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乐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34966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2 2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打击乐器,其可增加打击面侧的美感、并且可确保内螺纹的强度且可有效地进行使螺栓螺合于内螺纹的作业。螺栓(50)的外螺纹部(51)是从形成在本体框架(20)的底部(21)的螺栓孔(24)插入至本体框架(20)的内部,头部(52)卡止在底部(21)。插入至本体框架(20)内部的外螺纹部(51),插通至固接在环箍(40)的环箍本体(41)的下表面的密封具(47)的第一插通孔(47c)中并进入至第二凹设部(45),从而螺合于游嵌在该第二凹设部(45)的第一收容部(45a)的螺母(46)。由此,可避免螺栓(50)从环箍(40)的上表面侧露出,因而可增加打击乐器(100)的打击面侧的美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打击乐器。本专利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增加打击面侧的美感并且可确保内螺纹的强度且有效地进行使螺栓螺合于内螺纹的作业的打击乐器。
技术介绍
以前,模拟原声(acoustic)的打击乐器的电子打击乐器或练习用的打击乐器已为人所知。例如,日本专利特开2007-249140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包括主体部2 (本体框架)、面皮(鼓面,head)5、环箍(hoop) 4、卡合螺栓7 (螺栓)的电子打击乐器I。此处,主体部2为大致中空圆筒状。面皮5作为被打击的打击面而构成。环箍4中,对该面皮5赋予张力。卡合螺栓7 (螺栓)将该环箍4螺合结合在主体部2。
技术介绍
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特开2007-249140号公报(段落、等)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然而,在所述现有的电子打击乐器I中,将卡合螺栓7从配设着面皮5的打击面侧插入至环箍4的螺栓孔4b中,使螺母螺合在形成于主体部2的内螺纹2e上。由此,卡合螺栓7从环箍4的打击面侧露出,从而存在打击面侧的美感被破坏的问题。与此相对,申请人设想通过将螺栓从主体部的下表面侧插入并且在主体部的内部使螺栓螺固在环箍,由此增加上表面侧(打击面侧)的美感(申请时未公知)。此处,作为在主体部的内部使螺栓螺固在环箍的方法,考虑将螺刻着内螺纹的螺孔形成在环箍上。然而,在环箍由刚性比螺栓低的树脂材料等构成的情况下,因将螺栓从相对于螺孔倾斜方向螺入等,从而存在内螺纹容易损耗的问题。而且,作为在主体部的内部使螺栓螺固在环箍的其他方法,也考虑将螺母固接在环箍。然而,该情况下,在无法从外部看到螺母的状态下,必须沿着螺母的轴心方向将螺栓螺入螺母中。因此,存在使螺栓螺合于螺母的作业效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完成的。也就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击乐器,其可增加打击面侧的美感,并且可确保内螺纹的强度且可有效地进行使螺栓螺合于内螺纹的作业。解决课题的手段根据技术方案I所述的打击乐器,通过从形成在本体框架的底部的螺栓孔插入螺栓的外螺纹部,使外螺纹部螺合于环箍的凹设部,而可将环箍固接在本体框架。这样,从本体框架的下表面侧插入螺栓,在本体框架的内部将螺栓螺合在凹设部。由此,可避免从配设在打击面侧的环箍的上表面侧露出螺栓。也就是,具有可增加打击面侧的美感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打击乐器,除技术方案I所述的打击乐器的所实现的效果之外,环箍的上表面随着从外周侧朝向内周侧而下降倾斜。由此,可容易地避免打击面皮时环箍被打击。也就是,通过将环箍的上表面配设在与面皮大致同一面上,而可使环箍的上表面近似于面皮,从而使面皮看上去较大。另一方面,通过在环箍形成着凹设部而环箍的径向上的尺寸比先前大,从而容易相应地在演奏打击乐器时误打击到环箍。与此相对,通过使环箍的上表面从外周侧朝向内周侧而下降倾斜,从而能够不容易打击到接近面皮的环箍的内周侧。由此,具有如下效果:使环箍的上表面近似于面皮而可容易避免因打击到环箍而引起的异音的发生。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打击乐器,除技术方案I或技术方案2所述的打击乐器的所实现的效果之外,还具有如下效果。使螺母游嵌(游嵌是指松配合,to loosely fit)在由固接在环箍的下表面的密封具所密封的凹设部。由此,即便在螺母及环箍的制造时产生尺寸误差的情况下,也可吸收该尺寸误差。而且,螺母游嵌在凹设部。由此,当螺栓的外螺纹部插入至凹设部时,即便在外螺纹部从相对于螺母的轴心方向倾斜的方向插入的情况下,也能够以外螺纹部相对于螺母的螺入方向与螺母的轴心方向一致的方式使螺母在凹设部的内部移位,且能够使螺栓的外螺纹部螺合于螺母。也就是,可有效地进行使螺栓螺合于螺母的作业。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打击乐器,除技术方案3所述的打击乐器的所实现的效果之外,有如下的效果。凹设部包括供螺母游嵌的第一收容部,以及凹设在该第一收容部的凹设底面的第二收容部。此外,从环箍的下表面侧观察到的第二收容部的内周形状设定得比从轴心方向观察到的螺母的外形小,且比螺栓的外螺纹部的外径大。由此,可从环箍的下表面侧插入至第一收容部并螺入于螺母,且可将从螺母向第一收容部的凹设底面侧突出的螺栓的外螺纹部的螺入方向前端侧收容在第二收容部中。因此,可将螺栓的外螺纹部的螺入方向前端从本体框架的底部螺入至更上方为止。由此,可确保对面皮而言充足的张力调整范围。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打击乐器,除技术方案3或技术方案4所述的打击乐器的所实现的效果之外,有如下的效果。通过使形成为大致U字状的密封具嵌合于环箍,而可由密封具来增强因在环箍形成凹设部而降低的环箍的强度。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打击乐器,除技术方案3至技术方案5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击乐器的所实现的效果之外,有如下的效果。环箍包括形成在比该环箍的下端靠上方侧处并且固接密封具的固接部,在密封具固接在环箍本体的状态下,密封具的下端位于比环箍本体的下端靠上方处。由此,通过在使环箍固接在本体框架时,密封具抵接在本体框架的底部而可避免螺栓的紧固受到限制。也就是,可确保对面皮而言充足的张力调整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打击乐器,包括:上表面侧开口的本体框架;拉伸地设置在该本体框架的上表面侧的面皮;对该面皮赋予张力的圆环状的环箍;以及使该环箍固接在所述本体框架的螺栓;所述螺栓包括:外螺纹部,螺刻着外螺纹;以及头部,连续地设置在该外螺纹部的一端侧并且具有比所述外螺纹部的外径大的外形;所述本体框架包括:构成其下表面的底部;圆筒状的框架外周部,竖立地设置在该底部的周缘部分;框架内周部,形成为直径比该框架外周部小的圆筒状并且在所述框架外周部的内周侧竖立地设置在所述底部;螺栓孔,贯通形成在位于该框架内周部及所述框架外周部之间的所述底部并且可插入所述螺栓的外螺纹部;所述面皮拉伸地设置在所述框架内周部的上端部分,并且所述环箍配设在所述框架外周部及所述框架内周部之间;所述环箍包括凹设部,该凹设部凹设在所述环箍的下表面并且具有可供所述螺栓的外螺纹部螺合的内螺纹;所述螺栓的外螺纹部从所述本体框架的底部的螺栓孔插入且螺合在所述环箍的凹设部,由此所述环箍固接在所述本体框架。附图说明图1 (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击乐器的俯视图。图1 (b)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击乐器的底视图。图2是打击乐器的分解剖面图。图3 (a)是从环箍本体的下表面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图3(b)是图3(a)的IIIb方向观察时的环箍本体的侧视图。图4(a)是环箍本体的底视图。图4(b)是图4(a)的IVb-1Vb线的环箍本体的剖面图。图4(c)是图4(a)的IVc-1Vc线的环箍本体的剖面5(a)是密封具的立体图。图5(b)是密封具的俯视图。图5(c)是图5(a)的Vc方向观察时的密封具的侧视图。图5 (d)是图5 (b)的Vd-Vd线的密封具的剖面图及密封螺栓的侧视图。图6是图1 (a)的V1-VI线的打击乐器100的剖面图。图7是图1 (a)的VI1-VII线的打击乐器100的剖面图。图8(a)是从第二实施方式的环箍本体的下方观察到的立体图。图8(b)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密封具的立体图。附图标记:2:支撑管20:本体框架20a:管连结部21:底部22:框架外周部23:框架内周部24:螺栓孔30:面皮31:打击面32:卡止部40:环箍41: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打击乐器,包括:上表面侧开口的本体框架;拉伸地设置在该本体框架的上表面侧的面皮;对该面皮赋予张力的圆环状的环箍;以及使该环箍固接在所述本体框架的螺栓;所述打击乐器的特征在于:所述螺栓包括:外螺纹部,螺刻着外螺纹;以及头部,连续地设置在该外螺纹部的一端侧并且具有比所述外螺纹部的外径大的外形;所述本体框架包括:构成其下表面的底部;圆筒状的框架外周部,竖立地设置在该底部的周缘部分;框架内周部,形成为直径比该框架外周部小的圆筒状并且在所述框架外周部的内周侧竖立地设置在所述底部;螺栓孔,贯通形成在位于该框架内周部及所述框架外周部之间的所述底部并且可插入所述螺栓的外螺纹部;所述面皮拉伸地设置在所述框架内周部的上端部分,并且所述环箍配设在所述框架外周部及所述框架内周部之间;所述环箍包括凹设部,该凹设部凹设在所述环箍的下表面并且具有可供所述螺栓的外螺纹部螺合的内螺纹;所述螺栓的外螺纹部从所述本体框架的底部的螺栓孔插入且螺合在所述环箍的凹设部,由此所述环箍固接在所述本体框架。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2.14 JP 2011-2731651.一种打击乐器,包括:上表面侧开口的本体框架;拉伸地设置在该本体框架的上表面侧的面皮;对该面皮赋予张力的圆环状的环箍;以及使该环箍固接在所述本体框架的螺栓;所述打击乐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螺栓包括:外螺纹部,螺刻着外螺纹;以及头部,连续地设置在该外螺纹部的一端侧并且具有比所述外螺纹部的外径大的外形; 所述本体框架包括:构成其下表面的底部;圆筒状的框架外周部,竖立地设置在该底部的周缘部分;框架内周部,形成为直径比该框架外周部小的圆筒状并且在所述框架外周部的内周侧竖立地设置在所述底部;螺栓孔,贯通形成在位于该框架内周部及所述框架外周部之间的所述底部并且可插入所述螺栓的外螺纹部;所述面皮拉伸地设置在所述框架内周部的上端部分,并且所述环箍配设在所述框架外周部及所述框架内周部之间; 所述环箍包括凹设部,该凹设部凹设在所述环箍的下表面并且具有可供所述螺栓的外螺纹部螺合的内螺纹; 所述螺栓的外螺纹部从所述本体框架的底部的螺栓孔插入且螺合在所述环箍的凹设部,由此所述环箍固接在所述本体框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击乐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箍的上表面随着从外周侧向内周侧而下降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田豊森良彰
申请(专利权)人:罗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