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测桩位的辅助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72257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1 0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测桩位的辅助工具,由主尺和副尺叠合组成,主尺和副尺的尺面上均带有刻度;主尺两端带有主伸缩尺,副尺两端带有副伸缩尺,主尺与副尺由中轴固定并且可以绕中轴旋转合并,主尺与副尺之间有用于主尺与副尺展开后保持垂直的刚性限位装置。适用于较大直径或边长的桩位复测。克服了传统方法中测量工作量大及内业分析慢的弊端。当各尺端与桩侧面保持相切时,中轴处即为桩的中心位置,配合全站仪进行桩中心的坐标读取。在预先抽取桩位坐标后,现场便可以判断桩位偏差,方便、快捷、高效。(*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的一种测量工具,尤其是一种桩位复测的辅助工具,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包括管桩、方桩),能够更为快捷、方便、准确的测出工后桩位,以检验粧位偏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桩基础以其承载能力高、竖向及横向刚度大、抗倾覆稳定性好、而且能穿越淤泥质土及液化土等软土层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用于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中。在设计过程中,桩的极限承载力、桩的数量及位置为桩基础设计的重点。然而,实际施工过程中,不论是预制桩还是灌注桩都会因现场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导致桩位与设计桩位有一定的偏差。故各质量验收规范中,对桩位偏差都有明确规定,在施工完毕后,必须要对桩位进行复测,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验收。目前,在桩位复测过程中,常用的办法为:对于实心桩,在桩顶面靠近外侧部位用全站仪测出四个点;对于预制空心桩,则在桩顶部的非空心部分处测出四个点,布点时要保证两对角点连线在桩心位置处形成交点,同时做好相关桩号及测量数据的记录工作。然后将所测点位绘制在电子版图纸中,对角点分别连线,继而捕捉出交点坐标,与设计桩中心位置进行比较,即可得出工后桩位与设计桩位的偏差大小。此法外业测量工作量大、记录数据较多,内业绘图较为麻烦、分析时间较长,而且在桩数多、桩距小时,容易造成数据的混淆,实测信息失实等现象,耗时较长,不利于下一道工序的顺利展开,亦不利于监理方等相关单位验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方法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复测桩位的辅助工具,能够方便、快捷、准确的完成工后桩位偏差的测量校核工作。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技术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复测桩位的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由主尺和副尺叠合组成,主尺和副尺的尺面上均带有刻度;主尺两端带有主伸缩尺,副尺两端带有副伸缩尺,主尺与副尺由中轴固定并且可以绕中轴旋转合并,主尺与副尺之间有用于主尺与副尺展开后保持垂直的刚性限位>J-U装直。本技术的其它特点是:所述的主伸缩尺和主尺之间有固定螺栓;所述的副伸缩尺和副尺之间同样有固定螺栓。所述的主伸缩尺的端部有上下翻动的支撑装置,所述的支撑装置高度与副尺厚度一致。所述的中轴上有圆形凹槽。采用本技术的复测桩位的辅助工具,当主尺和副尺展开并保持垂直后,尺子端部与桩外围尺寸相切后,两根尺子交点,即中轴处则为实际工后桩位中心,只需将棱镜立在中轴处设计的圆形凹槽内,全站仪只需一次读数就可以测得桩心位置,与设计桩心坐标比较,根据规范允许偏差判断桩位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可避免传统方法中每根桩需四次测量读数的弊端,也避免了内业计算中的定点绘图分析工作。在预先抽取桩位坐标后,现场便可以判断桩位偏差,方便、快捷、高效。当然,主尺侧面也可以镶嵌水平管,结合水平尺原理,在主尺副尺收回合并后,作为水平尺使用,实现一尺多用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复测桩位的辅助工具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测量工具各细部详图。图4是测量工具实际使用方法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 图4,本实例给出一种复测桩位的辅助工具,由主尺I与副尺2组合而成,尺面带有刻度,可双向读数,零刻线设置在固定中轴8处。主尺I两端带有可滑移的主伸缩尺3,副尺2两端带有可滑移的副伸缩尺4,主尺I与副尺2由中轴8固定并且可以绕中轴8旋转合并收起,主尺I与副尺2之间有用于主尺I与副尺2展开后保持垂直的刚性限位装置7。当桩直径或变长较大时,松转固定螺栓5拔出主伸缩尺3和副伸缩尺4到需要的刻度后再紧固螺栓固定,主尺I与副尺2端部与桩侧相切时,中轴8对应位置即为该桩中心位置。设计时,主尺I与副尺2展开后保持垂直(即夹角90° )为设计关键,只有确保主尺I与副尺2展开后为直角,才能保证桩中心测量的准确性。故本实施例在设计时采用了刚性限位装置7固定于主尺I与副尺2之上,刚性限位装置7采用折尺原理,展开为一直线时,主尺I与副尺2保证90°夹角。为保证主伸缩尺3拔出后,因副尺2厚度而导致复测桩位的辅助工具不能稳定放于桩顶上部,故在主尺I的主伸缩尺3端部设计一可以上下翻动的支撑装置6,支撑装置6高度与副尺2厚度一致,使用时将支撑装置6下翻支撑于桩端面上,保证辅助工具的稳定性,以便于测量。同时,为了棱镜能稳固于该复测桩位的辅助工具上,在中轴8上设计一较小的圆形凹槽,利于棱镜杆的精确架立。使用本实例制备的复测桩位的辅助工具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根据设计桩体参数,桩径(管桩)或桩变长(方桩),将主尺I副尺2展开保持垂直(夹角为90° )后,旋转固定螺栓5调整主伸缩尺3和副伸缩尺4长度,至主尺1、副尺2每端长度与桩半径或边长一半相等后拧紧螺栓5,把主伸缩尺3端部的支撑装置6 (本实施例采用垫板)下翻后,将复测桩位的辅助工具放置于桩顶,并保证主尺1、副尺2端部与桩侧壁相切,将棱镜立于中轴8处的凹槽内,通过全站仪读数,与该桩的设计中心坐标相比较,即可得出桩的实际偏差。如:直径为600的PHC管桩,施工完毕后进行桩位复测,先将主尺I与副尺2展开,并保证限位装置7平直(旨在保证主副尺垂直),然后将松开螺栓5,将伸缩尺拉出至10CM,并保证其刻度线与主尺端部对齐,拧紧螺栓5,此时,尺子每端均为30CM,与管桩半径一致。将支撑装置6下翻然后将整个工具放于桩顶面,并保证所有尺子端部与桩侧面相切,然后将棱镜立于中轴8处,通过全站仪读数、记录、比较、分析偏差值(具体如图4所示)。测量结束后,上翻支撑装置6,收回伸缩尺,合并主、副尺,装入工具袋中,方便携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测桩位的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由主尺(1)和副尺(2)叠合组成,主尺(1)和副尺(2)的尺面上均带有刻度;主尺(1)两端带有主伸缩尺(3),副尺(2)两端带有副伸缩尺(4),主尺(1)与副尺(2)由中轴(8)固定并且可以绕中轴(8)旋转合并,主尺(1)与副尺(2)之间有用于主尺(1)与副尺(2)展开后保持垂直的刚性限位装置(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测桩位的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由主尺(I)和副尺(2)叠合组成,主尺(I)和副尺(2)的尺面上均带有刻度;主尺(I)两端带有主伸缩尺(3),副尺(2)两端带有副伸缩尺(4),主尺(I)与副尺(2)由中轴(8)固定并且可以绕中轴(8)旋转合并,主尺(I)与副尺(2)之间有用于主尺(I)与副尺(2)展开后保持垂直的刚性限位装置(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测桩位的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平徐峰张东海贾建国马宏飞刘志忠冯志彬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