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凤武专利>正文

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26897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9 19:30
一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赤芍10~18g;地龙11~17g;牛膝15~25g;当归12~16g;黄芪115~123g;红花13~17g;丹参27~33g;甘草1~8g;葛根27~35g;川芎15~25g;桃仁10~20g。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治疗中风后遗症,并可有效预防中风,具有见效快、疗效好、无毒副作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
技术介绍
急性脑血管病是由于各种血管性原因引起的一种非外伤性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出现局灶性神经损害的一组疾病,又称为脑卒中、中风,急性脑血管病在临床上根据病因病理不同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其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及复发率很高。急性脑血管病属于中医学的“中风”、“暴厥”、“薄厥”、“偏枯”等病症范畴,好发于中老年的一种常见病,现在对急性脑血管病缺乏有效的救治措施,或是治疗的费用高,副作用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它的治疗效果好,治疗成本低,副作用小。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赤苟10 18g ;地龙11 17g ;牛膝15 25g ;当归12 16g ;黄芪115 123g ;红花13 17g ;丹参27 33g ;甘草I 8g ;葛根27 35g ;川芎15 25g ;桃仁10 20g。本专利技术中的药物机理如下: 赤芍性味苦,微寒,归肝经,具有行瘀、止痛、凉血、消肿的功效,可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地龙性味咸、寒,入肝、脾、肺、膀胱经,具有清热、平肝、止喘、通络利尿的功效。主治高热狂燥、惊风抽搐、风热头`痛、目赤、中风半身不遂等。牛膝性味苦、酸,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火血下行、利尿通淋的功效,主治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血滞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症瘕、胞衣不下、热淋、血淋、跌打损伤、痈肿恶疮、咽喉肿痛等。当归性味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主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黄芪性味性味: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具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 主治痛经,经闭,产后血晕,瘀滞腹痛,胸痹心痛,血积,跌打瘀肿,关节疼痛,中风瘫痪,斑疹紫暗。丹参味苦,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甘草,味甘,归十二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葛根味甘、辛,归脾、胃经,具有解表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的功效。主治外感发热头痛、高血压颈项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主治安抚神经,正头风头痛,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桃仁味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经闭,痛经,癥瘕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秘。将上述药物水煎2 次分2次服,每日I剂,一个月为一疗程,连续服用四个疗程,患者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清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变或痊愈。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治疗中风后遗症,并可有效预防中风,具有见效快、疗效好、无毒副作用的优点。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赤苟10 18g ;地龙11 17g ;牛膝15 25g ;当归12 16g ; 黄芪115 123g ;红花13 17g ;丹参27 33g ;甘草I 8g ; 葛根27 35g ; 川芎15 25g ;桃仁10 20g。实施例1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赤芍13 16g ; 地龙12 16g ;牛膝18 22g ;当归13 15g ; 黄芪117 121g ;红花14 16g ;丹参28 32g ;甘草3 6g ; 葛根29 32g ; 川芎18 21g ;桃仁14 16g。实施例2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赤芍15g ;地龙15g ;牛膝20g ;当归15g ;黄芪120g ; 红花15g ;丹参30g ;甘草5g ;葛根30g ;川芎20g ; 桃仁15g。实施例3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赤芍Hg ;地龙Hg ;牛膝21g ;当归14g ;黄芪IlSg ; 红花13g ;丹参28g ;甘草4g ;葛根28g ;川芎18g ; 桃仁14g。将上述药物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I剂,一个月为一疗程,经临床试验结果如下: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40例,年龄为50 75岁,男性25例,女性15例,连续服用实施例2四个疗程后,患者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清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变或痊愈。且病人无任何不良反应,三大常规化验及肝肾功能检测未发现异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赤芍10~18g;?地龙11~17g;牛膝15~25g;当归12~16g;黄芪115~123g;红花13~17g;丹参27~33g;甘草1~8g;葛根27~35g; 川芎15~25g;桃仁10~20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赤芍10 18g ;地龙11 17g ;牛膝15 25g ;当归12 16g ; 黄芪115 123g ;红花13 17g ;丹参27 33g ;甘草I 8g ; 葛根27 35g ; 川芎15 25g ;桃仁10 20g。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赤芍13 16g ; 地龙12 16g ;牛膝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凤武
申请(专利权)人:廖凤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