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式听诊器膜片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26598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9 1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配件,尤其是听诊器配件。具体为一种复合式听诊器膜片组件,包括包胶体部分和膜片,所述包胶体部分包括第一环带平台和第二环带平台,其中第一环带平台的直径小于第二环带平台的直径,在第一环带平台与第二环带平台之间设置第一环状侧壁,在所述第二环带平台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二环状侧壁,所述第二环状侧壁朝远离第一环带平台的方向延伸,所述膜片贴设于所述第一环带平台的外侧端面上。本听诊器配件抗音频衰减能力强、耐用性强且具有合理的有效接触面积,能准确获取脏器的活动信息,便于使用者做出正确的诊断决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配件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复合式听诊器膜片组件
技术介绍
听诊器是医师听诊人体心脏、肺及脉搏等器官的声响变化,诊断疾病的重要医疗器械。听诊器主要包括听头本体、转轴、胶管、耳挂及膜片。听头本体与膜片之间形成的集音腔的集音效果对听诊器的扩音功能有着重要影响,因而膜片在声音传导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听诊器采集脏器音频时,通过膜片改变脏器发出的声波波长,使得改变后的音频为人耳容易识别的声频,故膜片与患者身体的有效接触面积以及接触吻合度对听音效果好坏影响重大,当接触面积有限及吻合度不高时,会导致音频衰减严重,影响使用者做出正确的诊断决策。中国专利申请号200920040509.3公开了一种高弹性可变性复合式膜片,如图6所示,其所述膜片外缘嵌入所述直径较小的圆形环带内,由于圆形环带的包裹使得膜片难以直接接触患者身体,需要适当按压,增加病人的痛苦,而且这种接触方式收集脏器音频时,音频衰减较为明显,降低了使用者判断脏器活动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复合式听诊器膜片组件,其能够克服现有听诊器有效接触面积有限的问题,使得与患者的有效接触面积更加合理。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复合式听诊器膜片组件,其能够克服现有听诊器吻合度不高的问题,使得其与患者的有效接触吻合度更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复合式听诊器膜片组件,其能够克服现有听诊器音频衰减明显的问题,其具有更强的抗音频衰减能力。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复合式听诊器膜片组件,其能够克服现有听诊器容易引起患者痛苦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复合式听诊器膜片组件,其具有更强的耐用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复合式听诊器膜片组件,其能准确获取脏器的活动信息,以便使用者做出正确的诊断决策。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之一:一种复合式听诊器膜片组件,包括包胶体部分和膜片。所述包胶体部分包括第一环带平台和第二环带平台,其中第一环带平台的直径小于第二环带平台的直径;在第一环带平台与第二环带平台之间设置第一环状侧壁;在所述第二环带平台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二环状侧壁,所述第二环状侧壁朝远离第一环带平台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膜片贴设于所述第一环带平台的外侧端面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带平台的外侧端面上环设有带状凹槽,所述膜片嵌入所述带状凹槽内。进一步的,所述膜片的外侧表面与所述第一环带平台轴向外侧端面的外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进一步的,所述膜片贴设于所述第一环带平台的外侧端面上,所述膜片的外径与所述第一环带平台的外径相等。进一步的,所述膜片的外径大于第一环带平台的内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状侧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环带平台的外径边缘相连,所述第一环状侧壁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环带平台的内径边缘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状侧壁的垂直高度H大于1.3mm。优选为,所述第一环状侧壁的垂直高度H为2_。优选为,所述第一环带平台与所述第二环带平台相互平行且同轴。优选为,所述膜片为圆形膜片,其直径为37.5_。优选为,所述膜片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排气小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I)本设计中听诊器膜片的外表面与患者身体直接接触,增加了膜片与患者身体的吻合度,且由于膜片与患者身体之间无除空气外的其它介质,音频衰减大幅减少,使得使用人员能准确获取脏器的活动信息;(2)将膜片直径控制在37.5mm左右,将第一环状侧壁的垂直高度H设为2mm,其能够避免接触皮肤表面时膜片形变对听音效果的影响。经实验验证,其效果远远好于市场上第一环状侧壁垂直高度H为1.3mm的膜片的听音效果。因此,上述设置保证了良好的听音效果,更便于使用者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决策。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I提供的一种复合式听诊器膜片组件的正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I提供的一种复合式听诊器膜片组件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I提供的一种复合式听诊器膜片组件的包胶体的局部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2提供的一种复合式听诊器膜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2提供的一种复合式听诊器膜片组件的包胶体的局部示意图;图6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合式听诊器膜片组件的正视图。图中:1、包胶体部分;2、第一环带平台;3、第二环带平台;4、膜片;5、第一环状侧壁;6、第二环状侧壁;7、带状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图1-3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I中提供的一种复合式听诊器膜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复合式听诊器膜片组件,包括包胶体部分I和膜片4。 膜片4为圆形膜片,是一种玻璃纤维树脂片,其直径为37.5_。通常听诊器集音腔与圆形膜片搭配时,圆形膜片的直径有一固定的最佳范围,以保证良好的听音效果,圆形膜片的直径为37.5mm,便是依据上述最佳范围求得。圆形膜片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排气小孔,通气小孔位于圆形膜片的中心及中心附近部位,通气小孔能避免按压过程中由于听诊器内部的气压的变化引起的圆形膜片的形变,即通过通气小孔的排气作用,使得听诊器内部基本维持恒定的气压,防止圆形膜片过渡变形,用以保证圆形膜片紧贴患者身体,提高音频检测的准确性。包胶体部分I包括第一环带平台2和第二环带平台3。其中,第一环带平台2的直径小于第二环带平台3的直径,在第一环带平台2与第二环带平台3之间设置第一环状侧壁5,在第二环带平台3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二环状侧壁6,第二环状侧壁6朝远离第一环带平台2的方向延伸。此外,第一环状侧壁5的第一端与第一环带平台2的外径边缘相连,第一环状侧壁5的第二端与第二环带平台3的内径边缘相连。膜片4贴设于第一环带平台2的外侧端面上。第一环带平台2、第二环带平台3、第一环状侧壁5及第二环状侧壁6的连接处均设有倒角。第一环状侧壁5的垂直高度H大于1.3mm,优选为2.0mm0较现有技术中第一环状侧壁5的垂直高度H为1.3mm相比,垂直高度H为2.0mm利于集音室的形成,使得检测音频更为贴近患者脏器发出的实际音频。同时,其也能够避免接触皮肤表面时膜片形变对听音效果的影响。经实验验证,其效果远远好于市场上第一环状侧壁垂直高度H为1.3mm的膜片的听音效果。第一环带平台2和第二环带平台3相互平行且同轴且第一环带平台2、第二环带平台3、第一环状侧壁5及第二环状侧壁6 —体成型。第一环带平台I的外侧端面上环设有带状凹槽7,圆形膜片嵌入带状凹槽7内。其中,第一环带平台I的轴向外侧指的是使用时靠近患者身体的一侧,带状凹槽径向方向内侧与第一环带平台I径向内侧的孔相连通,圆形膜片嵌入带状凹槽7内,且圆形膜片的外侧表面与第一环带平台I轴向外侧端面的外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因此,使用该复合式听诊器膜片组件时,圆形膜片与患者身体直接接触,不仅提高了圆形膜片与患者身体的吻合度,而且与患者身体之间无除空气外的其它介质,音频衰减大幅减少,增强了使用人员获取脏器的活动信息的准确性。实施例2,图4-5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2中提供的一种复合式听诊器膜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复合式听诊器膜片组件,包括包胶体部分I和膜片4,膜片4为圆形膜片,是一种玻璃纤维树脂片,其直径为37.5mm。包胶体部分I包括第一环带平台2和第二环带平台3。其中,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式听诊器膜片组件,包括包胶体部分(1)和膜片(4),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胶体部分(1)包括第一环带平台(2)和第二环带平台(3),其中第一环带平台(2)的直径小于第二环带平台(3)的直径;在第一环带平台(2)与第二环带平台(3)之间设置第一环状侧壁(5);在所述第二环带平台(3)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二环状侧壁(6),所述第二环状侧壁(6)朝远离第一环带平台(2)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膜片(4)贴设于所述第一环带平台(2)的外侧端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希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凯顺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