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起重棒自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53721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4 0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起吊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模具起重棒自锁机构,用以解决目前的起重棒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容易丢失掉落给人们的生产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以及经济带来了损失的问题。它包括左吊耳、右吊耳和插入吊耳中连接两个吊耳的圆柱形的起重棒,起重棒的侧壁设有一个沿轴向方向的滑槽,左吊耳的外侧为封闭结构,右吊耳的外侧设有一个对起重棒进行限位并与滑槽横截面相配的挡板。这种起重棒自锁机构不仅在使用时能够自锁防止起重棒从吊耳中滑出,提高了生产安全性;这种起重棒自锁机构在使用时和平时都能够自锁从而防止了起重棒从吊耳中滑出,提高了生产安全性,消除了起重棒丢失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避免了经济损失。(*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起吊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模具起重棒自锁机构
技术介绍
模具是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拉伸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目前在模具整车开发中,每个车型均需开发许多模具,每套模具必须配备起重棒,以便于模具吊运、翻转等实际操作。但是在模具交付主机厂使用后,由于各种原因,在使用过程中起重棒经常会出现丢失的现象,起重棒的丢失必然给生产带来许多不便,为了正常操作,还需要进行起重棒的补充,这也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浪费。目前的起重棒虽然都是随模具配备,但是由于这些起重棒由于未采用与模具进行固定等措施,导致起重棒的丢失现象仍然有发生,因此这一现象的存在造成了很多不利影响,亟待解决。一个授权公告号CN201240757 Y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机械吊装的活动吊座,这种吊座包括固定座和吊棒,吊棒穿过固定座的孔并可以在固定座的孔内灵活移动,移动的方向为吊棒的轴向方向;在吊棒的两端分别安装有限位螺母,两个限位螺母的半径均大于固定座的孔的半径。需要使用本技术时,将吊棒向外侧移动到内侧的限位螺母靠在固定座壁上后即可开始进行吊装作业,吊装作业完成后,将吊棒向内侧移动到外侧的限位螺母靠在固定座壁上后即可,利于工作且避免了安全隐患。但是每次吊装作业完成后,都需要将吊棒向内侧移动到外侧的限位螺母靠在固定座壁上后才可,这样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目前的起重棒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容易丢失掉落给人们的生产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以及经济带来了损失的问题,提供一种模具起重棒自锁机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模具起重棒自锁机构,包括左吊耳、右吊耳和插入吊耳中连接两个吊耳的圆柱形的起重棒,起重棒的侧壁设有一个沿轴向方向的滑槽,左吊耳的外侧为封闭结构,右吊耳的外侧设有一个对起重棒进行限位并与滑槽截面相配的挡板。左吊耳外侧的封闭结构可以对起重棒限位防止起重棒左端深入左吊耳过多,造成起重棒的右端从右吊耳中掉落造成安全事故。右吊耳的外侧设置的挡板可以对起重棒的右边起到限位作用,充分防止起重棒在使用过程中及不使用的时候从右吊耳掉落。起重棒上设置的滑槽可以在将起重棒转动使挡板与滑槽吻合后,对起重棒进行水平方向的插入或拉出的动作。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滑槽的右端与起重棒的右底面贯通,滑槽的左端与起重棒的左底面未贯通。滑槽的右端与起重棒的底面贯通是为了在吊耳中放置钢丝绳等物品时,方便起重棒的滑槽与挡板吻合后起重棒的拉出,滑槽的左端与起重棒的另一底面未贯通是为了避免在起重棒抽出的过程中用力过大造成起重棒完全从右吊耳中掉落,在起重棒拉出过程中,挡板对起重棒起到了限位作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起重棒的右端设有一个手柄,手柄与起重棒固定连接,手柄的方向与起重棒的轴向垂直且手柄的长度大于起重棒的直径。手柄可以方便将起重棒从吊耳中拉出;手柄的方向与起重棒的轴向垂直可以使手柄在起重棒上形成一个转动的力矩,手柄的长度大于起重棒的直径后,手柄在起重棒上形成的转动力矩更大,从而使起重棒更容易转动,更好地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挡板与滑槽的吻合进而造成起重棒从吊耳中掉落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作为优选方案,挡板位于右吊耳开孔的左侧,手柄的位置与滑槽相对。手柄由于对起重棒有一个力矩,这个力矩会促使起重棒转动,为防止起重棒在自然转动的最后使得滑槽与挡板吻合造成起重棒滑出造成安全问题,所以对手柄的转动方向进行了设定。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滑槽为V形槽。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滑槽的深度小于起重棒半径的二分之一。为了保证起重棒的强度,滑槽的深度不宜过深。作为优选方案,挡板与右吊耳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这种起重棒自锁机构不仅在使用时能够自锁防止起重棒从吊耳中滑出,提高了生产安全性;同时在不使用时,也对起重棒进行了自锁,防止起重棒意外丢失,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和造成的经济损失,这种起重棒自锁机构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操作方便,便于加工和推广,使用时间长,适用于所有模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起重棒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起重棒的纵截面图。图中:1左吊耳,2右吊耳,3起重棒,4滑槽,5挡板,6手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种模具起重棒自锁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左吊耳1、右吊耳2和由右吊耳2向左吊耳I插入以连接两个吊耳的圆柱形的起重棒3,如图2和图3所示,起重棒3的侧壁开设有一个沿轴向方向的V形滑槽4,且滑槽4的深度小于起重棒3半径的二分之一,滑槽4的右端与起重棒3的右底面贯通,滑槽4的左端与起重棒3的左底面未贯通。起重棒3的右端设置了一个手柄6,手柄6与起重棒3焊接为一体,手柄6的方向与起重棒3的轴向垂直且手柄6的位置与滑槽4相对,手柄6的长度大于起重棒3的直径。左吊耳I的外侧为封闭结构,右吊耳2的外侧用螺栓固定安装有一个对起重棒3进行限位并与滑槽4的截面相配的挡板5,挡板5安装在右吊耳2孔洞的左侧。在使用时,将带有手柄6的起重棒3由右吊耳2向左吊耳I插入,然后将挡板5用螺栓固定在右吊耳2上。将起重棒3插入吊耳后,转动手柄6,使滑槽4和挡板5错开。由于手柄6较长,手柄6对起重棒3形成一个转动的力矩,使起重棒3的滑槽4的开口与挡板5保持在错开状态,从而实现了挡板5对起重棒3的限位,使得不管在使用还是平时,起重棒都不会掉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具起重棒自锁机构,包括左吊耳(1)、右吊耳(2)和插入吊耳中连接两个吊耳的圆柱形的起重棒(3),其特征在于,起重棒(3)的侧壁设有一个沿轴向方向的滑槽(4),左吊耳(1)的外侧为封闭结构,右吊耳(2)的外侧设有一个对起重棒(3)进行限位并与滑槽(4)截面相配的挡板(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起重棒自锁机构,包括左吊耳(I)、右吊耳(2)和插入吊耳中连接两个吊耳的圆柱形的起重棒(3),其特征在于,起重棒(3)的侧壁设有一个沿轴向方向的滑槽(4),左吊耳(I)的外侧为封闭结构,右吊耳(2)的外侧设有一个对起重棒(3)进行限位并与滑槽(4)截面相配的挡板(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起重棒自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4)的右端与起重棒(3)的右底面贯通,滑槽(4)的左端与起重棒(3)的左底面未贯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起重棒自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棒(3)的右端设有一个手柄(6),手柄(6)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志宾王纪王德胜赵红贞李红陈伟锋曹献计杨帅韩纪银张立秋王良程文安郑伟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