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32325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2 1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具有出风缺口;出风门板,具有出风口,出风门板可枢转地设置在壳体内侧;挡风门板,可伸缩地设置在出风门板的一侧,并与出风门板同步运动,挡风门板具有向内收回的第一位置和向外伸出以封堵出风缺口的第二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出风门板的一侧设置有可伸缩的挡风门板,使空调器工作时,挡风门板沿径向向内回收至出风门板的一侧,并避让出出风缺口,在空调器停止工作时,挡风门板随出风门板同步运动至出风缺口处,并从空调器内部沿径向伸出,封堵住出风缺口,实现了挡风门板与壳体间的无缝隙配合,提高了空调器的整体美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有立式空调器一般使用出风面板转动扫风,最后将门板旋转闭合,这种结构有一个固有的缺陷就是闭合后门板与左右侧板存在缝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具有与侧板无缝隙配合的挡风门板的空调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具有出风缺口 ;出风门板,具有出风口,出风门板可枢转地设置在壳体的内侧;挡风门板,可伸缩地设置在出风门板的一侧,并在周向上与出风门板同步运动,挡风门板具有沿径向向内收回的第一位置和沿径向向外伸出以封堵出风缺口的第二位置。进一步地,壳体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形成有出风缺口。进一步地,出风门板上具有格栅面板,格栅面板上具有格栅以形成出风口。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与出风门板驱动连接;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与出风门板同步运动地设置,并且与挡风门板驱动连接。进一步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固定设置在空调器的内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齿轮,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驱动连接;弧形齿条,连接在出风门板的周向内侧,由第一齿轮驱动。进一步地,第一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齿轮,第二齿轮设置在第一齿轮与弧形齿条之间。进一步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相对弧形齿条固定安装;第三齿轮,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驱动连接;直齿条,沿挡风门板的径向延伸并连接在挡风门板上,直齿条与第三齿轮啮合。进一步地,第二驱动装置还包括安装座,第二电机安装在安装座上,安装座中还形成有容纳直齿条的导轨槽。进一步地,驱动装置为两组,分别设置在出风门板的上下端部附近。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空调器包括:壳体、出风门板和挡风门板。其中,壳体具有出风缺口 ;出风门板,具有出风口,出风门板可枢转地设置在壳体的内侧;挡风门板,可伸缩地设置在出风门板的一侧,并在周向上与出风门板同步运动,挡风门板具有沿径向向内收回的第一位置和沿径向向外伸出以封堵出风缺口的第二位置。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出风门板的一侧设置有可伸缩的挡风门板,在空调器工作时,挡风门板沿径向向内回收至出风门板的一侧,并随出风门板同步运动,避让处出风缺口,在空调器停止工作时,挡风门板随出风门板同步运动至出风缺口处,并且挡风门板从空调器内部沿径向伸出,封堵住出风缺口,实现了挡风门板与壳体间的无缝隙配合,提高了空调器的整体美观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的实施例处于关闭状态时的连接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空调器的俯视图,其中,空调器处于关闭状态;图3示出了图1的空调器的处于工作状态时的连接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1的空调器的俯视图,其中,空调器处于工作状态;图5示出了图1的空调器的爆炸图;以及图6示出了图1的空调器的第二驱动装置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的实施例处于关闭状态时的连接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空调器的俯视图,其中,空调器处于关闭状态,图3示出了图1的空调器的处于工作状态时的连接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1的空调器的俯视图,其中,空调器处于工作状态。结合参见图1至图4,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壳体10、出风门板20和挡风门板30。其中,壳体10上具有出风缺口 13,出风门板20上具有出风口,且出风门板20可枢转地设置在壳体10的内侧;挡风门板30可伸缩地设置在出风门板20的一侧,并在周向上与出风门板20同步运动,挡风门板30具有沿径向向内收回的第一位置和沿径向向外伸出以封堵出风缺口 13的第二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出风门板20的一侧设置有可伸缩的挡风门板30,出风门板20具有使出风口与出风缺口 13重合的出风位置以及使出风口位于壳体10内侧的关闭位置。在空调器工作时,挡风门板30沿径向向内回收至出风门板20的一侧,并随出风门板20同步运动,避让出出风缺口 13,在空调器停止工作时,挡风门板30随出风门板20同步运动至出风缺口 13处,挡风门板30从空调器内部沿径向伸出,封堵住出风缺口 13,实现了挡风门板30与壳体10间的无缝隙配合,提高了空调器的整体美观性。在本实施例中,出风门板20上具有格栅面板21,格栅面板21上具有格栅以形成出风口。壳体10包括: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之间形成有出风缺口 13。该出风缺口 13设置在空调器的正前方,方便在空调器工作时,出风口对室内进行扫风的工作。本实施中的空调器还包括有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40和第二驱动装置50。其中,第一驱动装置40与出风门板20驱动连接,实现了出风门板40在壳体10内的转动,第二驱动装置50与出风门板20同步运动地设置,并且第二驱动装置50与挡风门板30驱动连接,控制挡风门板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运动。如图5所示,具体的说,第一驱动装置40包括:第一电机41、第一齿轮42和弧形齿条43。其中,第一电机41通过安装在安装座46上的安装架45固定设置在空调器的内部,并且第一电机41的输出轴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齿轮42与第一电机41的输出轴驱动连接,第一齿轮42的上部设置有齿轮盖47,齿轮盖47在保证齿轮装配垂直度,确保齿轮啮合顺畅的同时,也对齿轮施加了保护;弧形齿条43连接在出风门板20的周向内侧,由第一齿轮42驱动。第一电机41驱动第一齿轮42进而带动弧形齿条43沿空调器的周向进行运动,弧形齿条43连接在出风门板20的周向内侧,所以弧形齿条43的运动带动了出风门板20的运动,实现了在空调器开启时,出风门板20上的格栅面板21可由壳体10内侧转动至出风缺口 13处,实现空调器的扫风功能。当空调器关闭时,格栅面板21随着第一驱动装置40的驱动,由出风缺口 13处转动至壳体10的内侧。优选地,为实现出风门板20的平稳转动,第一齿轮42与弧形齿条43间还设置有第二齿轮44,第二齿轮44与第一齿轮42和弧形齿条43分别啮合,且第二齿轮44的齿数大于第一齿轮42的齿数,这种设置,具有调整转动t匕,提高转动顺畅度的作用,从而实现了出风门板20的平稳转动。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装置50包括:第二电机51、第三齿轮52和直齿条53。其中第二电机51相对弧形齿条43固定安装,第二电机51可以通过连接件安装在弧形齿条43的上表面上,可以通过安装件安装在出风门板20上;第三齿轮52与第二电机51的输出轴驱动连接;直齿条53沿挡风门板30的径向延伸并连接在挡风门板30上,并与第三齿轮52啮合。当第二电机51转动时,驱动第三齿轮52,第三齿轮52带动直齿条53在空调器的径向方向运动,直齿条53上远离空调器内部的一端与挡风门板30相连。这样,在直齿条53运动时,同时带动了挡风门板30沿空调器的径向运动,实现了挡风门板30在向内收回的第一位置和向外伸出以封堵出风缺口 13的第二位置之间的运动,并且,直齿条53对挡风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具有出风缺口(13);出风门板(20),具有出风口,所述出风门板(20)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内侧;挡风门板(30),可伸缩地设置在所述出风门板(20)的一侧,并在周向上与所述出风门板(20)同步运动,所述挡风门板(30)具有沿径向向内收回的第一位置和沿径向向外伸出以封堵所述出风缺口(13)的第二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具有出风缺口 (13); 出风门板(20),具有出风口,所述出风门板(20)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内侧; 挡风门板(30),可伸缩地设置在所述出风门板(20)的一侧,并在周向上与所述出风门板(20)同步运动,所述挡风门板(30)具有沿径向向内收回的第一位置和沿径向向外伸出以封堵所述出风缺口(13)的第二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所述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之间形成有所述出风缺口(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门板(20)上具有格栅面板(21),所述格栅面板(21)上具有格栅以形成所述出风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第一驱动装置(40),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0)与所述出风门板(20)驱动连接; 第二驱动装置(50),所述第二驱动装置(50)与所述出风门板(20)同步运动地设置,并且与所述挡风门板(30)驱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0)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宪运丘晓宏文超陈国豪廖岸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