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模型碰撞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907242 阅读:3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1 0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模型碰撞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数据输入模块获取中心数据库中的各专业模型;2)数据处理模块对各专业模型进行叠加处理,将其叠加成综合管线模型并进行碰撞;3)数据存储模块同步记录碰撞结果,并将碰撞结果传输给数据显示模块进行显示;4)数据调整模块判断碰撞结果是否为“零”碰撞,若是,则退出,若否,则输出专业模型的调整结果;5)数据调整模块将调整结果传输给中心数据库,返回步骤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方法简单、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损耗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碰撞检测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模型碰撞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项目建设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作为项目的主要执行者,施工单位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利用先进技术提升现场施工单位的整体实力,实现绿色建造是当前整个建筑行业面临的一项核心问题。传统CAD技术的应用普及将建筑师、工程师们从手工绘图推向计算机辅助制图,实现了工程设计领域的第一次信息革命。但是此信息技术对产业链的支撑作用是断点的,各个领域、环节之间没有关联,从整个产业整体来看,信息化的综合应用明显不足。尤其在传统的建筑工程中,机电管线设计是最复杂的一环,也往往是设计流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往通常只有资深、有经验的工程师才能执行机电的套图工作,而且机电管线设备错综复杂,在建筑立体空间中较难做到面面俱到,经常会遇到各类管线之间的碰撞、各专业间的协调、深化图纸需要反复修改等一系列问题。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建模)是继 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后出现在工程建设行业又一重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正在引发建筑行业一次史无前例的彻底革命。该技术利用数字建模软件,提高项目设计、建造和管理的效率,并给采用该技术的建筑企业带来极大的新增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方法简单、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损耗的基于BIM的建筑工程模型碰撞检测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模型碰撞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数据输入模块获取中心数据库中的各专业模型;2)数据处理模块对各专业模型进行叠加处理,将其叠加成综合管线模型并进行碰撞;3)数据存储模块同步记录碰撞结果,并将碰撞结果传输给数据显示模块进行显示; 4)数据调整模块判断碰撞结果是否为“零”碰撞,若是,则退出,若否,则输出专业模型的调整结果;5)数据调整模块将调整结果传输给中心数据库,返回步骤I)。所述的专业模型包括建筑模型、结构模型和机电模型。所述的专业模型为基于BM设计的三维模型。所述的步骤3)中的碰撞结果包括碰撞类型和碰撞位置信息。所述的步骤5)中,中心数据库根据接收到的调整结果一次性修改中心数据库中各专业模型的参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方法基于BIM设计,方法简单,通过对碰撞进行检测,在精确计划、精确施工、提升效益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降低了损耗;2、本专利技术通过中心数据库实时调整模型参数,保证信息的及时更新和相关信息的实时查看,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3、通过本专利技术检测后再进行项目施工,大大提高了施工的有效性,节约了工程造价。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模型碰撞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步骤101中,数据输入模块获取中心数据库中的各专业模型,包括建筑模型、结构模型和机电模型,机电模型包括暖通、给排水和电气等模型,各专业模型均为基于BIM设计的三维模型;在步骤102中,数据处理模块对各专业模型进行叠加处理,将其叠加成综合管线模型并进行碰撞;在步骤103中,数据存储模块同步记录碰撞结果,包括碰撞类型和碰撞位置信息等,并将碰撞结果传输给数据显示模块进行显示;在步骤104中,数据调整模块判断碰撞结果是否为“零”碰撞,若是,则退出,若否,则输出专业模型的调整结果;在步骤105中,数据调整模块将调整结果传输给中心数据库,返回步骤101。中心数据库根据接收到的调整结果一次性修改中心数据库中各专业模型的参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本实施例的碰撞检测方法可以帮助各专业施工有序合理的进行,提高安装成功率,减少了因管线碰撞而造成的返工现象,进而减少了人力、材料以及时间上的浪费,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施工成本。权利要求1.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模型碰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数据输入模块获取中心数据库中的各专业模型; 2)数据处理模块对各专业模型进行叠加处理,将其叠加成综合管线模型并进行碰撞; 3)数据存储模块同步记录碰撞结果,并将碰撞结果传输给数据显示模块进行显示; 4)数据调整模块判断碰撞结果是否为“零”碰撞,若是,则退出,若否,则输出专业模型的调整结果; 5)数据调整模块将调整结果传输给中心数据库,返回步骤I)。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模型碰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专业模型包括建筑模型、结构模型和机电模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模型碰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专业模型为基于BM设计的三维模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模型碰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的碰撞结果包括碰撞类型和碰撞位置信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模型碰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5)中,中心数据库根据接收到的调整结果一次性修改中心数据库中各专业模型的参数。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模型碰撞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数据输入模块获取中心数据库中的各专业模型;2)数据处理模块对各专业模型进行叠加处理,将其叠加成综合管线模型并进行碰撞;3)数据存储模块同步记录碰撞结果,并将碰撞结果传输给数据显示模块进行显示;4)数据调整模块判断碰撞结果是否为“零”碰撞,若是,则退出,若否,则输出专业模型的调整结果;5)数据调整模块将调整结果传输给中心数据库,返回步骤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方法简单、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损耗等优点。文档编号G06F17/50GK103198195SQ20131013190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6日专利技术者于晓明, 赵民琪, 邢磊, 陆兰馨 申请人:上海上安机电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模型碰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数据输入模块获取中心数据库中的各专业模型;2)数据处理模块对各专业模型进行叠加处理,将其叠加成综合管线模型并进行碰撞;3)数据存储模块同步记录碰撞结果,并将碰撞结果传输给数据显示模块进行显示;4)数据调整模块判断碰撞结果是否为“零”碰撞,若是,则退出,若否,则输出专业模型的调整结果;5)数据调整模块将调整结果传输给中心数据库,返回步骤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晓明赵民琪邢磊陆兰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上安机电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