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军专利>正文

线性平面*型人造后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40623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3 00:22
一种线性平面型人造后牙,其包括上颌后牙和下颌后牙,其中上颌后牙具有平面状的面来作为下领后牙的接触的平台与全部接触的范围,并且下颌后牙包括依次相邻排列的下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下颌第一磨牙和下颌第二磨牙,其特征在于,下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下颌第一磨牙和下颌第二磨牙中的至少一个的颊尖比舌尖高,并且颊尖顶为矩形平面。线性平面型人造后牙的使用效果好且制造成本低,能够保持总义齿稳定性,提高戴牙初期的咀嚼效率,并且能够被应用于有偏侧咀嚼的患者;此外,所述线性平面型人造后牙具有足够的穿透食物的能力,为在计算机上进行CAD/CAM排牙奠定了基础。(*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线性平面拾型人造后牙。
技术介绍
人有28或32颗牙齿,因龋病、牙周炎等原因,很多人在中老年后,牙齿陆续脱落或拔除而成为无牙颌患者,便需要戴总义齿来行使咀嚼功能并维持美观与发音,总义齿由对应于人的28颗牙齿的各个人造牙组成,其中人造后牙包括8颗上颌前磨牙和磨牙、以及8颗下颌前磨牙和磨牙。在上下颌后牙咬合接触后形成的相互接合关系称为“拾”。目前所采用的人造牙通常是模仿人的真牙的解剖外形根据平衡拾理论而制成的解剖拾型的人造牙。技术专利CN2778225Y也披露了一种新型人造牙,其相对于解剖拾型更适用于剩余牙槽嵴产生重度吸收后的无牙颌患者所需戴的总义齿,该技术专利的全部内容作为参考引入本文中。剩余牙槽嵴的骨吸收规律为一种慢性、进行性、不可逆性、累积性的表现,一般可分为轻、中、重、极重四度(RRR I度-1V度),剩余牙槽嵴吸收后并不停止,会继续在颌骨产生吸收、但颌骨不会被完全吸收掉。无牙颌后的时间越长、剩余牙槽嵴吸收越严重,即由RRRI度、II度变为III度、IV度。对于其中RRR I度、II度的患者,继续应用解剖拾型与平衡拾理论效果一般不错。但对于RRR III度、IV度患者,调查显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松动、疼痛、功能不良这三大问题,79 %的人不满意。由此针对患者已设计开发出了多种改良拾型(例如线性拾型等),其相对于解剖拾型的优势不仅从患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表现中可以观察到,也在一系列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然而,在长期的应用中发现,不同的改良拾型既有各自的优点,也有其相应的局限。这就如同不可能有一种药可以包治百病一样,一种拾型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患者。患者的无牙颌状态一直在变化,一位患者的一生也不应只使用一种拾型。所以,医生应该同时能够应用多种拾型以适应不同患者不同使其的不同情况,在对总义齿尤其在对担负着咀嚼的主要任务的人造后牙的选择与应用中应该扬长避短。根据患者需要,对某种改良拾型进行再改良或者进一步的完善也是十分必要的。然而,无论是在应用解剖拾型还是在应用不同的改良拾型时,一直都存在以下四个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1.关于咀嚼效率的问题对于RRR III度、IV度无牙颌患者,通常较多地接受价格相对较为昂贵的线性拾型总义齿。这类无牙颌患者的无牙颌史较长,曾有过多副解剖拾型总义齿修复史。旧义齿松动、疼痛、功能不良、反复修改仍然效果欠佳。不要说数月,哪怕数周能够在不疼的状态下进食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为这些患者做了线性拾型总义齿后,如果要和解剖拾型总义齿比较修复效果,应从咀嚼面积(线性拾型总义齿的咀嚼面积要小于解剖拾型总义齿)、产生疼痛次数与持续时间/周期、松动度、咀嚼效率和骨吸收量/周期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比较。代表功能的咀嚼效率不能孤立地确定,而应与松动度、疼痛次数、骨吸收量和咀嚼面积联系起来才有意义。对于解剖拾型总义齿而言,当义齿引起溃疡后疼得不能再戴时进行测试的咀嚼效率为零;二两次疼痛之间的状态较好的某一时间如进行测试,咀嚼效率又会很高。对于线性拾型总义齿而言,戴牙初期的咀嚼效率相对于解剖拾型总义齿较低,但线性拾型总义齿本身稳定性好,适应期短,可能只需要几天甚至几个小时,而解剖拾型总义齿的适应期一般为三个月。如果一副解剖拾型总义齿某日测得的咀嚼效率为90%,戴牙的四个月内造成了三次溃疡,停戴合计达16天;而另一副线性拾型总义齿同日测试的咀嚼效率为84%,戴用半年未造成一次疼痛。那么是哪一副拾型总义齿的功能好呢?这说明目前口腔医学研究中所用的咀嚼效率测试方法只能说明是某一时间断面上的结构,而要想代丧患者日常生活的功能状态,则需要一种类似“积分”效果的测试方法才行。该测试方法的含义是:需要在一个相对较长的、能代表日常生活的时间周期内,对涵盖大多数日常食用的不同食物进行测试,才真正有代表意义。也只有这样进行的比较,在不同拾型之间的结构才有对比价值。如果有这样的方法来测试,毫无疑问线性拾型总义齿的“积分”咀嚼效率会高于解剖拾型总义齿,时间越长差异越明显。遗憾的是目前世界上尚无公认可行的这种测试方法。然而在临床经验中,提高线性拾型总义齿在戴牙初期的咀嚼效率对于某些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又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她们在戴牙初期对线性拾型略低于解剖拾型的哪怕一点点的咀嚼效率都十分敏感。如果能提高线性,拾型总义齿在戴牙初期的咀嚼效率,使其不低于甚至高于解剖拾型总义齿的咀嚼效率,则患者戴牙即能达到较高的功能恢复,可防止患者因心理问题而使修复失败,意义重大。因此,需要对线性拾型再进行进一步地改良。2.关于偏侧咀嚼的问题偏侧咀嚼作为一种不良咀嚼习惯,在天然牙列及无牙颌患者中均会出现,只不过天然牙列时较易于做出诊断。无牙颌患者的偏侧咀嚼可能有多种原因:第一、真牙列时有偏侧咀嚼,戴用总义齿时也出现了偏侧咀嚼,这是真正的偏侧咀嚼;第二、真牙列时存在咀嚼惯用侧,总义齿修复后保留了原习惯,但由于人造牙的不耐磨逐渐成为了偏侧咀嚼,在有偏侧咀嚼的总义齿患者中,这应该占大多数;第三、是制作的错误引起的,如错误的颌位关系未发现,组织面一侧的压疼未纠正,一侧侧方拾接触不良未调改,患者不得不用单侧咀嚼而形成不该有的偏侧咀嚼。当一位患者前来就诊时,医生如何将三者区分开是一个问题。总义齿唯一可纠正的偏侧咀嚼是第三种,但如果区分不开时,如何应对前两种偏侧咀嚼又是一个问题。总义齿不得不在正中关系位建拾,而对于有偏侧咀嚼的患者,究竟应该在偏斜位还是在正中关系位建拾一直是全世界悬而未解的问题。改良拾型是用另一种思路来处理该问题的:靠於型的宽容度在正中关系位与偏斜位之间建立起无障碍通道。但不同的改良拾型宽容度不同,对偏斜的耐受量也不同。在目前已知的所有拾型中,线性拾型是宽容度最大的。因此,对于有较大偏斜量的患者来说,线性拾型是较为合适的选择。但是,线性拾型总义齿的咀嚼要靠近远中方向的刃切割与舌侧拾台的挤压来完成。有偏侧咀嚼时,线性拾型最大的优点是:只要偏斜量不超出对粉的於平面的范围,义齿就可以行使功能。但此时暴露的问题是:会有一侧拾台与对拾的拾面无对拾,或对拾面积大幅减小,从而造成咀嚼效率降低。因此,在修复有偏侧咀嚼的无牙颌患者时提高咀嚼效率是需要对线性拾型进行改良的第二个原因。3.关于个性拾型的问题对于无牙颌患者来说,总义齿耠型都是“被迫接受耠型,,而非“个性耠型”。人们认为个性拾型是指某人有良好发育的解剖形态,并形成了特有的磨耗特征,外观与功能良好,其-於面(上、下颌后牙咬合时发生接触的一面)的外形需要在修复时遵循的定型。但对于真牙列来说,个性拾型也有一个形成与消失的过程。从建拾时起,在功能和磨耗中逐渐建立起牙体-牙周-神经-肌肉-关节-拾相适应的个性拾型,维持一段时间后,牙本质的过度磨耗又使得个性拾型发生改变,又须重新建立牙体-牙周-神经-肌肉-关节对磨耗后拾的适应。无牙颌患者从拾学原理来说当然需要个性拾型。对于任何一类无牙颌患者来说都需要个性拾型。尤其是RRR III度、IV度无牙颌患者而言,固位力大大下降,此时如能有与神经-肌肉-关节相适应的个性拾型是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每位无牙颌患者大都经历了漫长的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过程,以及可能与之相伴的修复过程。因此,在做总义齿时无法确定患者原有的个性拾型。退而求其次地,确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性平面型人造后牙,其包括上颌后牙和下颌后牙,其中所述上颌后牙具有平面状的面来作为下颌后牙的接触的平台与全部接触的范围,并且所述下颌后牙包括依次相邻排列的下颌第一前磨牙(4)、下颌第二前磨牙(5)、下颌第一磨牙(6)和下颌第二磨牙(7),其特征在于,下颌第一前磨牙(4)、下颌第二前磨牙(5)、下颌第一磨牙(6)和下颌第二磨牙(7)中的至少一个的颊尖比舌尖高,并且颊尖顶为矩形平面。FSA00000763113400011.tif,FSA00000763113400012.tif,FSA00000763113400013.tif,FSA00000763113400014.tif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性平面拾型人造后牙,其包括上颌后牙和下颌后牙,其中所述上颌后牙具有平面状的拾面来作为下颌后牙的拾接触的平台与全部拾接触的范围,并且所述下颌后牙包括依次相邻排列的下颌第一前磨牙(4)、下颌第二前磨牙(5)、下颌第一磨牙(6)和下颌第二磨牙(7),其特征在于,下颌第一前磨牙(4)、下颌第二前磨牙(5)、下颌第一磨牙(6)和下颌第二磨牙(7)中的至少一个的颊尖比舌尖高,并且颊尖顶为矩形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平面拾型人造后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颌后牙的下颌第一前磨牙(4)、下颌第二前磨牙(5)、下颌第一磨牙(6)和下颌第二磨牙(J)中的每一个的颊尖比舌尖高,并且各颊尖顶为矩形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性平面拾型人造后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颌后牙的下颌第一前磨牙(4)、下颌第二前磨牙(5)、下颌第一磨牙(6)和下颌第二磨牙(J)的颊尖顶沿近远中方向呈线性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线性平面验型入造后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颌第一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军
申请(专利权)人:徐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