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水体净化的生态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02375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0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体净化的生态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坝外层采用天然石块提供坝体结构的支撑,内部采用BIO修复球,石块、BIO修复球的混填体积比为3-5:6;所述的BIO修复球的外部为具有大孔支撑外壳,内部包括多孔炉渣以及涂布有能降解COD的复合菌群的活性炭布。本发明专利技术以BIO修复球为填料筑成生态坝,提供稳定的菌群和更高的好氧-厌氧处理级数,在高氧区补充了厌氧过程,在低氧取补充了好氧过程,有效提高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保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水体净化的生态坝
技术介绍
天然水体中直接进行水的生物净化,难点有二: 1:微生物如何有效作用于整个水体,而不是局部如何保证微生物处理作用效果。微生物进行污水处理需要微生物在水体中停留一定时间,大量水处理实验表明单级厌氧-好氧过程即使时间足够长也不会达到很好的处理效果。特别在天然水体中,只有合理建立多级厌氧-好氧交替过程,才能充分利用高效菌群进行污水中化合物的分解。传统的潜流湿地使用沙石作为填充物,可制造微氧和厌氧环境。间隔一定距离、略低于水面的抛石坝也可形成一个简单的多级厌氧-好氧过程:在水流中稳定一月左右的石坝,石头表面附着定植了天然菌群,靠近水面、石坝外侧,溶氧较高,好氧菌群聚集,为好氧区;石头坝深处和水深处,由于生物代谢等作用溶氧逐渐减少,厌氧菌群聚集,成为厌氧区。水流的流动、旋涡等造成水体在这些区域反复进出,形成天然多级好氧-厌氧处理过程。然而,现有技术中通过表流湿地表层水微生物进行净化,其作用弱、水体中缺乏反硝化过程导致NO3-N积累、复杂化合物难分解 等的问题。水体的生物修复常见方法为水中投放微生物,在具有一定流速的水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水体净化的生态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坝外层采用天然石块提供坝体结构的支撑,内部采用BIO修复球,石块、BIO修复球的混填体积比为3?5:6;所述的BIO修复球的外部为具有大孔支撑外壳,内部包括多孔炉渣以及涂布有能降解COD的复合菌群的活性炭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延耿婧王芳王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