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76581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2 0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力电容器,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芯柱以及吸音装置,所述吸音装置包括底隔板、侧隔板、微穿孔板以及设于微穿孔板上的凸棱,底隔板、侧隔板、微穿孔板围成一吸音空腔,吸音空腔内壁设有护音膜,微穿孔板上开设有孔径为0.008-1.2mm的小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吸音空腔可吸收芯柱产生的噪音,降低了电力电容器的噪音,且不影响电力电容器的散热,检修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力电容器
技术介绍
随着高电压远距离输电发展,特别是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大量的使用电力电容器进行无功功率补偿,电力电容器噪音问题被逐渐显现出来,目前,电力电容器的降低噪音的方式是在电力电容器外部增加屏蔽装置,用于吸收噪音。但是该种方式安装检修复杂,电容器运行中散热困难,导致电容器故障率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力电容器,它具有散热效果好,安装检修方便,降低噪音的特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力电容器,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芯柱以及吸音装置,所述吸音装置包括底隔板、侧隔板、微穿孔板以及设于微穿孔板上的凸棱,底隔板、侧隔板、微穿孔板围成一吸音空腔,吸音空腔内壁设有护音膜,微穿孔板上开设有孔径为0.008-1.2mm的小孔。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其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芯柱以及吸音装置,所述吸音装置包括底隔板、侧隔板、微穿孔板以及设于微穿孔板上的凸棱,底隔板、侧隔板、微穿孔板围成一吸音空腔,吸音空腔内壁设有护音膜,微穿孔板上开设有孔径为0.008-1.2mm的小孔,本技术通过吸音空腔可吸收芯柱产生的噪音,降低了电力电容器的噪音,且不影响电力电容器的散热,检修方便。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微穿孔板;2、底隔板;3、侧隔板;4、凸棱;5、吸音空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电力电容器,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芯柱以及吸音装置,所述吸音装置包括底隔板2、侧隔板3、微穿孔板I以及设于微穿孔板I上的凸棱4,底隔板2、侧隔板3、微穿孔板I围成一吸音空腔5,吸音空腔5内壁设有护音膜,护音膜可改变吸音装置的共振频率,微穿孔板I上开设有孔径为0.008-1.2mm的小孔,可将穿孔率控制在0.005% -0.1%,这样既保证吸音效果,又便于加工,本技术通过吸音空腔5可吸收芯柱产生的噪音,降低了电力电容器的噪音,且不影响电力电容器的散热,检修方便,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电力电容器,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芯柱以及吸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装置包括底隔板、侧隔板、微穿孔板以及设于微穿孔板上的凸棱,底隔板、侧隔板、微穿孔板围成一吸音空腔,吸音空腔内壁设有护音膜,微穿孔板上开设有孔径为0.008-1.2mm的小孔。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力电容器,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芯柱以及吸音装置,所述吸音装置包括底隔板、侧隔板、微穿孔板以及设于微穿孔板上的凸棱,底隔板、侧隔板、微穿孔板围成一吸音空腔,吸音空腔内壁设有护音膜,微穿孔板上开设有孔径为0.008-1.2mm的小孔,本技术通过吸音空腔可吸收芯柱产生的噪音,降低了电力电容器的噪音,且不影响电力电容器的散热,检修方便。文档编号H01G2/00GK203026356SQ20122072497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6日专利技术者周陆 申请人:宁波高云电气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力电容器,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芯柱以及吸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装置包括底隔板、侧隔板、微穿孔板以及设于微穿孔板上的凸棱,底隔板、侧隔板、微穿孔板围成一吸音空腔,吸音空腔内壁设有护音膜,微穿孔板上开设有孔径为0.008?1.2mm的小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陆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高云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