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哲安专利>正文

干挂薄石材墙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31245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2 1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干挂薄石材墙板结构,包括一薄石材板块、至少一补强板、一背框,并该薄石材板块为厚度3mm~10mm板块;又补强板面积对应薄石材板块,固设于薄石材板块背面;又背框由硬质材料制造,中央具有透空区,并与补强板背面端缘固接,又于背框接合挂勾,并可提供组设于墙面上;借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具有质轻易施工,并可借由背框矫正墙板平整度以具有较佳水平质感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干挂薄石材墙板结构,主要指一种质轻易施工并可具有较佳平整质感的干挂式墙板。
技术介绍
习知建筑外墙常采用粉刷、铺设瓷砖、钢板、石材等方式提升建筑表面质感,其中石材因具有天然表面美观纹理,为深受人们喜好的高价外墙建材,而该石材板块设置于墙面一般为干挂式、湿式工法施工,并干挂方式于建筑墙面上预先固设勾挂件,并于石材板块上固设可与该勾挂件勾扣的挂勾,使得石材板块可借由挂勾与墙面上的勾挂件勾扣组设于建筑墙面上,并可较须借由水泥一段时间才能凝固组合的湿式工法具施工迅速功效,且该干挂式于旧大楼外墙整修时不须拆下外墙原有的墙板,可于旧墙板上固设勾挂件即可快速组装新墙板,可减少施工期以符合大楼使用需求。前述传统石材板块为了运载过程不会破裂一般裁切约18-30_厚度,并于该石材板块端部镶孔或凿沟以结合挂勾,并使该石材板块可采干挂式工法组设于墙面上,如中国台湾新型M397404、M261538号即为此设计,然而因该18mm以上厚度的石材板块重量较重,必须多人才能搬运施工,将增加施工不便及成本,且难以作为天花板使用,又大楼安装时若搬运不慎更将造成危险,又该石材板块上直接钻孔或凿沟仍易造成石材板块龟裂破损,具加工不易缺失,且该厚重石材板块固设于墙面上若遇地震时易因自重而导致破裂甚至脱落危险。此外因天然石材于人们不断开采下日渐减少,因而墙面采用该18mm较厚的石材板块将造成不环保情形,且将大幅增加外墙成本。因而为改进前述情形目前具有如专利技术人设计的中国台湾M397403、M330319专利案中采用3mnTl0mm薄石材背面结合补强材的复合石材结构,并该设计可使得厚度18_30_的石材板块形成两片以上相同面积的板材以减低成本,并可具较佳环保功效,且该复合石材贴覆于墙面时其外观仍具有天然石材纹理质感。然而因单一片大面积的薄石材本身易弯曲变形,虽然可结合较厚的补强材减少变形度,但较厚的补强材仍将造成复合石材较重不易施工缺失,又该大面积补强材本身表面亦难以水平,仍易造成该大面积的复合石材产生表面弯曲现象,并造成墙面不平整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干挂薄石材墙板结构,其质轻易施工,并可具有较佳平整质感。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干挂薄石材墙板结构,包括: 一薄石材板块,为厚度3mnTl0mm板块; 一补强板,面积对应薄石材板块,固设于薄石材板块背面;一由硬质材料制造的背框,中央具有透空区,并与补强板背面端缘固接。所述的背框由数长条骨架组成,并该各长条骨架一侧分别与补强板背面端缘固接,并各长条骨架端部互为结合,且各长条骨架间形成透空区。所述的各长条骨架端部由组接片组合。所述的补强板与薄石材板块由黏胶固接,又背框与补强板由黏胶固接。进一步,更包括挂勾,该挂勾与背框组接,并挂勾可组设于墙面上。所述的背框的长条骨架一侧成型设置可与补强板接合的接合部,并于相对另一侧成型设置骨架部,又该接合部设置可套合薄石材板块及补强板端缘的接合槽,并该接合槽具有可包覆薄石材板块的前包覆片,使得该长条骨架可借由接合部的接合槽套合薄石材板块及补强板端缘再借由黏胶组接。所述的薄石材板块前方周缘设置可容置背框长条骨架前包覆片的凹部。所述的长条骨架的骨架部成型设置勾槽。所述的不同长条骨架间设置补强架连结。本专利技术组设于墙面上时可先模块化制造数墙板,再令墙板借由挂勾组设于墙面上,并因本专利技术的背框本身重量轻,因而可便于施工人员搬运施工,且该挂勾可组设于背框上,不会破坏薄石材板块,又本专利技术的背框长条骨架本身即可具有良好不变形强度,可借由该长条骨架分别为补强板周缘接合防止大面积墙板弯曲变形,因而整体墙面可具较佳平整度,并使本专利技术可确实改进习知大面积薄石材板块易弯曲缺失,且使得墙面可采用大面积墙板组合以提升质感。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分解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组合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组合剖视 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组设于墙面剖视 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组设于墙面立体示意 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分解 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组合剖视 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组设于墙面剖视 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部分组合剖视 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背框示意 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分解 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组设于墙面示意图。符号说明 I 薄石材板块11凹部2 补强板 3背框30插孔31长条骨架 32组接片33透空区34长条骨架 341接合部342骨架部343接合槽 344插孔345前包覆片346勾槽35长条骨架351转角块352补强架 4挂勾5 接合组件6 黏胶 7 补土层8 勾挂件。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请参阅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墙板的第一实施例包括一薄石材板块1、一补强板2、一背框3,其中该薄石材板块I为厚度3mnTlO_板块,又该补强板2面积对应薄石材板块1,并由黏胶6胶合固设于薄石材板块I背面,而该补强板2可为HDEP高密度聚乙烯或XPS挤塑式聚苯乙烯发泡保温板或PVC发泡的聚氯乙烯或EPS发泡聚苯乙烯或发泡的聚丙烯或硅酸钙板或氧化镁板或铝蜂巢板等轻质板材,并借由补强板2可提升薄石材板块I强度。背框3由铝、木、不锈钢、镀锌钢管或其它不易变形硬质材料制造,并由四长条骨架31组成,其中该各长条骨架31 —侧分别与补强板2背面端缘由黏胶6黏合固接,并各长条骨架31端部由组接片32结合,且各长条骨架31间形成透空区33,使得该长条骨架31与补强板2背面结合时可增进该补强板2及薄石材板块I侧缘平整度,并使薄石材板块1、补强板2为60X60 cm以上大面积板块时仍可借由长条骨架31矫正形成水平板块;又因背框3并非对应薄石材板块I面积,因而可具有重量轻功效,并该透空区33可提供隔热及隔音缓冲吸震空间;又于背框3设置插孔30接合挂勾4,并该挂勾4为习知结构不再多述。请参阅图4、图5,本专利技术组设于墙面上时可先模块化制造数墙板,并使墙板上、下迭置,并使墙板上的挂勾4与墙面由接合组件5固接,且于各相邻墙板间设置补土层7以提升整体质感。 本专利技术的背框3并非整片型式可减少成本,其本身重量轻可明显减轻大楼墙板结构负载,并可便于施工人员搬运施工,又该挂勾4可组设于背框3上,不会破坏薄石材板块1,又本专利技术的背框3长条骨架31本身即可具有良好不变形强度,可借由该长条骨架31分别与补强板2周缘接合防止大面积墙板弯曲变形,因而不须较厚的补强板2即整体墙面可具较佳平整度,并使本专利技术可确实改进习知大面积薄石材板块I易弯曲缺失,且使得墙面可采用大面积墙板组合以提升质感,并使建筑大楼表面可具更平整线条以符合现代都市外观水平需求,又本专利技术的墙板亦可适于建筑内墙,并因重量轻,亦可提供天花板使用以提升更佳利用性。请参阅图6至图8,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类同第一实施例,其主要差异在背框3的长条骨架34 —侧成型设置接合部341,并于相对另一侧成型设置可接合挂勾4的骨架部342,并该接合部341设置可套合薄石材板块I及补强板2端缘的接合槽343,并该接合槽343具有可包覆薄石材板块I前缘的前包覆片345,又该骨架部342设置可接合挂勾4的插孔344,使得该长条骨架34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干挂薄石材墙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薄石材板块,为厚度3mm~10mm板块;一补强板,面积对应薄石材板块,固设于薄石材板块背面;一由硬质材料制造的背框,中央具有透空区,并与补强板背面端缘固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挂薄石材墙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薄石材板块,为厚度3mnTl0mm板块; 一补强板,面积对应薄石材板块,固设于薄石材板块背面; 一由硬质材料制造的背框,中央具有透空区,并与补强板背面端缘固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挂薄石材墙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背框由数长条骨架组成,并该各长条骨架一侧分别与补强板背面端缘固接,并各长条骨架端部互为结合,且各长条骨架间形成透空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挂薄石材墙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各长条骨架端部由组接片组合。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挂薄石材墙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补强板与薄石材板块由黏胶固接,又背框与补强板由黏胶固接。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挂薄石材墙板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哲安
申请(专利权)人:蔡哲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