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蛋白与PVA共混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8903865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1 0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豆蛋白与聚乙烯醇(PVA)共混纤维与其制备方法。该共混纤维包括大豆蛋白纤维和PVA纳米颗粒;PVA纳米颗粒占所述共混纤维的重量百分比为1%~99%;PVA纳米颗粒粒径为20~200nm,且均匀分散在大豆蛋白纤维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共混纤维提高了大豆蛋白纤维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提高了共混纤维的综合性能,弥补了棉、麻、羊毛、蚕丝等天然纤维的不足,适合大量应用于服装、装饰用布、工业用布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豆蛋白纤维,具体涉及一种聚乙烯醇(PVA)纳米颗粒改性的大豆蛋白共混纤维。
技术介绍
上世纪80年代,由于石油资源的匮乏并且渐成紧缺之势,可再生资源生产的环境友好材料成为日常所需,工业需求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可再生资源以及油料加工中产生的诸如大豆蛋白的农副产品为这一需求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综合利用现代化学技术,重组遗传学以及当代对高分子,粘合剂和石油衍生物的认识,当今的研究者正在开发塑料,粘合剂,载体,涂料,药物,薄膜等其他大豆蛋白产品。二十世纪中叶,日本首先对大豆纤维进行研究。1940年,Toshiji Kajita和良平井上制得大豆蛋白纤维,颜色呈天然白色至淡棕褐色,卷曲,具有很好的弹性,有着暖和柔软的手感。与羊毛比,它们的拉伸强度较低(尤其是在潮湿的状态),吸湿性不高。润湿状态下的大豆蛋白纤维的抗拉强度低限制了它们的商业应用,因此在二十世纪中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大豆蛋白纤维就停止生产了。二十一世纪早期对大豆纤维研究有很大进展。黄等人通过湿法纺丝的方法在实验意义上利用大豆蛋白制得了纺织纤维:使大豆蛋白碱溶液在酸性凝固浴中凝固。将这种湿法纺丝法制取纤维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豆蛋白与PVA共混纤维,其特征在于:包括大豆蛋白纤维和PVA纳米颗粒;所述PVA纳米颗粒占所述共混纤维的重量百分比为1%~99%;所述PVA纳米颗粒粒径为20~200?nm,且均匀分散在所述大豆蛋白纤维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大刚马忠实宋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