间利用率提高3倍以上。3、本技术将出雏区设置于孵化区下方,并使出雏区的气流向下流动,而孵化区的气流向上流动,并且,还在出雏区和孵化区之间设置了隔板,避免了出雏对孵化蛋的污染。4、本技术通过留温换气装置将新鲜空气由孵化区下部的进气口送入孵化区内,并向上运动,最后剩余的污浊空气再由孵化区上部的出气口流出,进入换气装置内,通过换气装置对新鲜空气进行预热;同时,换气装置将新鲜空气由出雏区上部的进气口送入出雏区内,再由出雏区下部的出气口回收出雏区的污浊空气中的热量,使孵化区和出雏区分别形成气流的循环,保证孵化区和出雏区新鲜空气的供给。5、本技术的其中一种实施例中蛋盘是挂接在链条组上的,通过控制蛋盘两侧链条组的不同高度,可实现蛋盘的倾斜运动,实现翻蛋的功能;并且,其翻蛋角度能达到最佳角度:45°,有利于胚胎的生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箱体内链条组或传送带和蛋盘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蛋盘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驱动装置、蛋盘和翻蛋机构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悬臂杆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悬臂杆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驱动装置、蛋盘和翻蛋机构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驱动装置、蛋盘和翻蛋机构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I为出雏区、2为隔板、3为换气装置、4为箱体、5为横向通风口、6为孵化区、7为出气口、8为竖直驱动装置、9为进气口、10为蛋盘、11为挂钩、12为蛋托、13为伸缩杆、14为托槽、15为万向球、16为悬臂杆、17为转轴、18为蛋兜、19为斜杆、20为网状物。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包括箱体4,箱体4内为孵化区6,孵化区6内设置有竖直驱动装置8,竖直驱动装置8上设置有蛋盘10 ;所述的孵化区6上部为出气口 7、孵化区6下部为进气口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箱体4内孵化区6下方通过隔板2设置出雏区I ;出雏区I上方为进气口 9,出雏区I下方为出气口 7。进一步的,所述的孵化区6和出雏区I的进气口 9与出气口 7均同换气装置3相连。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竖直驱动装置8为链条组或传送带,所述的蛋盘10挂接于链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立式多阶段环流孵化设备,包括箱体(4),其特征在于:箱体(4)内为孵化区(6),孵化区(6)内设置有竖直驱动装置(8),竖直驱动装置(8)上设置有蛋盘(10);所述的孵化区(6)上部为出气口(7)、孵化区(6)下部为进气口(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岩
申请(专利权)人:新宾满族自治县格格蛋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