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820609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4 1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节流部件和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节流部件和蒸发器连接形成制冷回路,还包括气液分离器和喷液装置,气液分离器串联于压缩机与蒸发器之间;喷液装置的一端连通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端,另一端连通第一节流部件的入口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调系统由其喷液装置将液体冷媒喷至空调系统的气液分离器入口,可避免喷液量过多时压缩机出现液击;可将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保证压缩机的正常润滑;此种喷液冷却方式简单、成本低,使用场合不受限制,保障了空调系统安全运行。(*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喷液冷却功能的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制冷机组针对某些工况下运行排气温度过高问题,主要采用机头风扇冷却或者压缩机前喷液冷却的方式。前一种方式是利用风扇正对压缩机排气缸直吹,随压缩机运转而运转,压缩机停止而停止,这种方式比较耗能,而且当压缩机处于相对密闭的空间时(箱式冷凝机)冷却效果极差,排气温度很难降下来。后一种方式是采用直接喷至压缩机吸气腔内的喷液系统,因为喷液系统的喷液是在气液分离器后端,所以当某些条件下喷液量较多时,容易引起压缩机液击,损坏压缩机内部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空调系统,其避免了喷液量过多导致的压缩机液击,保障机组安全运行,本技术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节流部件和蒸发器,所述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节流部件和蒸发器连接形成制冷回路,还包括气液分离器和喷液装置,所述气液分离器串联于所述压缩机与所述蒸发器之间;所述喷液装置的一端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端,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节流部件的入口端。较优地,所述喷液装置包括第二节流部件,所述第二节流部件串联于所述喷液装置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节流部件为电子膨胀阀。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节流部件为毛细管。较优地,所述喷液装置还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串联在所述第二节流部件与所述第一节流部件的入口端之间;或者串联在所述第二节流部件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端之间。较优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处,用于测量所述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电磁阀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排气温度来控制所述电磁阀的开闭。较优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处,用于测量所述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电子膨胀阀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排气温度来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较优地,所述喷液装置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串联在所述第二节流部件的入口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空调系统由其喷液装置将液体冷媒喷至空调系统的气液分离器入口,可避免喷液量过多时压缩机出现液击;可将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保证压缩机的正常润滑;此种喷液冷却方式简单、成本低,使用场合不受限制,保障了空调系统安全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空调系统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空调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空调系统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的空调系统一实施例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4、第一节流部件9和蒸发器10,压缩机1、冷凝器4、第一节流部件9和蒸发器10连接形成制冷回路,气液分离器12串联于压缩机I与蒸发器10之间的管路中;图中虚线部分为喷液装置13,喷液装置13的一端连通气液分离器12的入口端,另一端连通第一节流部件9的入口端,喷液装置13用于向气液分离器12内喷发液体冷媒。制冷回路中还设置有储液器5、干燥过滤器6、视液镜7、截止阀8、吸气过滤器11和多个角阀2,多个角阀2分别设置在压缩机I的排气管段、压缩机I的回气管段、储液器5的出口端和吸气过滤器11的入口端。较优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喷液装置13包括第二节流部件,所述第二节流部件串联于喷液装置13中;第二节流部件一端连通气液分离器12的入口端,另一端连通第一节流部件9的入口端;第二节流部件为毛细管17,使得液体冷媒经过节流后,喷至气液分离器12中。较优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喷液装置13还包括电磁阀15,毛细管17与电磁阀15串联在管路中;电磁阀15串联在毛细管17与第一节流部件9的入口端之间;或者串联在毛细管17与气液分离器12的入口端之间。优选的,电磁阀15为常闭型电磁阀;此处的毛细管17也可由电子膨胀阀14代替。采用常闭型电磁阀,只有喷液装置13只有在需要喷液时才通电,节约电能。较优地,作为另一种可实施方式,喷液装置13还包括过滤器16,过滤器16串联在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入口端,过滤器16用于过滤管路中的杂质,可防止所述第二节流部件发生脏堵,进一步提闻了空调系统的可罪性。较优地,在以上实施例中,空调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未示出)和控制器(未示出),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压缩机I的排气管处,用于测量压缩机I的排气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子膨胀阀或/和所述电磁阀也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排气温度来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或/和电磁阀的开闭。所述温度传感器将压缩机I的排气温度反馈给所述控制器,当排气温度高于某一设定值T1时,电子膨胀阀或/和电磁阀接通电源,电子膨胀阀或/和电磁阀打开,高压液体冷媒由电子膨胀阀或/和电磁阀流至气液分离器12中,由于冷媒蒸发吸热,压缩机I的排气温度将降低,直至排气温度降低至另一设定值T2时,电子膨胀阀或/和电磁阀关闭,喷液装置13喷液过程结束,当排气温度再次升至设定值T1时,喷液装置13进入下一个喷液周期,如此循环将压缩机I的排气温度控制在Tl和T2之间的安全范围内,避免了润滑油过热碳化,保障了压缩机I的安全运行。另外,在喷液装置13中,第二节流部件为毛细管17时,所配备毛细管17的管径及长度与压缩机I的功率相匹配,在喷液期间使压缩机I吸气口具有5K±1K的安全过热度。由于活塞式冷凝机组的使用工况是一个跨度较大的范围,而不是某一个工况,如根据国标对中温机组蒸发温度范围的要求是-23 0°C,环境温度范围-7 43°C,空调系统的喷液装置13在其最大喷液工况和最小喷液工况下所需的喷液速度相差比较大,而采用同一规格毛细管17的喷液装置13可能会使在其最小喷液工况下的喷液速度偏大,本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喷液冷却方式是将液体冷媒喷至气液分离器12的入口端,气液分离器12起到分离并暂时储存过多的喷液冷媒量的作用,这样可避免喷液量过大而对活塞压缩机带来液击的损害。当空调系统在较低温工况下运行时,压缩机排气温度很高,这可能会导致润滑油润滑效果失效,本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由喷液装置对压缩机冷却,采用从干燥过滤器6后的供液管段取液,经过电磁阀、过滤器过滤和毛细管或电子膨胀阀节流后,喷至气液分离器12的入口,通过喷液蒸发吸热降低吸气温度来达到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的目的,该种冷却方式可以用于任何结构形式(敞开式或者箱式)的空调系统中,相对机头采用风扇冷却方式,不必考虑壳体对散热的影响。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节流部件和蒸发器,所述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节流部件和蒸发器连接形成制冷回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液分离器和喷液装置,所述气液分离器串联于所述压缩机与所述蒸发器之间;所述喷液装置的一端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端,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节流部件的入口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节流部件和蒸发器,所述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节流部件和蒸发器连接形成制冷回路,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气液分离器和喷液装置,所述气液分离器串联于所述压缩机与所述蒸发器之间; 所述喷液装置的一端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端,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节流部件的入口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液装置包括第二节流部件,所述第二节流部件串联于所述喷液装置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节流部件为电子膨胀阀。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节流部件为毛细管。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液装置还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串联在所述第二节流部件与所述第一节流部件的入口端之间;或者串联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宁吴家威邱旭齐方成何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