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渊专利>正文

一种直筒式防臭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42201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3 0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下水道地漏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直筒式防臭地漏,解决现有的地漏结构或复杂或防臭效果差或流水不畅的问题,其特征是包括一个地漏本体、与地漏本体上端相扣合的上盖,所述的地漏本体是由一个外直筒体中套装一个内直管,内直管和外直筒体之间的上端设有封板,外直筒体的底部设有封闭式底板,外直筒体的筒壁上设有出水口,内直管的底端位于外直筒体上出水口最低出水部位的下方。装配简单,清理方便,防臭、防虫效果好,适合所有直管下水道地漏部位的使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下水道地漏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直筒式防臭地漏
技术介绍
地漏是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部件,地漏的品种很多,结构各异,一般都以防臭、防虫害为设计目的。如专利公开号为CN1752361的一种防臭地漏,含有壳体、倒杯形水封盖,壳体上有环形水封槽,在壳体的落水唇口的上方、水封盖的下面有一个自由的内封盖,该内封盖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这种产品适合不是频繁使用地漏流水的状况。又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2080407A的一种防臭地漏,包括地漏本体、与地漏本体上端面相扣合的上盖,上盖上开设有漏水孔,地漏本体下端面开设有一出水孔,出水孔周圈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凸环,凸环上放置有一浮球,浮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并且浮球的直径小于上盖与凸环间的距离。这种采用浮球结构的地漏,空间体积小的地方不适合,且容易损坏。再如专利公告号为CN2647940Y的一种防臭地漏,包括水箅子、地漏本体和防臭碗,地漏本体由中心设有通孔的本体碗和可拆卸地装在通孔内的阻水管组成,阻水管的上端突出于本体碗的底面。这种结构沉水少,高度低,防臭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地漏结构或复杂或防臭效果差或流水不畅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构造简单、安装清理方便的直筒式防臭地漏。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直筒式防臭地漏,其特征是包括一个地漏本体、与地漏本体上端相扣合的上盖,所述的地漏本体是由一个外直筒体中套装一个内直管,内直管和外直筒体之间的上端设有封板,外直筒体的底部设有封闭式底板,外直筒体的筒壁上设有出水口,内直管的底端位于外直筒体上出水口最低出水部位的下方。本装置由两部分组成:即地漏本体和上盖,污水通过上盖过滤后进入地漏本体,先进入内直管,再满溢到外直筒体的出水口部位,由于内直管的底端在出水口以下部位,则外直筒体出水口以下部分都是沉水区,沉水区的高度根据地漏部位下水管直管部分的长度可制造得相应长一些,这些积水便成为有效的防臭防虫区。作为优选,所述的封板的直径大于外直筒体的直径,并大于下水管位于地面端口位置的直径。封板不仅是沉水区的密封盖,也是上盖的定位部。作为优选,所述的上盖的中心部位设有过滤盘,过滤盘底板上设有过滤孔。一般可把上盖中心的过滤盘下沉IOmm左右,既美观,又能把垃圾等级杂物沉积在此,过滤孔的大小按使用场合设定。作为优选,所述的上盖的外径部位设有向下翻转的翻边,翻边部位的内径与封板的外径配合。上盖的翻边构成一个合盖体,安装时把整个地漏本体覆盖在下方,保持清洁和美观。作为优选,所述的外直筒体的直径小于下水管的直径。污水通过外直筒体的出水口流到下水管中。作为优选,所述的外直筒体上的出水口为竖直排列的长孔。出水口的最小尺寸要大于上盖过滤孔的直径,以便经过滤孔后的杂物顺利从出水口排出。外直筒体上的长孔尽量设计成较大的排放空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装配简单,清理方便,防臭、防虫效果好,适合所有直管下水道地漏部位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地漏本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上盖结构示意图。图中:1.地漏本体,11.内直管,12.外直筒体,13.封板,14.出水口,2.上盖,21.过滤盘,22.翻边,23.过滤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参见图1,本实施例一种直筒式防臭地漏,由一个地漏本体I和与地漏本体I上端相扣合的上盖2组成。地漏本体I是由一个外直筒体12中套装一个内直管11,且在内直管11和外直筒体12之间的上端用封板13封闭,如图2所示,在外直筒体12的底部设有封闭式底板,外直筒体12的筒壁上部设有8个均匀排列的出水口 14,出水口 14为长孔且竖直排列。内直管11的底端位于外直筒体12上出水口 14最低出水部位的IOmm以下部位,但与外直筒体12的底板保持IOmm空间距离。上盖2的中心部位设有与内直管11直径间隙配合的过滤盘21,如图3所示,过滤盘21底板上设有均匀分布的过滤孔23,过滤孔23为圆孔,过滤孔23的直径小于出水口 14的宽度。上盖2的外径部位设有向下翻转的翻边22形成一个合盖体,翻边22合盖体部位的内径与封板13的外径间隙配合。污水经过上盖2过滤盘21的过滤,从内直管11下流至底部,然后满溢至出水口 14部位,流到下水管中。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技术的简单变换后的结构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筒式防臭地漏,其特征是包括一个地漏本体(1)、与地漏本体(1)上端相扣合的上盖(2),所述的地漏本体(1)是由一个外直筒体(12)中套装一个内直管(11),内直管(11)和外直筒体(12)之间的上端设有封板(13),外直筒体(12)的底部设有封闭式底板,外直筒体(12)的筒壁上设有出水口(14),内直管(11)的底端位于外直筒体(12)上出水口(14)最低出水部位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筒式防臭地漏,其特征是包括一个地漏本体(I)、与地漏本体(I)上端相扣合的上盖(2),所述的地漏本体(I)是由一个外直筒体(12)中套装一个内直管(11),内直管(11)和外直筒体(12)之间的上端设有封板(13),外直筒体(12)的底部设有封闭式底板,外直筒体(12)的筒壁上设有出水口(14),内直管(11)的底端位于外直筒体(12)上出水口(14)最低出水部位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筒式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板(13)的直径大于外直筒体(12)的直径,并大于下水管位于地面端口位置的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渊
申请(专利权)人:徐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