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志晖专利>正文

可无线充电的移动设备保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39133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2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类设备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无线充电的移动设备保护套,包括外层保护套内层无线充电块,所述无线充电块为片状,紧贴于外层保护套的内壁上,所述无线充电块包括电磁接收线圈、接收控制模块、接口电源线和充电插头,所述电磁接收线圈与接收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接收控制模块通过接口电源线与所述充电插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保证移动设备的完整性的基础之上,实现了移动设备无线充电的目的,设计巧妙,用途广,制造成本低,造型简单、安全系数高、充电效率高、便于移动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并且大大降低了无线充电产生的电磁辐射,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类设备无线充电
,具体涉及一种可无线充电的移动设备保护套
技术介绍
在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移动设备领域,内置电池被广泛使用。虽然单位体积的电池容量一直在不断地增加,但是由于便携式移动设备性能越来越丰富多彩,功耗也越来越大,有些场合下不得不使用多块电池来维持移动设备的日常工作,充电几乎成了每天必做的工作。现有的充电方式一般为有线充电方式,单块电池用户每天都需要不少时间将设备与充电线缆连接,当此时有电话响起,必须断开线缆接听,有时甚至扯断电源线或接头。多块电池用户每天就需要打开电池盖进行更换,更换下的电池需要及时找充电器设备将换下的电池充满,过程繁琐,寻找充电器设备也不便利,于是无线充电设备应运而生,有方案尝试将无线充电接收模块改装到设备电池后盖上,以实现无线充电,但是这种方案破坏了设备的完整性,具有各种潜在的安全性因素;也有方案采用能接收无线充电的电池来实现无线充电,然而因为电池仓尺寸的局限性,接收模块面积过小,充电效率十分低下,且造价昂贵,安全系数偏低。而国内外高科技公司热衷于新设备新技术的推广,目前市场上保有量巨大的非移动充电设备,亟需一种能以极低的成本进行无线充电方式升级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造型简单、安全系数高、充电效率高、便于移动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可无线充电的移动设备保护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可无线充电的移动设备保护套,包括外层保护套内层无线充电块,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块为片状,紧贴于外层保护套的内壁上,所述无线充电块包括电磁接收线圈、接收控制模块、接口电源线和充电插头,所述电磁接收线圈与接收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接收控制模块通过接口电源线与所述充电插头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层无线充电块与外层保护套之间设有隔磁片,所述隔磁片将整个无线充电块包覆。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接收控制模块包括接收控制电路和电压调整电路,所述接收控制电路与电磁接收线圈连接,所述电压调整电路与接收控制电路连接,接收控制电路将电磁接收线圈接收的能量进行调整,并通过电压调整电路调整至移动设备所需充电电压。本技术不对需要充电的移动设备做任何变动,在保证移动设备的完整性的基础之上,实现了移动设备无线充电的目的,设计巧妙,用途广,制造成本低,具有下述优点:1、整个无线充电块设计为片状,并紧贴于外层保护套的内壁上,使无线充电保护套整体上很薄,结构简单,适用于各种电子产品;2、本技术通过充电插头与现有的无线充电器适配,无需再次购买多个充电器,降低了使用成本;3、本技术在内层无线充电块与外层保护套之间设有隔磁片,大大降低了无线充电产生的电磁辐射,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4、本技术将充电插头设置在保护套内,需充电的移动设备安装本技术保护套后,减少了移动设备裸露的接口数量,降低灰尘、水汽等对设备内部的侵蚀,进一步加强了保护套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从外部部分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无线充电块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保护套⑴结构示意图;图中:1-保护套;2-无线充电块(2.1-电磁接收线圈;2.2-接收控制模块;2.3-接口电源线;2.4-充电插头);3-隔磁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的可无线充电的移动设备保护套,包括外层保护套I和内层无线充电块2,无线充电块2为片状,紧贴于外层保护套I的内侧,无线充电块2包括电磁接收线圈2.1、接收控制模块2.2、接口电源线2.3和充电插头2.4,如图2所示,电磁接收线圈2.1与接收控制模块2.2电连接,接收控制模块2.2通过接口电源线2.3与充电插头2.4连接。接收控制模块2.2包括接收控制电路和电压调整电路,接收控制电路与电磁接收线圈2.1连接,所述电压调整电路与接收控制电路连接,接收控制电路将电磁接收线圈2.1接收的能量进行调整,并通过电压调整电路调整至移动设备所需充电电压。内层无线充电块2与外层保护套I之间设有隔磁片3,隔磁片3将整个无线充电块2包覆,可降低无线充电产生的电磁辐射。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电磁接收线圈2.1工作方式包括电磁感应、磁共振、电场耦合及无线电波方式,以能有效接收无线充电器提供的能量为宜,其尺寸对应无线设备所需充电参数确定。具体实施过程中,保护套I可根据需充电的移动设备尺寸大小,设置成方形、椭圆形,如图3所示,并可由工程塑料、硅胶、橡胶等可塑性材料加工而成,将无线充电块2包括电磁接收线圈2.1、接收控制模块2.2、接口电源线2.3和充电插头2.4电连接之后,构成片状整体覆盖上隔磁片3,固定于保护套I的内侧。使用时只需要使用对应设备型号的可无线充电的移动设备保护套,将保护套充电插头2.4插入移动设备电源数据口,并将保护套正确地套在移动设备外部即可完成充电的安装工作。充电时,将安装好保护套的移动设备放置在符合无线充电器上,启动充电器就能实施对移动设备的无线充电,使用十分方便。以上给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不构成限制,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下,本技术的改进和变化都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无线充电的移动设备保护套,包括外层保护套(1)和内层无线充电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块(2)为片状,紧贴于外层保护套(1)的内侧,所述无线充电块(2)包括电磁接收线圈(2.1)、接收控制模块(2.2)、接口电源线(2.3)和充电插头(2.4),所述电磁接收线圈(2.1)与接收控制模块(2.2)电连接,所述接收控制模块(2.2)通过接口电源线(2.3)与所述充电插头(2.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无线充电的移动设备保护套,包括外层保护套(I)和内层无线充电块(2),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充电块(2)为片状,紧贴于外层保护套(I)的内侧,所述无线充电块(2)包括电磁接收线圈(2.1)、接收控制模块(2.2)、接口电源线(2.3)和充电插头(2.4),所述电磁接收线圈(2.1)与接收控制模块(2.2)电连接,所述接收控制模块(2.2)通过接口电源线(2.3)与所述充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志晖
申请(专利权)人:朱志晖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