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姚红响专利>正文

一种腹腔、腹膜后膜病变介入诊疗穿刺套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67272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30 00:25
一种腹腔、腹膜后膜病变介入诊疗穿刺套件,包括工作套管、穿刺针和球形头推送杆,工作套管由左到右依次包括固定手柄、外套管和内套管,其中固定手柄和外套管的两端面固接在一起,外套管的内壁上接有可伸缩活动的内套管,在内外套管上均有刻度标志,其中工作套管内沿轴向设有贯通穿刺活检针、射频消融针、放射碘粒子植入针等的工作套管通道,其中穿刺针的一端为针状的刺入端,其中穿刺针的刺入端从内套管的头部中穿出,其中球形头推送杆的一端设有圆球,其中内套管的头部呈鸭嘴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安全性良好,能有效避免误伤胃、肠道、临近血管等脏器及组织,同时有效提高穿刺准确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主要针对在CT引导下进行腹腔内、腹膜后病灶,进行穿刺活检、射频、微波、放射性碘粒子植入治疗的辅助穿刺套件。
技术介绍
腹腔内、腹膜后是肿瘤常见部位,如:胰腺癌、肾癌、腹腔原发性、转移性肿瘤、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等。临床中常采用CT或超声等影像设备的引导下需进行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或进行穿刺射频、微波、放射性碘粒子植入治疗,但是腹腔内、腹膜后病变,人体解剖位置深,常受到胃、肠、胰腺、肾脏等脏器、下腔静脉、腹主动脉、脾动脉、脊柱等包绕,直接采用细针穿刺活检,射频、放射性碘粒子植入等治疗,容易损伤周围脏器、血管等,造成胃肠损伤导致穿孔、血管损伤导致大出血等,危及患者生命。如何避开上述重要组织、脏器,安全地将穿刺活检针、、微波消融针、射频消融针、粒子植入针等插入病灶部位是手术成功、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现有直接采用穿刺针、射频针等穿刺病灶易造成周围组织、脏器损伤的缺点,提供一种相对安全对腹腔内、腹膜后病灶穿刺、射频消融、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的穿刺套件,满足对腹腔内、腹膜后病灶进行介入诊疗的器材。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腹腔、腹膜后膜病变介入诊疗穿刺套件,包括工作套管、穿刺针和球形头推送杆,工作套管由左到右依次包括固定手柄、外套管和内套管,其中固定手柄和外套管的两端面固接在一起,外套管的内壁上接有可伸缩活动的内套管,在内外套管上均有刻度标志,其中工作套管内沿轴向设有贯通穿刺活检针、射频消融针、放射碘粒子植入针等的工作套管通道,其中穿刺针的一端为针状的刺入端,其中穿刺针的刺入端从内套管的头部中穿出,其中球形头推送杆的一端设有圆球,其中内套管的头部呈鸭嘴状。将工作套管送入腹腔后,退出穿刺针,将球形头推送杆送入工作套管后,使鸭嘴状内套管头端变成半球状,在腹腔内推进球形头推送杆与工作套管,使鸭嘴状内套管头端顺利靠近腹腔或腹膜后病变。其中,穿刺针的长度大于工作套管的长度,穿刺针由左至右逐渐变细。穿刺针可以由一组从粗到细的管件固接在一起而组成,便于穿刺针及与工作套管共同穿刺腹壁进入腹腔。其中,球形头推送杆的尾部设有限位块。限位块的作用是限制球形头推送杆滑入的距离,使其前端的球形头正好位于工作套管的前端。在手术过程中,首先在CT下确定好病灶的位置,定好穿刺点、方向、深度等,采用穿刺针与工作套管,共同穿刺进入腹腔后,退出穿刺针,将球形头推送杆与工作套管,调整方向及深度,使鸭嘴状内套管头端顺利靠近腹腔或腹膜后病变后,退出球形头推送杆,经工作套管送入穿刺活检针、射频消融针、放射性碘粒子植入针等,进行介入诊疗,为避免工作套管对射频消融治疗等干扰,在射频针进入病变组织后,将内套管退至外套管内。本技术有益的效果是:本技术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安全性良好,能有效避免误伤胃、肠道、临近血管等脏器及组织,同时有效提高穿刺准确性。附图说明图1为工作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工作套管和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工作套管和球形头推送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工作套管1,穿刺针2,刺入端2-1,球形头推送杆3,圆球3-1,限位块3-2,固定手柄4,外套管5,内套管6,头部6-1,工作套管通道7。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照附图:这种腹腔、腹膜后膜病变介入诊疗穿刺套件,包括工作套管1、穿刺针2和球形头推送杆3 ;其中工作套管I由左到右依次包括固定手柄4、外套管5和内套管6,其中固定手柄4和外套管5的两端面固接在一起,其中外套管5的内壁上接有可伸缩活动的内套管6,其中工作套管I内沿轴向设有贯通穿刺活检针、射频消融针、放射性碘粒子植入针等的工作套管通道7,其中穿刺针2的一端为针状的刺入端2-1,其中穿刺针2的刺入端2-1从内套管6的头部6-1中穿出,其中球形头推送杆3的一端设有圆球3-1,其中圆球3-1由左到右依次从粒子植入通道7中穿过,其中内套管6的头部6-1呈鸭嘴状。其中穿刺针2的长度大于工作套管I的长度,穿刺针2由一组从粗到细的管件固接在一起而组成。在手术过程中,首先确定好病灶的位置,用穿刺针2穿过工作套管通道7共同进入腹膜,再从工作套管通道7中退出穿刺针2,接着用球形头推送杆3带动工作套管I逐步推进靠近病灶表面,然后退出球形头推送杆,通过工作套管通道7,把穿刺活检针、射频针、放射性碘粒子植入针等,穿刺进入病灶内部,进行穿刺活检、射频消融、放射性碘粒子植入等。为避免射频消融针加热时对工作套管I加热作用,造成穿刺通道热损伤,因此,射频消融时工作套管的内套管6收缩到外套管5内。本技术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安全性良好,能有效避免误伤胃、肠道、临近血管等脏器及组织,同时有效提高穿刺准确性。虽然本技术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腹腔、腹膜后膜病变介入诊疗穿刺套件,包括工作套管(1)、穿刺针(2)和球形头推送杆(3),其特征是:所述工作套管(1)由左到右依次包括固定手柄(4)、外套管(5)和内套管(6),所述固定手柄(4)和外套管(5)的两端面固接在一起,所述外套管(5)的内壁上接有可伸缩活动的内套管(6),所述工作套管(1)内设有贯通的工作套管通道(7),所述穿刺针(2)的一端为针状的刺入端(2?1),所述穿刺针(2)的刺入端(2?1)从内套管(6)的头部(6?1)中穿出,所述球形头推送杆(3)的一端设有圆球(3?1),所述内套管(6)的头部(6?1)呈鸭嘴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腹腔、腹膜后膜病变介入诊疗穿刺套件,包括工作套管(I)、穿刺针(2)和球形头推送杆(3),其特征是:所述工作套管(I)由左到右依次包括固定手柄(4)、外套管(5)和内套管(6),所述固定手柄(4)和外套管(5)的两端面固接在一起,所述外套管(5)的内壁上接有可伸缩活动的内套管(6),所述工作套管(I)内设有贯通的工作套管通道(7),所述穿刺针(2)的一端为针状的刺入端(2-1),所述穿刺针(2)的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红响
申请(专利权)人:姚红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